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創新機制實現民企盈利論文

時間:2022-05-15 03:39:00

導語:委托創新機制實現民企盈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委托創新機制實現民企盈利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民營企業獨立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民營企業建立委托機制的可行性分析;民營企業委托外部資源創新機制構建;建立民營企業創新委托機制的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科技創新已經被許多企業看成是盈利的關鍵、民營企業技術能力不足、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所需人才不足、民營企業投資能力不足、民營企業承擔風險能力不足、高校等研究機構成果轉化困難為民營企業進行提供了便利、委托創新的方式可以為民營企業節省資金、降低風險、委托創新可以民營企業解決企業創新人才不足的問題、增強民營企業與研究機構的交流,提高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認識程度、增加對民營企業科技開發成果的支持力度,提高企業科研的積極性、規范科技成果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雙方的利益所得,避免不必要的產權糾紛等,具體請詳見。

一、民營企業獨立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科技創新已經被許多企業看成是盈利的關鍵。但是民營企業并不像其它大型企業一樣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人力資源來推動企業創新。由于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市場上經常受制于一些大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民營企業進行個體創新相對更加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民營企業技術能力不足

隨著科技的發展、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許多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常常會涉及到眾多技術領域,這就要求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能不同程度地實現多個領域的技術配套開發。對多數民營企業來說,一般并不能同時在技術創新活動涉及的各個技術領域具備技術優勢,而激烈的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競爭又不允許企業花費過長時間來培育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所涉及的、企業處于弱勢的技術創新力量。因此,為了在許多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競爭中使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涉及的不同技術領域實現迅速的配套開發,民營企業有必要選擇一種其它的方式進行創新,民營企業委托外部技術力量創新為其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途徑。

2.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所需人才不足

我國絕大多數的科技開發人才分布在大學和科研機構,一小部分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集團,絕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都存在科研技術人才短缺問題。同時,由于知識參與收入分配的制度落實較難,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民營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也遠不如大企業,現有科技人員流失也很嚴重。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對全國中小企業的抽樣問卷調查,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資源嚴重不足。在被調查企業中,有47.46%的企業大專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占企業人數的比例在5%以下。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偏低、技術基礎薄弱、專業人才匱乏,導致其不能很好開展技術創新,難以較好地適應市場的急劇變化與調整,企業發展面臨重重困難。

3.民營企業投資能力不足

由于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競爭激烈,現代企業都在不斷加快研究開發速度。發達國家企業為了提高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速度,每年都投入巨額的研究開發費用。20世紀90年代摩托羅拉公司每年在研究開發上的投資額就高達數十億美元,幾乎占其營業額的10%。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巨額的創新投資會給企業的資金流動帶來很大的困難,與大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存在規模小、資信差、抵押難等弱點,銀行出于降低信貸風險、節約貸款成本的考慮,不愿過多向其提供貸款,使企業的技術創新得不到銀行的應有支持。

4.民營企業承擔風險能力不足

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花費巨額資金進行的研究開發沒有取得成功;其二是研究開發取得的成果在水平或時間上落后于其他企業。這一風險與企業技術創新競爭激烈程度密切相關,在某一項新產品的開發競爭中,競爭激烈程度越高,則對于參加競爭的每一個企業來說,其研究開發能處于領先地位的幾率就越小。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一旦其研究開發失敗或研究開發成果不能處于領先地位(無論是在取得成果的時間上,還是水平上),則意味著企業在該項技術創新競爭活動上的失敗或部分失敗。這種失敗會使企業巨額投資難以收回,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綜上所述,對民營企業來說個體創新會占用企業大量的資金,同時由于民營企業在人才引進上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處于劣勢,投入的研發資金收回上比大企業具有更大的風險,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技術開發的失敗或時間滯后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民營企業有必要建立委托外部力量的方式進行技術創新,設計一種合理的委托機制來減少企業風險,提高企業收益。

二、民營企業建立委托機制的可行性分析

1、高校等研究機構成果轉化困難為民營企業進行提供了便利

一項科研成果最終轉化為產品、商品,一般要經過從實驗室到小試、中試、工業化階段,通過在市場當中經營運作來不斷增加它的工業化成熟度、市場化成熟度。由于科學家們無力承擔市場風險,科技成果轉化風險的80%都要由企業來承擔。就目前現狀來看,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機構,不可能冒風險投入太多的人力和資金搞研究;而大學、科研單位里雖有許多科研成果卻無力轉化鎖在保險柜里。從論文成果到進入市場成為相對成熟的產品,這中間有一個對企業家和科學家來說是高風險、高投入、高危期的關鍵環節,創新的委托為解決這類問題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途徑。

2、委托創新的方式可以為民營企業節省資金、降低風險

自主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企業,所有創新成果都要通過企業來變成產品,企業要研究符合市場的產品,任何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市場的檢驗。從目前國際上來看,民營科技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是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在我國由于民營企業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使得企業自主創新的可行性并不是很高;而選擇委托創新的方式,企業并不需要在技術開發未完成時投入大量資金,同時,技術開發未成功的情況下企業也不需要支付全部的費用,這些將使得民營企業從資金到風險都有不同程度上的降低,因此其創新的實現將更加容易。

3、委托創新可以民營企業解決企業創新人才不足的問題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和直接獲益者。技術創新已日益成為一個國家、民族興旺發達的關鍵因素。企業是國家創新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持久動力,因此,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推動企業和全社會的創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我國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都能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民營企業的技術性人力資源的限制使得企業并不能真正地參與到技術創新中。委托外部人力資源進行企業的技術開發的方式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解決其自身技術人員不足的一種措施。

綜上所述,委托外部研究資源進行創新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比企業進行獨立創新更容易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得到民營企業的支持,如何設計創新委托創新機制就成為實現這一新途徑的關鍵所在。

三、民營企業委托外部資源創新機制構建

民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獲得技術創新的利益,研究機構可以獲得企業的資金補償。民營企業技術開發成功主要涉及到的因素有:(1)資金(即企業給予研究機構的資金,這些資金一部分用來購買研究所需要的設備,一部分用來給付研究人員的報酬),資金不論用在什么地方,資金越多,越容易技術開發越容易成功。(2)時間,企業的研究必須有時間上的限制,如果時間越長對于企業來說越不利。(3)技術人員能力,技術人員能力越強技術開發的成功可能性也就越大。(4)知識產權的保護。如果企業通過外部資源技術開發成功,那么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大小,對企業來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知識產權被泄漏,那么企業就會得不到相應的利益,當然研究機構就會從知識產權的出買上獲得相應的利益。(5)外部激勵因素。現在國家以及許多地方政府都出臺了許多支持技術創新的激勵措施,因此,外部激勵因素也應是委托機制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在設計時應考慮到企業與科研機構如何來分配這種利益。據以上的因素,我們確定一個委托創新機制的決定圖形。

圖1民營企業創新委托機制形成與利益示意圖

以上的示意圖,表示了民營企業創新委托機制的形成與利益影響因素。在圖1中研究機構與民營企業的預期利益決定了創新委托關系是否可以形成。圖的中間是影響技術開發成功,以及技術開發成功以后,對雙方利益的五個因素。其中資金主要由民營企業投入,人力主要由研究機構投入,資金與人力決定了研究的時間。另外還有兩個外部因素即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產權的利益分配,以及政府對研究成果的獎勵。這五個因素不僅影響研究機構與企業的預期利益,同時也影響其技術開發成功以后的實際利益。

四、建立民營企業創新委托機制的建議

1、增強民營企業與研究機構的交流,提高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認識程度

民營企業由于自身的實力與影響問題,與研究機構間進行互動交流并不是很多。政府在促進企業與研究機構聯合的過程中,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活動組織,讓研究人員了解企業,同時讓企業認識研究人員,為企業與研究機構進行委托創新提供基礎。

2增加對民營企業科技開發成果的支持力度,提高企業科研的積極性

民營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企業的資金人才都處于劣勢,這些因素勢必導致民營企業的科研開發積極性降低。政府對于民營企業的研究開發應加大支持的力度,除了資金支持以外應給予政策、金融等方面的鼓勵措施,同時加大對民營企業創新鼓勵的覆蓋面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可以參與科技創新研究。

3、規范科技成果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雙方的利益所得,避免不必要的產權糾紛

從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影響民營企業與研究機構委托創新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產權。對于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民營企業可以通過適當的委托關系,如在委托合同中進行詳細規定的方式來解決。但對于技術形成以后,知識產權的保護來說,就需要政府來創造一個合理的外部環境,通過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使擁有研究成果的企業獲得應得的利益,提高企業與研究機構進行技術開發的積極性。

4、鼓勵企業技術成果評價機構的建設,為企業技術提供合理的評價平臺

技術開發成功以后,技術未來給企業帶來的效益,企業與研究機構的評價必定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當然評價結果就難免有不合理的因素在其中。因此,政府應當建立為企業服務的技術成果評價機構,并對其資格進行嚴格的審查,使這些評價機構能對社會上的研究成果的價值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為民營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利益分配提供合理的科學的參照,這將使得民營企業委托機制利益增加,提高企業參與創新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