地區文化遺產旅游利用建議
時間:2022-02-15 06:06:00
導語:地區文化遺產旅游利用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業遺產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科教、旅游等價值。由于城市化加速發展,工業遺產的動態保護與適度開發成為城市化進程中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文章在分析吉林工業遺產保護現狀的基礎上,對該省工業遺產的特征、旅游價值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吉林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的幾點對策,以促進吉林省工業遺產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關鍵詞】吉林;工業遺產;保護;旅游利用
吉林近代工業發端于19世紀80年代初。解放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吉林工業以小規模的作坊式生產為主,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殖民掠奪,生產力低下;解放后,國家大力支持,經過多年的建設,吉林工業逐漸發展壯大,在這樣的工業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眾多反映吉林工業發展脈絡的T業歷史見證——工業遺產。所謂工業遺產就是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建筑價值或科研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TICCIH,2003)。工業遺產是城市近現代化進程中的特殊遺存,也是城市的一種特殊語言、特殊的歷史記憶與景觀(單霽翔,2007)。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歷史機遇面前,吉林的主要工業城市都在積極探索城市轉型問題,如何保護、轉化工業遺產,發展吉林工業遺產旅游,成為吉林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和現實的問題。圍繞這一問題,本文分析吉林工業遺產旅游現狀,探討吉林工業遺產旅游發展對策。
一、吉林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現狀
吉林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要省份之一,在歷史的發展中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工業遺產和工業文明。2005年1月,長春第一汽車集團、吉林豐滿發電廠等8家工業企業被列入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名單。截至2008年,全國共有345家工業企業成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王麗君,2008),其中吉林省共有13家。吉林省對這些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予以關注,對其進行了相應的旅游開發。例如,豐滿水電廠和長春一汽建立了博物館;通化百年老廠大泉源酒業作為吉林省唯一擁有“雙遺產”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譽的企業,現已開發成為著名的工業旅游景點;長春皓月集團、吉林化纖有限公司等也陸續開展了工業旅游。盡管如此,想要實現工業遺產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吉林省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二、吉林工業遺產的基本特征及其旅游價值
(一)吉林工業遺產的結構和分布
吉林工業遺產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全省工業發展的脈絡,對全省現實和潛在工業遺產進行分析,有利于從時空角度全面掌握工業遺產的全貌。通過實地調查和相關資料收集發現,吉林省工業遺產可分為26個基本行業類型(詳見表一1)。吉林擁有工業遺產和潛在工業遺產共2353處,資源豐富,類型齊全。從工業類型看,食品飲料和煙草工業、機械工業和建材及非金屬礦物制品工業三類工業遺產在全省工業遺產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5.0%、12.2%和lO.g%,位居前三,而化學纖維工業、軍工轉民用企業等數量稀少;從地域分布看,吉林、四平、長春三市數量居多,分別占全省工業遺產數的22.7%、16.6%和15.1%,而白山、松原等市相對較少。
(二)吉林工業遺產基本特征
吉林省近現代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大,從大到精的一個過程,逐漸成為全國著名的重工業要省,其工業遺產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門類繁多,重工業遺產比重大。國家對吉林省工業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優先發展重工業,新建和擴建了一批具有現代化水平的鋼鐵、化工、石油、鐵合金、碳素制品、鐵路客車、電力等基礎行業,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機械、化學、食品、飲料、紡織、建材、電力、冶金、造紙、醫藥、煤炭、木材、石油等都形成了較為齊全的工業行業,其中重工業比例較大。
2,工業遺產與外國資本密切相關。吉林省工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與外國的資本密切相關。最先的是沙俄,攫取中東鐵路修筑權,然后是甲午中日戰爭和《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外國勢力尤其是日本在東北設廠不受限,瘋狂掠奪吉林省的各種資源,供給其在華戰爭軍需。
3.從空間上看,工業遺產分布區域不平衡。從空間地域上看,吉林的工業發展與近代交通特別是鐵路的修建密不可分。工業地多集中在吉林、長春、四平等鐵路沿線城市,吉林、長春、四平三市的潛在工業遺產總數占吉林省總工業遺產數的比例高達54.4%,而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和山區工業遺產則相對較少。
4.從時間上看,以新中國成立以后形成的工業遺產為主。對吉林近、現代工業發展階段進行分析,對潛在的工業遺產進行統計,結果如表一2所示(俞孔堅,2006)。吉林省現存及潛在的工業遺產主要產生于新中國成立以后,數量比例高達92.86%。新中國成立前,吉林近代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嚴重阻礙,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足夠的資本積累,另一是沒有一個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的政府。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企業以及手工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改造,并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興建了一大批重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基礎,工業企業單位數量大增,隨之而來的是吉林省工業的大發展。
(三)吉林工業遺產旅游價值
1.見證吉林工業的發展。自1881年吉林機器局的創辦,吉林近代工業開始。吉林省工業遭到外國勢力侵擾,飽受國內戰爭和階級矛盾的摧殘,經歷了100多年時代變遷,保存下來的“工業遺產”就如電影膠片一樣記錄下了這彌足珍貴的記憶,將會向世人展示吉林工業最真實的發展足跡。
2.提高吉林知名度。作為特殊的旅游產品,工業遺產的旅游價值會帶動工業遺產的其他價值,如教育價值、景觀價值、科研價值等,并且會很好地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與此同時,會使“吉林”這個名字為游客所銘記于心。
3.創造就業崗位和機會。旅游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創造就業的門檻比較低,提供就業機會的數量多,對促進當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繁榮和進步,具有更廣泛的意義(駱高遠,2008)。在經濟一體化的世界里,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全世界,我國各地都積極采取措施來擴大內需,吉林省應在合理保護的基礎上,大力開發工業遺產旅游項目,既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又能響應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號召。
三、吉林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的對策
(一)健全法律法規
工業遺產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是有效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的制度基礎和首要條件,尤其是在工業遺產漸漸興起的今天,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工作尤其需要法律的保護和制約(陶偉、岑倩華,2004)。各級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應大力推進依法治理、依法執政,制定更完善、科學、嚴密的規章制度、政策法規,并不斷完善法制和工作機制,以促進吉林省工業遺產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有效的利用。
(二)強化工業遺產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吉林工業遺產資源非常豐富,但除了吉林、長春兩市相對集中,其他城市分布比較零散,給保護與利用工作帶來一定困難,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全力配合,盡量把所有的工業遺產和潛在工業遺產基本情況集中收錄起來,以便于以后保護與旅游利用的統一管理,并且要嚴厲打擊毀壞工業遺產的行為。
(三)加強相關理論研究
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會涉及到一定的歷史因素、地理因素和社會因素,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它們與工業相關,不像某些遺產直接保護起來建造一個博物館就可以為人欣賞學習,它們需要很高的技術方法才能夠充分有效地保護與利用(鄭向敏、麥繼強,2007)。目前,相關的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理論有城市更新理論、文化景觀理論、歷史保護理論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不夠深入,需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學習國外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吉林工業遺產特點,創造出適合吉林省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技術方法。
(四)開發特有的復合型工業旅游產品
工業遺產旅游資源是一個城市特有的資源,有較強的區域特色。應針對吉林特有的工業遺產資源,開發特有的復合型工業旅游產品。一方面,要滿足游客不同層次的需求。除滿足游客參觀游覽的基本需求外,還應該利用設施設備和場地建立能滿足游客娛樂和購物需求的場所。另一方面,注重工業旅游資源開發的點、線、面結合。在注重單個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還應注重吉林省內城市間工業旅游資源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工業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
(五)培養一支精干的工業遺產講解員隊伍
由于工業遺產旅游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企業的現代化設備、復雜的工藝流程等超出一般游客的理解力,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講解,游客只能粗略觀看表象,不能充分領略工業遺產旅游的內在魅力,其好奇心也得不到滿足。因此,著力培養一批優秀的工業遺產講解員,有利于工業遺產旅游在吉林省的有效開展。
四、結語
有關專家表示,“工業遺產旅游”能幫助衰退中的老工業區“變廢為寶”,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就是開發工業遺產旅游的著名案例(黃霞,2006)。盡管吉林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水平還不高,但是全省各界已經開始認識到工業遺產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吉林只有深入挖掘自身工業遺產資源特色,才能體現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獨特魅力,開發出具有壟斷性和競爭性的旅游產品。當然,利用與保護是對立統一的,在利用的同時更要對工業遺產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實現工業遺產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旅游地圖規范化發展探討
- 下一篇:農村經濟分析與旅游開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