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理念下學校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25 08:44:34
導語:以人為本理念下學校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高中學校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必要性入手,著重分析了以人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在以人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管理工作的策略,以加強高中學校的人本管理。
關鍵詞:以人為本;理念;高中;學校管理
以人為本理念十分重視人的價值,追求人的解放。馬克思對以人為本有著獨到的見解,認為發展是人的需要,也是人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強調人的全面發展,要求人在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智力與體力的進步。而教育是實現人的發展的基本途徑,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事業也要堅持以人為本。高中學校管理工作是高中學校的基本工作,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尤其在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背景下,以人為本理念已經成為高中學校管理工作的指導理念。研究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中學校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價值,而且對高中學校的管理與發展有著深刻意義。
一、高中學校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必要性
1.以人為本理念是傳統管理思想的精髓。以人為本管理理念是管理行業的新思想,能夠對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起到指導作用。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之所以被現代管理行業運用是因為以人為本管理理念是傳統管理思想的精髓。我國古代便有以人為本思想。例如,孔子主張選人選賢的思想、秦朝采用“因人情、明賞罰”的思想,這些都是管理理念中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并且,國外管理理念也蘊含著以人為本思想。例如,近代啟蒙思想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盧梭的兒童自由發展思想。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理念是傳統管理思想的精髓。2.以人為本理念體現了學校管理的本質。教師和學生是高中學校管理工作的對象,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學校管理,需要高中學校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根據教師和學生的現實需求來開展學校管理工作。這是因為,高中學校的教職員工不僅是教學管理的對象,而且還是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管理者。教師在學校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就要求高校管理工作加強教師管理,增強教師工作的有序性。另外,在新課改要求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教學活動和學校管理工作要十分重視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學校工作,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以人為本理念體現了學校管理工作的本質。3.以人為本理念是實施創新教育的要求。新課改要求高中學校積極實施創新教學,改進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并且,創新教育要求高中學校加強重視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豐富教學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而創新教育的實施則要求高中學校管理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根據學生的情況改進教學工作。另外,創新教育要求高中教師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能夠在教學改革背景下,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而教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需要高中學校加強教師管理,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因此,以人為本理念是實施創新教育的要求。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滯后。管理觀念對高中學校的管理工作有著重要影響,指導著高中學校管理工作的管理程序和管理目標。但是,受傳統學校管理模式的影響,很多高中學校的管理觀念仍然十分滯后。這些學校習慣采取權威性管理方法,學校領導階層是學校管理決策的制定者,教職員工和學生只能服從學校的管理,一旦出現教師或學生不配合的現象,學校管理人員將會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嚴厲的處罰。并且,在這種權威性管理模式下,學校管理人員只站在學校發展的角度來維護學校的秩序,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2.價值取向錯誤。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中學校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員加強重視教師和學生的價值,尊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并積極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工作,增強學校管理的服務性。但是,當前很多高中學校的學校管理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學校管理工作并不是為了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優質服務,促進教師和學生發展,而是為了維護學校的利益,將教師和學生視為被統治者,強制要求教師和學生遵守學校規定,實現學校的發展。這種學校管理價值取向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嚴重背離。3.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是高中學校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高中學校管理科學化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很多高中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嚴重影響了高中學校管理工作效率。部分高中學校管理工作呈現科層化特點,等級體系下的學校管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對立,權威性命令和強制服從妨礙了教師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一味強調秩序導致學校管理工作凡事陳舊,學校缺乏改革與創新。并且,管理制度不完善會導致學校管理方法單一,缺乏人文關懷,教師和學生接觸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條例規定,容易激起教師和學生的不滿心理。
三、以人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管理策略
1.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中學校管理應積極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首先,高中學校管理工作應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并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為此,高中學校應對學生的身心狀況開展深入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生活需求,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和生活管理,使學生管理工作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學校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并對學生呈現出來的突出的心理問題開展專項心理輔導,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關懷,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其次,高中學校管理工作要注重教師的發展和提高。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還要利用課下時間為學生補課,高中教師的工作壓力巨大。針對這種情況,高中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教師待遇,加大對教師的激勵。另外,高中學校應重視教師素質的提升,不能將教師當做學校的工具,而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培訓或進修,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促進教師發展。2.完善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高中學校應摒棄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增強學校的自主性和民主性,使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為此,我國政府教育部門應實施權力下放政策,減少對學校教育的行政控制,增強學校辦學的自主權,使學校能夠按照自身發展的需求來配置教學資源,設置教學課程,增強學校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并且,學校領導階層應積極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使學校管理工作能夠真正解決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問題。另外,高中學校應采用民主化的決策制度,鼓勵社會群體和家長參與學校決策工作,增強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和客觀性。3.更新管理方法。首先,高中學校管理工作應采用模糊管理和量化管理相結合的手法。模糊管理指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摒棄二值邏輯思維,既要求學生和教師遵守一定的要求,還要注重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允許教師和學生創新工作和學習方法,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而量化管理指采用嚴格的標準來要求教師和學生,增強學校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采用模糊管理和量化管理相結合的方法既能保證學校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又考慮了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需求,堅持了以人為本理念;其次,加強隱性管理。隱性管理指對學校環境的管理。具體來講,學校環境包括學校制度、學校文化、師生關系以及學校理念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效率要求高中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學校師生的人本意識,創新人本管理制度,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營造和諧的學校氛圍。
作者:唐海瓊 單位:浙江省永嘉縣羅浮中學
參考文獻:
[1]李朝奎.關于學校發展與管理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9).
[2]皇甫篤信.有效實施學校管理全面提高教學效率[J].人生十六七,2016(26).
[3]王華明.關于普通高中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1).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