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實踐教學模式芻議
時間:2022-12-25 11:20:09
導語:稅務實踐教學模式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王再堂工作單位: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
教學資源投入相對不足首先,如果將稅收模擬實驗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補充,各個學校在硬件投入方面也算初具規模,但如果將其作為支撐性的專業課程,則無論是實驗室面積、計算機等硬件投入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其次,教學軟件的差距最大。如果能夠使用稅務機關以CTAIS為代表的管理軟件是能夠確保高仿真度的。但稅務機關從其自身管理需要一般不肯將其外傳,即使能夠得到該軟件,高昂的費用也不是一般學校能夠承受的,而且若使其能夠在教學中使用,還需要作出改造,工作量很大。否則,使用市場上的教學軟件,雖然價格便宜,但仿真度不高,往往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因此,沒有合適的教學軟件,成為制約稅收模擬實驗課程教學效果提升的瓶頸。最后,學校的其他教學資源投入不夠,包括信息網絡資源、整個學校范圍內,乃至校外師資的調配與使用,課時核定與科研獎勵,教材編寫等方面都沒有考慮相關實驗課程的特點與效益給予特別的政策傾斜。實踐教學基地有名無實按照教育部質量工程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各財經高校稅務專業大都建立了數量不等的實踐教學基地,主要設立在基層稅務機關、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以及部分企業。但是絕大多數實踐教學基地處于熱熱鬧鬧簽好協議,掛上牌子后就悄無聲息的境地,實質性的實踐教學活動安排的很少。一方面原因在于近些年大學擴招后需要安排實習的學生多,相關實習單位難以招架,增加了其各種負擔,卻不能為其帶來幫助,長期堅持下去確實很困難;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學校內相關院系安排實習也要牽扯教師很多精力,如果是異地實習還要顧慮學生的安全,因此認真將實踐教學基地做實的動力也不很足。
針對上述長期影響稅務專業實驗教學效果的種種問題,我們認為,首先要從培養目標的高度給其一個適當的地位。即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科學思維方法、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成為稅務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的切入點,這是與教育部質量工程與教學改革工程提出的教學改革方向相吻合的。為此,需要將相關實踐教學環節與相關課程提升為稅務專業教學的支撐性課程,設計稅收實踐教學的新模式。根據上述思路,我們提出“一體化、三層次”的稅收實踐教學模式與體系。一體化是指從應用型、創新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從稅收理論與專業課程設計的整體考慮稅收實踐課程的布局與設置。三層次是指實驗內容設置分三個層次:包括基礎實驗(校內學習理論演示實驗)、專業設計型實驗(模擬查賬,稽查等操作實驗)、綜合實驗(直接到稅務機關等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我們設想,新的稅務模擬教學實驗體系劃分為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即基礎實驗、專業設計實驗與綜合實驗,這三個層次有機聯系又相互區別,共同過程逐漸深入的實踐教學體系。(一)基礎實驗基礎實驗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在實驗室內對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銜接,交代實驗的基本原理、步驟、要求、要領與注意事項;二是利用運用仿真教學軟件,形象化地讓學生了解稅務管理的業務流程。包括利用國地稅的電子報稅系統,了解稅務和企業兩端的電子報稅的業務流程,使學生對稅銀庫企業一體化有全面的了解,同時讓學生對發票管理、報表管理、納稅申報等實際涉及到的表證單書有全面詳細的了解等等。基礎實驗是“一體化、三層次”稅收實踐教學模式的起點,注意其銜接和鋪墊作用,一般不需安排過多課時。(二)專業設計型實驗即利用模擬實驗室的仿真模擬軟件系統,和取自企業真實資料建立的數據庫,①設計包含稅務登記、申報納稅、稽查乃至通過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解決涉稅法律糾紛的高仿真綜合性案例。然后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授課,即將學生自愿編成分別模擬稅務人員、會計師或稅務師事務所人員及納稅人的小組,由其從各自扮演的角色出發,互動地處理其中的稅收問題,教師把握進程,進行評判,但并不直接參與其中。專業設計型實驗,是“一體化、三層次”稅收實踐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第一,這部分實驗課要求采取綜合性的案例教學,實際上是對學生對以往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檢驗。教學的組織與評價應當以是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否達到培養學生專業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為標準。第二,高仿真度的相關教學軟件、數據庫及案例設計準備是影響專業設計型實驗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必須花大的投入與精力。鑒于模擬實驗軟件完全使用稅務機關的CTAIS系統困難較大,且其過于復雜,而商業開發的相關軟件仿真度較低,都不完全適合稅務專業本科模擬實驗教學,如果由各校自己開發成本又較高,且權威性不夠的現實,建議以我們研究會作為平臺,進行優勢資源組合,合作編寫實驗課程教材、相關模擬教學軟件,建立數據庫、案例庫。第三,充分運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豐富教學手段,有效利用網上資源,輔以多媒體課件進行網絡教學,建立網上虛擬實驗室,實現教學手段多元化;使用網上答疑系統(qq群、論壇等),克服傳統答疑受時間、區域等因素限制的缺陷,解決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并舉的教學思維,加快實現課堂教學、課外輔導和網絡學習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第四,針對模擬實驗教學師資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的問題,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走出去”,要求所有擔當模擬實驗教學任務的教師每年定期深入稅務機關實習,增強對稅收征管工作的感性認識,及時把握稅收征管改革的最新變化。二是“請進來”,即直接要求稅務機關素質較好的相關業務骨干直接為我們講授相關模擬實驗課程,師生同時受益,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的知識比“走出去”收獲更大、更快,性價比很高。因為一般來說,能在大學授課對很多人都是一種榮耀,受聘者都會盡其所能,將我們需要的東西無保留地介紹出來,努力將課講好,而去稅務機關實習,對方往往并不知道你要了解什么,也沒有責任一定讓你掌握什么,經常是花的時間多,收效并不大。三是作為努力方向,應當試驗將各個財經高校的相關優質師資在合理處理好利益關系的前提下,通過網絡手段,實現資源共享。對此,我們稅收教學研究會應當成為一個溝通、聯合的平臺。四是本著“缺啥補啥”的原則,繼續加強對既有模擬實驗課師資的培養,同時要有更多的政策傾斜,包括對有教改內容的實驗課相應提高計算課時的系數,對實驗室建設、軟件編寫在科研評價上承認并給予相當的等級。
綜合實驗這里的綜合實驗是指以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以深入基層稅務機關及企業調研,直接參與稅務機關、會計師事務所與稅務師事務所及企業的相關業務活動,并通過撰寫調查報告加以考核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參加“德勤杯”稅法知識競賽、參加每年的稅法宣傳月活動、參與教師科研課題中問卷調查發放等輔助性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并非是事先仿真設計,而是現實中真實發生的,經常出現不可預知的因素需要及時處理,對學生的應對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更好的培養與檢驗。通過這樣逐步相互配合、循序漸進,逐步展開的實踐教學安排,最后能夠達到實務教學與稅務實踐“無縫隙對接”的目標。要搞好綜合實驗,需要更好地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這有一個逐漸開發的過程,不能只是單一地安排學生實習。一是雙方經常溝通,增加感情,使對方更加了解、理解我們的需求;二是盡力為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如安排學生幫助合作的稅務分局抄錄數據、整理檔案,為其參加系統內的業務考試輔導,當合作的稅務師事務所業務繁忙時安排功課較好的學生為其完成輔助性工作等等;三是雙方共同組織一些社會活動,如共同組織稅法宣傳月活動,聘請其人員作為我們學生社團活動的輔導教師等。通過這些努力,與實踐教學基地的關系逐漸拉近,再求得對方幫助,安排實踐活動就較為容易了。
- 上一篇:地稅代征工作現狀及策略
- 下一篇:建筑企業稅務與處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