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研究
時間:2022-04-18 09:56:13
導語: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實踐能力需求的重要性和能力供給的表現兩個方面進行實證調查,利用差距配對T檢驗方法和IPA方法,研究了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與供給情況。總體上,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度比較高,實踐能力比較重要的指標,其能力表現也較高。但實踐能力的供給相對于其需求來說較弱。通用性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比專業實踐能力更為重要,傳承性實踐能力比策略性實踐能力掌握的更好。高水平大學在實踐教學上,應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通用性技能、人文素養、情商的培養,為學生創造由傳承性實踐能力生成實踐智慧的環境。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IPA方法;需求與供給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與理論教學相互補充,共同提高高校育人質量。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是設計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指針,而實踐能力的供給現狀是發現實踐教學問題、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當前學界對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實踐實力進行了較多的探討。張英彥[1]認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包括傳承實踐知識、提升實踐理性、優化實踐策略、生成實踐智慧四個方面。丁洪生等[2]、春龍等[3]認為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是實踐教學的終極目標。劉三朵[4]認為大學生實踐能力包括一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三個層次。鄧輝等[5]認為大學生實踐能力包括實際操作能力、數據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專業寫作能力、實驗能力、科研能力、設計能力以及發明創造能力等。王志剛等[6]將專業實踐能力解剖成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這三大能力模塊。郭清[7]將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實踐能力分為10個方面。這些研究為各個學校制訂實踐教學目標與質量標準提供了參考,但是這些研究僅僅是理論層次的探討,實證研究相對不足。論文以福建農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對其實踐能力重要性的認知和能力表現的評價,分析當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的需求與供給現狀,希望為類似的高水平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制訂提供參考。
一、調查方案設計
(一)問卷設計。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對象的社會經濟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職業、工作年限、工作類型、學歷。第二部分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對實踐能力重要性的認知和能力表現的評價。借鑒相關文獻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理論分析,結合高水平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從四個方面(通用基本技能、專業基本技能、基本管理能力、創新實踐能力)設計,共包括4個一級指標和28個二級指標。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和表現程度根據李克特7級量表法設計,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從“極不重要”到“極重要”得分依次為1,2,3,4,5,6,7分;能力的掌握程度從“嚴重欠缺”到“完全具備”得分依次為1,2,3,4,5,6,7分。28個問題采用結構式設計,最后附加一個開放式問題,即“您認為比較重要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且以上沒有涉及到的能力是什么?目前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否欠缺這方面的實踐能力?”(二)調查實施。為了方便問卷的填寫,采取二種方式進行調查。一是當面向被調查人發放問卷,二是問卷放到百度上的問卷星上,向有關人員發送問卷星調查問卷的填寫鏈接。調查對象為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學生(包括本科畢業后讀研或讀博的學生)。調查時間為2017年5月至6月。剔除與要求不相符的問卷和不完整的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142份。調查樣本中,性別構成女性是男性的2倍,這與旅游專業人才的性別構成有關;年齡以25-40歲為主;學歷以本科為主;工作年限以3-5年居多;職業類型中,旅游業或與旅游相關行業的人數約占一半;工作職位中從一般員工到高層管理人員分布比較均勻。
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與供給狀況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狀況。(Im-pormance)論文以市場對各種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體現其需求狀況。從可知表2中的I值得分看,4個一級指標重要性的平均得分都在5分以上,說明所列的四個方面的能力對于旅游專業人才都非常重要。從4個一級指標的具體數據來看,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術(6.261),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6.097),創新實踐能力平均得分居于第三位(5.735),專業基本技能得分最低(5.403)。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基本技能對于旅游專業人才來說并沒有其他三項重要,初看起來可能不符合一般認知,但還是有道理的。當今社會,戰略、人才、資金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相比于旅游企業的運營管理,通用性技能更為重要。28個二級指標的得分都在5分以上。通用基本技能方面,計算機與互聯網能力得分最低。其他7個指標的得分相差很小,應變能力、社交能力得分最高;基本管理能力方面,6個指標得分相差較小,得分最高的是溝通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方面,旅行社服務的創新能力得分最高。專業基本技能方面,旅行社業務服務的熟練程度最為重要,可能主要與導游服務有關,導游業務的熟練程度對于提升游客的滿意度非常重要。酒店業務的熟練操作能力、寫作能力、旅游業務拓展能力得分較低,說明酒店業務操作是否熟練對于其職位的勝任并不太重要,實踐能力培養中,旅游業務拓展能力并不太重要(表1)。(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供給狀況(Perform-ance)。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供給體現在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各種實踐能力方面的表現。實踐能力表現越好,說明市場對該能力的供給越充足。反之,實踐能力表現越差,說明市場對該能力的供給越欠缺。從表2中的P值得分可知,4個一級指標的得分均居于4-5分之間,說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相對完備還有較大的差距。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能(5.034)剛剛過5分線,其他3個指標得分均在5分以下。說明所掌握的技能離完備程度還有較大的差距。與重要性的判斷相類似,專業基本技能的表現程度得分最低,可能是因為被調查者所從事的工作不同,一半被調查者所從事的工作與旅游業沒有關系,對旅游專業技能的表現程度相對較差。創新實踐能力是實踐能力中最高級的能力,是基本實踐能力生成實踐智慧后的結果,需要通過無數的實踐活動與深厚造詣的理論知識結合才能獲得,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只有那些進入高層管理者行業的少數精英才會具備,所以該項實踐能力得分較低。28個二級指標中,有8個指標的得分在5分以上,主要集中于通用基本技能方面,其它20個指標的得分都在4-5分之間,說明被調查者在所調查的28個指標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還存在較大的欠缺,距離精通、完備還有較大的差距。通用基本技能中,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能、良好的服務意識被認為是掌握最好的技能,應變能力得分最低。基本管理能力中,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得分較高,而人際關系、社會網絡關系能力得分較低。專業基本技能中,旅游軟件操作能力、旅行社業務操作能力、旅游審美能力表現較好,而旅游拓展服務能力表現較差。創新實踐能力中,所有指標的得分都較低(表1)。
三、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需求與供給的匹配分析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需求與供給的T配對差距檢驗。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與供給的差距進行的供給得分與需求得分差距都大于1,通用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大,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專業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小。從兩兩匹配得分T檢驗值來看,4個指標的能力供給與其能力需求的差距非常顯著(顯著性水平0.01)。28個二級指標的能力供給與需求差距中,1個指標的差距在1.5-2之間,20個指標的差距在1-1.5之間,6個指標的差距在0.5-1之間,只有1個指標的得分差距小于0.5。差距最大的是應變能力(差距1.74),其次是社交能力(差距1.41)、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差距1.36)、積極的自我意識(1.34)、社會關系網絡能力(1.32)、語言能力(1.31)。這些能力主要屬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差距最小(差距0.31)。從兩兩匹配得分T檢驗值來看,除了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與供給的差距只在0.1水平上顯著之外,其他個指標的差距都在0.01水平上顯著。差距較小的指標除了計算機應用能力屬于通用基本技能之外,其他都屬于專業基本技能(表2)。表2中,I表示實踐能力需求得分,P表示實踐能力供給得分,P-I表示實踐能力供給與實踐能力需求的得分差距。(二)實踐能力供給與需求的IPA匹配分析。利用IPA二維分析法,以實踐能力的供給得分縱坐標(業績P),能力需求得分為橫坐標(重要性I),中位數坐標設為坐標原點,得到IPA四象限分析圖(圖1)。總體上來看,4個一級指標都落入一、三象限,28個二級指標中,24個落入一、三象限,說明市場需求重要的實踐能力,市場供給表現也較好,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供給與需求匹配度較高。從各個象限的指標來看:象限一:落入第一象限的指標代表比較重要又表現較好的能力,落入該區域的一級指標有2個,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二級指標有12個,分別為,包括具備基本禮貌禮節、積極的自我意識、社交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良好的服務意識、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溝通能力、分析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批判思維能力。12個二級指標都屬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這說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是比較重要的實踐能力,是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的體現,又是掌握較好的實踐能力。鑒于這些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學校在實踐教學中需要繼續強化這些方面的能力。象限二:落入第二象限的只有2個二級指標,分別為計算機與互聯網應用能力和旅游軟件操作及應用能力。這兩個指標落入第二象限說明相對于其重要性來說,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對其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好。當前,計算機與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工作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過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已經成為各個高校本科生畢業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學生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對計算機的不斷應用,使計算機與互聯網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人人具備的實踐能力。旅游軟件操作與應用能力也是如此,旅游軟件的操作與應用對于本科生來說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實踐能力。這兩種能力只需維持現狀就可以了,實踐教學中不需要花更好的精力。象限三:落入第三象限的一級指標有2個,專業基本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二級指標有12個,分別為扎實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熟練的酒店技能操作能力、熟練的景區服務規范能力、熟練的旅行社旅游服務能力、旅游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旅游專業寫作能力、旅游審美能力、旅游拓展服務能力、創新的景區服務能力、創新的酒店服務能力、創新的旅行社服務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這些指標落入第三象限,說明該指標對應的能力重要性上弱于第一象限的指標。專業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和表現程度被認為弱于通用基本技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沒有從事旅游業工作,認為這些能力的掌握在工作中價值較低,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掌握。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被認為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較高層次的管理員才需要不斷創新,處于低層次的管理人員只需要服從管理,干好分配的工作就行了。而創新實踐能力表現較低的原因是該能力是一種高級實踐能力,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象限四:落入象限四的只有2個二級指標,應變能力和社會關系網絡能力。這兩種能力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人們對其能力的表現不太好。這兩種能力不是能夠傳承的實踐能力,而是需要通過實踐,自我領悟,最后生成實踐智慧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學實踐教學中需要加強提升的實踐能力。
四、結論、發現與建議
基于研究,得出結論:第一,相對于旅游專業能力,通用能力更為重要。第二,計算機、軟件應用等傳承性實踐能力比社交、社會網絡關系等策略性實踐能力更容易掌握。第三,應變能力、社會關系網絡能力是比較重要但掌握不好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學實踐教學中需要強化的兩種能力。主要發現如下:針對旅游專業學生,實踐教學不能僅僅培養學生從事旅游業工作中所應具備的能力,需要從大的管理層面,培養學生的全面管理能力,尤其是社會交往、社會關系處理、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實踐能力不能靠傳承獲得,而必須靠學生在實踐中自我領會、自我生成。因此建議高水平大學的實踐教學要堅持“寬口徑、厚基礎”的理念,加大通識教育課程比例,增加人文素養訓練、提升學生的情商,為大學生創造生成實踐智慧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張英彥.論高校實踐教學目標[J].教育研究,2006(5):46-50.
[2]丁洪生、蔡穎、項昌樂等.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本科實踐教學體系[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45-47.
[3]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4]劉三朵.關于加強當代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理論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5:13-18.
[5]鄧輝、李炳煌.大學生實踐能力結構分析與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6]王志剛,申書興,李存東.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路徑分析———基于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視角[J].中國大學教學,2013(5):82-85.
[7]郭清.旅游管理本科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4.06
作者:黃秀娟 朱佳佳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旅游管理實踐技能課研究
- 下一篇:班主任旅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