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者選人用人方式

時間:2022-04-24 10:32:00

導語:企業領導者選人用人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領導者選人用人方式

人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作為企業領導者選人用人”既是一門行為藝術.更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永恒的課題。多年來,企業管理學、領導藝術學到行為科學、管理心里學,再到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政治學等,都在探討研究這個問題。本人結合多年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就企業領導者如何選好人、用好人談一些粗淺的想法。

1要樹立“選人唯賢”的選人觀

作為企業領導者.選人就要選人唯賢.反對那種論親疏、看資格、視順逆選人的觀點,應從多渠道、多層次、多視角地了解和考察人才,以知識、能力和對企業的貢獻而定。我們應當承認,實踐中資格反映了一個人做過那些工作、取得過什么成效、擔負過什么職務,反映了一個人的經歷、經驗.這對于用人是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但我們不能只為“唯資”.不能一只眼睛看人.更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因為資格反映的是過去.并不反映現在和未來.“唯資”,極易壓制一大批確有真才實學.卻無任何“資格”的年輕人。在同等條件下要把處在底層的員工提上來.比如企業缺一個部門經理.一個一般員工和一個副經理條件相當.你如果把副經理扶正.他會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你如果提一個員工當經理.他就會感到額外施恩.對企業的忠誠和積極性都會比原來的副經理高得多。雖然原來的副經理會受點影響,但是,這就給許多能力強、資歷淺的員工帶來了希望。我們不反對有才華的親人、熟人擔當職務,但不顧能力和水平,論親疏、視順逆用人,則是一種十分不正常的用人之道,對于企業有百害無一利。不少人認為“自己的親人最可靠”.“打虎還是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這種思想就使不少家族式企業應運而生.可是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家族企業也會在內部產生這樣哪樣的問題.進而危及企業的生存或阻礙企業的健康發展作為企業領導者必須大公無私。特別是要小心那些善于恭維自己.奉承自己.拍自己馬屁的人.正是那些人最容易把事情弄壞。

2要依照“德才兼備、以德為首”選人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二者不可偏廢。所謂“德”就是指一個人的“公德”與“公心”.有沒有社會責任感.有沒有事業心、責任性,對企業是否忠誠忠心,對工作是否兢兢業業:所謂“才”。是指處理問題、解決矛盾、取得工作成績和效果的能力和辦法。德才兼備.是為賢者。但在實際工作中,就具體某個人來看,德才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不平衡。有些人德比較好.但才能差些:有些人雖然有才.但德卻稍遜一籌。作為用人來講,德才相比,更應注意德。為什么這么講,我認為,德優才弱者,他會通過努力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才.從而達到德才統一.是可塑之人。一個人的品德與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什么事.但是一個人在品德與正直方面如果有缺點.則足以敗事。一位經營者.不需要是萬能的人,但卻要是一位有品德的人,“用人應以德為首”.這是基本要求。

3不要處處求全責備

前面,我講選人要德才兼備。但我們也不能一提“德才兼備”.就認為不僅應該什么都會,而且必須是無缺點、無毛病的完人。“金無足赤”.誰都不可能樣樣都好。與人類現有的知識、經驗、能力相比,任何個人都不可能全部包容。清人顧嗣協《雜興》詩說:“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顧先生講的這個道理對于我們的知人十分中肯。人總是有長有短,只有求才若渴,方能短中見長。事實上,好人并不等于能人.能人更非完人,對一個經營者來說,寧可重用有缺點的能人,也決不要選拔那些四平八穩的庸人。德看主流。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常常是相互影響的.“人們的缺點多半同人們的優點相聯系”,要求全才,則無一人可用.必將失去一大批精明能干、勇于開拓的能人。我們要揚其長而避其短.尊其長抑其短.就能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顧而就能人才輩出。

4選人不要輕信閑言碎語

要選人.一定不要相信那些閑言碎語的干擾。“人言可畏”,閑言碎語是那些見不得人的人慣用的害人暗器它之所以能起作用.就是因為有人相信它.有市場。這就是過去所講的“八分錢,查半年;一毛六,夠你受”的陰險手段。當一個人平平庸庸,大家彼此彼此,可以相安無事:但一旦某人冒了尖、有了突出成績,引起有關領導信任時,馬上各種非議就會接踵而來,有些人平時不干事,袖手旁觀,似乎“不犯錯誤”.專挑別人的毛病,一旦有機會就吹冷風,散布流言蜚語。這種制造閑言碎語、傳播閑言碎語的人,是十分令人可憎和厭惡的。這樣的人完全可以稱得上害群之馬.有這樣的人存在.你的企業就甭想有一日之安寧。選人是極不容易的事,知人者必須看主流,注意保護人才,決不要輕信閑言碎語。否則,許多有真才實學、有組織能力、有創業大志、能為企業出大力的人才.就會因此而受歧視、被壓制、遭排擠,還談什么知人善任呢。

5不要用老框框選人

要選人.我們還要沖破那些傳統的老觀念、老框框。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安于現狀.墨守成規,唯上是從,四平八穩,無所作為的人視作“老實”的、“聽話”的、“穩重”的,而把思想活躍、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善于思考、勇于改革創新.有膽有識、肯干能干的人說成是“不安分”、“喜出風頭”等等對于這二種人.作為企業領導人要善于分析和觀察。一些“不安分守己”的人之所以“不安分”.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在思考著如何改變我們身邊生產和生活中的落后環節.改進和改造那些被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情和東西.力圖盡早搬掉這些“絆腳石”,這是難能可貴的求是精神和創新精神。因此要真正選好人、用好人,就要打破那些傳統的觀念和框框。我們要看到,一個進取心強、敢冒風險、敢走前人沒有走過路的人.難免有時處理事情有不周不細的“毛病”:一個有魄力、有才干,不怕習慣勢力、敢于打破陳規陋俗的人,難免有時顯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一個有毅力、有倔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難免有時主觀、武斷:等等。一個經營者如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知人之長,求全責備,極易抹煞主流,極易危害到企業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