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游論述

時間:2022-06-26 06:24:00

導語:發展鄉村旅游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鄉村旅游論述

國家旅游局啟動“2006年中國鄉村游”活動以來,鄉村旅游發展迅速。2011年全國鄉村旅游收入超過1500億元,接待游客超過6億人次,分別比2008年增長1.5倍和50%,約占全國旅游總收入和接待總人數7%和23%,以上數據表明:中國鄉村旅游經過近二十年發展,特別是“十一五”時期快速發展,已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內旅游業的“主戰場”之一,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領域。但是從整體上看鄉村旅游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數占全國旅游總收入和接待人數比重較小,與我國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不匹配,資源優勢和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還存在許多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迫切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搶抓機遇,完善政策和措施,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一、發展鄉村旅游面臨的機遇

我國鄉村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傳統的自然、文化旅游資源約有70%分布在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也在不斷形成新的旅游資源,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發展鄉村旅游還面臨著難得機遇。

(一)市場需求快速拉動

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旅游業就會呈現爆發式增長階段。2011年,全國共有25個省市區人均GDP超4000美元,達到中等偏上國家水平,有11個省市區人均GDP超過5400美元,國力增強使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增多,必將拉動旅游消費快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還促進了消費觀念轉變,鄉村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現代都市居民久居鬧市,工作節奏快,壓力大,有錢有閑時希望走出都市到田園鄉村放松身心,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節假日、長休假和雙休日工作制度改革,也極大刺激了鄉村旅游消費。據國家旅游局統計,黃金周期間,由于著名旅游景點旅游人數呈井噴狀態,城市居民約70%選擇鄉村旅游,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規模的旅游市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

(二)產業政策優化

國務院把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要“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國家旅游局提出把“鄉村旅游作為國內旅游的基礎工程”來抓,作為“培育國民經濟戰備性支柱產業”的戰略抓手,擺上突出位置。在產業定位的同時,從中央到地方都制訂了“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在規劃中,重點突出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目標任務以及扶持政策。如湖北省提出到2015年,創建“旅游城市”、“旅游強縣”40個以上,創建“湖北旅游名鎮”40個以上,“生態文化旅游鎮”100個以上,“湖北旅游名村”200個以上,星級“農家樂”2萬家,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將極大地推動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三)基礎設施改善

“十一五”時期,全國交通建設提速,初步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等快捷的交通網絡,各地加快“鄉村公路硬化工程”和“景區通達工程”建設,大部分鄉村實現了“村村通”,主要景區“處處通”。交通條件的改善,拉近了城鄉距離,縮短了路途時間,使許多鄉村和景點成為正在成長為城市居民的旅游目的地。同時,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促進了鄉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改善,為鄉村旅游提供了便利條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意義

鄉村旅游是一項朝陽產業和富民工程,具有發展潛力大、關聯度高、帶動力強、拉動內需明顯的特點,對農民增收致富、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旅游產業的壯大提升有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優化

據測算,旅游業對相關產業拉動比為1:4,鄉村旅游不僅能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當地農副產品提供巨大的銷售市場,而且能直接或間接拉動農副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加工、商貿服務、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改變農村以農業生產方式為主的經濟發展途徑,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加快農村傳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據有關資料介紹,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個農民就業,直接或間接為1000個農民家庭增加收入。發展鄉村旅游不僅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費資金轉移到農村,增加農村經濟實力和農民收入,而且為當地剩余勞動力創造了就業崗位,使許多農民直接成為旅游就業者,有了生財之道。農民通過打工、辦農家樂、加工紀念品、出售農產品等方式增收,有的農民還可通過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興一方旅游富一方百姓是顯而易見的。

(三)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

鄉村旅游帶動了人的流動,人的流動又帶動了信息、資金和人才的流動,把城市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帶進農村,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具有潛移默化影響,促進了當地農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轉變。作為鄉村旅游接待者,村民們為了提高接待水平,自覺參加各種培訓、外出學習參觀、參加技能比賽,一些鄉村為了配合鄉村旅游發展,興建了圖書館、文化活動室,制訂村規民約、衛生公約等規章制度,豐富了農民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發展鄉村旅游比較早的地方呈現出村風好、民心順、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有利于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城鄉的交流溝通,促進各個方面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進各種資源、資本和要素向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傾斜。同時,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村會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注重改善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注重對住房、廁所、廚房的維修和改造,重視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農村現代化的進程,縮小城鄉差別。

(五)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使人們走進自然,認識自然,增強了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發展鄉村旅游,能使一些“沉睡多年”的山水資源和“藏在深閨”的鄉村文化資源得到開發利用,減少資源和環境的直接硬消耗,有利于改變用消耗大量資源來支撐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促進可持續續發展。

三、發展鄉村旅游的措施

(一)科學規劃

發展鄉村旅游要按照“先規劃、后建設”要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當前與長遠并重,注重融合生態景觀、人文景觀、鄉風民俗等元素,使各類資源得到有效整合,通過規劃的引領,精心創意策劃一批具有鄉土特色的旅游項目,做到建設一個項目,打造一個亮點,彰顯一種特色,成就一個精品,提升競爭力。

(二)夯實基礎

基礎設施是鄉村旅游的支撐點,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就不能滿足旅客在吃、住、行、游、購、娛的需要,一要完善交通設施建設,滿足車輛通行和停車要求;二要完善供水、供電、通訊等設施,實施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五化”工程,三要完善服務設施,特別要完善文化娛樂、導游講解、醫療急救和旅游購物等方面功能;四要注重公共綠化和田園景觀建設,強化鄉村內外自然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的保護整理。

(三)突出特色

特色是鄉村旅游的生命,只有滿足游客對鄉村旅游產品多樣性、內容豐富性和體驗差異性的需求,才能保持鄉村旅游的長久發展,因此,要在旅游產品開發上采取差異化策略,不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實現“一鎮一品、一村一貌、一家一藝”,滿足游客需求。

(四)拓寬融資渠道

發展鄉村旅游必須廣開財源,廣集財路,鼓勵多元投資。政府要增加旅游發展資金的投入,特別要加強對旅游名鎮(村)和主要旅游景點建設的引導性投入。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對旅游村鎮和主要景點進行整體開發利用。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或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旅游名鎮名村建設,發展農家樂、休閑山莊和農業觀光園。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建旅游投資公司,搭建旅游融資平臺。

(五)注重營銷

要根據旅游資源、客源的特點,細分市場,設計策劃促銷方案,并通過電視、報刊、網絡、廣告等各種傳媒,有目的、有計劃、分步驟開展促銷活動。要加強鄉村旅游與城市旅游對接互動,做好“以節促游”、“以會促游”文章,辦好節慶活動,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精彩”,鄉村旅游景點還應積極主動聯系旅行社,通過邀請考察、體驗鄉風、品嘗飲食等形式,加大組團營銷力度,培育擴大客源市場。

(六)推進規范管理

樹立以規范促發展的理念,推進旅游行業標準化管理,實施鄉村旅游示范工程,建設一批示范鄉(鎮)村、農家樂,鼓勵鄉村旅游景點創建國家質量等級景區,樹立標桿,帶動發展。要加大對旅游景點、農家樂飲食安全、環境衛生和誠信服務的監督檢查。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發展質量。源遠流長的農業文化,多姿多彩的農村風光,淳厚質樸的民俗民風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廣闊天地,發展鄉村旅游潛力巨大,意義深遠,只要以開明開放的理念,創業創新的精神,扎實有效的舉措,搶抓機遇,積極有為,就一定能加快鄉村旅游的大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