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旅游發展綜述

時間:2022-05-04 04:14:00

導語:鄉鎮旅游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旅游發展綜述

鄉村旅游是以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于一體的旅游活動。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回歸自然、放松身心、體驗生活成了城市居民休閑娛樂重要方式之一,我國鄉村旅游正是在這種形式下應運而生。傳統的區域旅游規劃往往是套用城市規劃模式,重經濟利益,輕社會生態效益。而目前鄉村旅游規劃又存在著套用區域旅游規劃的模式,規劃下的一些項目往往脫離了鄉村性的本質。本文基于上述思考,將對現有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1當前鄉村旅游的發展情況

鄉村旅游起源于l9世紀中期的歐洲,1865年,意大利“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的成立標志著該類旅游的誕生。鄉村旅游被普遍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因而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廣。20世紀60年代,西班牙開始發展現代意義上的鄉村旅游,隨后,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先后推出鄉村旅游產品,鄉村旅游逐漸盛行開來。我國現代鄉村旅游萌芽于20世紀5O年代,當時出于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東省石家莊村率先開展了鄉村旅游活動。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采用定點方式開展了一些具有鄉村旅游性質的政治性接待活動。譬如北京近郊的四季青、山西昔陽縣大寨大隊、天津靜海縣小靳莊、上海崇明島等。國內真正意義上鄉村旅游的興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國家旅游局將1998年旅游活動主題確定為“華夏城鄉游”,更掀起了我國鄉村旅游的高潮。

1.1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開發經營者的思想認識不足。鄉村旅游業是一種農業和旅游業相交叉的產業,其產品是一種旅游新產品同時又是一種現代農業管理方式。目前人們對鄉村旅游業認識不足從而產生了兩種誤區:一種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產為核心,無農業經營收入,僅靠旅游收入來維持其發展。另一種是農業經營者僅僅專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經營思想,把旅游業作為次要的一個補充收入。

2)在景點建設和項目開發上缺乏科學的規劃。旅游的發展對目的地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些地方由于旅游的發展導致了文化的庸俗化。此外旅游產品檔次較低,加上對鄉村旅游的內涵認識不清,并且在景點和項目開發上沒有較完整的規劃體系可以參考,便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產品類型單一,缺乏特色,項目模式雷同,重復建設嚴重與經營體制不健全,旅游地的季節性較大等。

3)旅游管理不完善、缺乏人才。目前大部分地區鄉村旅游還屬于初級開發狀態。有的地方缺乏有效的管理,出現為爭奪消費者而導致內部矛盾激化;缺乏區域協調,導致旅游產品雷同。缺乏旅游人才,導致管理混亂,鄉村自我銷售意識不強,沒有有效的銷售戰略,景區缺乏包裝,民族文化資源還有待挖掘。

4)利益分配問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求做好旅游規劃,還要求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發展只有維護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利益,才能真正使其良性發展。目前,一些地方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將當地居民排除在利益之外,因而出現了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正,導致社會的不和諧現象。

1.2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1)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將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向鄉村旅游傾斜,結合“村村通”“文明生態村建設”,加大對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加強鄉村旅游區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幫助有旅游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的鄉村改善條件。

2)加強對鄉村景觀的保護規劃。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對我國廣大農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傳統意義上的規劃理念不能很好地滿足鄉村旅游發展需要。在鄉村旅游規劃過程中,應該以保持鄉村的原生態,不破壞自然、生物、人文過程為前提,保護鄉村原有的自然環境。

3)重視鄉村旅游的市場營銷。由于鄉村旅游還沒有形成規模,或由于交通不便而使旅游者望而卻步,各級主管部門應加大旅游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廣納客源,充分利用景區景點、田園風光、宗教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開發出鄉村旅游系列產品,形成鄉土文化氛圍,也可在新聞媒體上廣泛宣傳。

4)對游客客源市場正確定位。從鄉村旅游的客源構成看,大多是來自周邊的城市或城區,且以當地的城市居民為主。所以應參照一定的客源對象,滿足游客的休閑心理和消費習慣。只有正確定位客源市場,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的“拳頭”產品作用,有步驟、有計劃地擴大客源地半徑,才能有效地拓展鄉村旅游的國內外市場。

2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

2.1現有發展模式

1)交通依托型。一般在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等交通主干線附近,以過往游客和近鄰城鎮居民為主要客源,可進入性強?,F代社會擁有私家車的人日益增多,人們越來越傾向中、遠程距離的旅游,交通依托型鄉村旅游正好適應了這一需求,迎合了人們逃離城市、尋覓清凈、遠方探奇的心理。

2)歷史文化依托型。重點打文化牌,產品以修學、觀光旅游為主,適合高層次的市場需求。有些村鎮雖然大多遠離交通主干線,可達性較差,但它們卻散發著獨特魅力,讓游客神往??梢蚤_發鄉村文化博物館和民俗度假村,新農村建設示范型的鄉村嘗試建立鄉村旅館。游客住在鄉村里,悠閑地探訪歷史文化名勝和名人古跡,近距離接觸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新農村美好生活,不失為一種別有情趣的旅游休憩方式。

3)產業經濟依托型。將鄉村旅游業與農業、林業、漁業相結合,依托產業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梢蚤_發農業休閑、漁業休閑、林業休閑、果業休閑產品,比如鄉村美味品嘗,漁村垂釣,花卉園、茶園、果園采摘等活動,較好地滿足了游客的吃、住、游、購的需求。游客既可以欣賞美麗的農業景觀,又可以了解農業經濟知識,可以使游客得到身心的鍛煉。

4)景區帶動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點旅游景區為核心,把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剝離出來,吸納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游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形成旅游景區和社區經濟的互動發展。

2.2對未來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初探

1)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緊密結合的發展模式。結合生態因素、文化因素是鄉村旅游得以興起的根基。鄉村旅游開展所依托的資源,不是先人遺留下來的、死氣沉沉的、被稱作凝固樂章的靜景觀,而是世代伴隨人類繁衍、進化,充滿生氣與興旺景象的能將游人融于其中的環境、氛圍和活動。我國的鄉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觀賞、采摘的表象繁榮上,必須走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挖掘民族文化中豐富的營養,才能持久而興旺地發展下去。

2)農旅結合的主題農園開發模式。在新時期,發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資源,要注意農耕文化的灌注,提高其文化品位;進行亦農亦旅、農旅結合的復合性開發,加強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和諧相融。鄉村旅游資源不屬稀有旅游資源,也不是暴利項目,不能奢望高門票收入。加之農村經濟基礎薄弱,難以對抗投資的高風險性。因此,為鄉村旅游探索降低投資風險的有效途徑非常必要。農旅結合的主題農園就是復合型開發鄉村旅游的一種可行性較強的發展模式。

3)鄉村民俗體驗與主題文化村落發展模式。隨著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依托鄉村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觀的開發將具有顯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逐漸成為鄉村旅游開發的中心。主題文化村落是在原有的古老村落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而成,開發一系列的復古懷舊產品。通過書法、繪畫、雕塑、古董等室內藝術表現形式,使客人在休閑之余感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歷史滄桑感。它是對現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過信息搜集、整理、建設、再現,讓游客了解過去的民俗文化。如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擔挑水、用原始農具耕作、用獨輪車運輸等古老的傳統習俗以及各種民間舞蹈。

4)現代商務度假與企業莊園發展模式。企業莊園是農戶租賃或轉讓給企業,供企業員工商務度假或企業會議、商務談判等功能利用的鄉村基地。企業莊園是依托鄉村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而建設的具有觀光、休閑、度假功能的鄉村游憩景觀綜合體。對于企業莊園的功能來講,應強調參與性與體驗性。在企業莊園中,員工們可以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農活,如養殖、耕作、澆灌、采花、摘果、種菜等,也可以參加同日常生活相關的體力勞動,像推磨、烹飪等,讓企業員工享受到質樸悠然的田園生活。

3結語

“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類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鄉村旅游作為“綠色生態經濟”和“體驗經濟”相結合的產物,是現代都市人追求心靈回歸的精神家園,是旅游業中日漸綻放的奇葩,是至今保存得最好、開發潛力最大的旅游資源。盡管目前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應該看到其蘊含的巨大市場潛力,并且鄉村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只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用適合的發展模式,鄉村旅游必定會占據旅游業的一席之地,使之成為一種重要而流行的旅游方式。必定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給廣大農村帶來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