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初探

時間:2022-06-12 04:17:36

導語: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初探

摘要: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存在系統多、數據無法對接、信息共享性差、數據源頭追溯性差、功能模塊開發不足以及與財務預決算工作相脫節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國有資產賬實不符、賬表不符的一大隱患,阻礙了國有資產績效考核和評價工作的開展。本文在剖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做好相關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對接;劃分職責設定權限,靜態管理變動態管理;打破信息不對稱,實現資源共享;將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與績效考核工作、財務預決算工作相結合等。從而實現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制度創新,使國有資產管理進入自動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工作通過建立符合資產管理需求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的管理系統,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情況、機構人員情況、往來賬項分析、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配置、領用、調撥、報廢以及國有資產績效考核的全過程進行互聯網在線管理,通過標準化、流程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推動國有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的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通過信息化系統平臺實現,經過統一的互聯網技術平臺,用標準化的數據報表和業務操作流程,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國有資產的管理狀態,從而降低了監督成本。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反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存量、變化等情況,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和投資收益;通過反映單位的資產負債情況,提高應收、預付賬款等國有資產的回收效率;通過計算自評報表和審核報表,完成國有資產的績效評價和盈利能力評估;通過與財務系統相結合,完善和細化國有資產的預決算編制工作。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缺乏系統性,數據無法對接

國有資產管理的歸口部門較多,相關部門各自為政,存在多套系統且沒有提供相應的接口。例如:財政部開發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開發的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平臺;上級主管部門開發的財務決算軟件中的資產投資決算系統等等。各主管部門對于國有資產的統計業務,均從自身管理的要求出發,進行國有資產信息的歸集和登記,形成無法對接的系統數據,數據之間無法進行比對,加大了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全過程在線管理資產的難度。

(二)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缺乏全局思維,信息共享性差

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缺乏“頂層設計”,各自形成的資產信息無法共享,造成報表數據重復性大。例如:通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報送的資產決算報表,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平臺報送的資產決算報表,財務決算系統報送的固定資產投資決算報表以及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的國有資產績效考核、投資、處置等專項報告之間數據重復性較大,但無法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孤島”。

(三)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數據源頭追溯性差

雖然國有資產的有關管理部門均開發了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但在實際應用中基礎數據的追溯性差,數據來源不統一,口徑不一致。有些報表數據通過手工填寫,而不能從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或財務預決算系統中獲取,容易人為操縱數據,造成賬實不符。

(四)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功能模塊開發不足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已經基本實現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卡片管理、存量統計和價值計算等功能,但仍缺少績效考核、管理評價、保值增值等模塊,沒有建立全面、完善、有效的國有資產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國有資產績效考核、評價工作目前還處于手工計算階段,僅限于年初或年末依據有關管理部門的要求手工填寫報表上報,人為因素制約了考評結果,缺乏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容易造成資產重復購買、現有資產閑置等現象。

(五)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與財務預決算工作相脫節

現行的國有資產控制與財務預決算控制相脫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通過“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平臺”報送固定資產配置計劃和決算報表;財務部門通過“財務預算、決算系統”報送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和國有資產決算報表,二者相互脫節,容易造成數據重復采集、賬表不符。財務預決算系統無法通過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獲取資產存量和購置計劃等信息作為編制預算的基礎,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也無法通過財務預決算系統獲取資產負債情況、機構人員信息等作為編制決算的依據。

三、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做好相關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對接

將不同歸口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之間進行對接;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與財務預算、決算系統進行對接;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與基建項目、政府采購系統進行對接,實現系統間的基礎數據共享,如圖1。國有資產的預算、采購、核算、變動、決算、清查、評價等業務均能在同一系統中操作實現,確保數據源頭的真實性,從而實現對資產變動信息的全過程管理。

(二)劃分職責設定權限,靜態管理變動態管理

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以用戶級別和權限設定為基礎,將不同部門設立為獨立的用戶組。根據資產的購買管理、實物管理、價值管理和使用部門等部門職責進行劃分,將用戶組及成員設定不同的管理權限。不同用戶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可以對資產的變動進行管理維護。這樣既能保證系統數據的安全保密,又能實現數據的及時傳遞和信息共享。系統維護由管理員負責的靜態管理方式,變為全員參與的動態管理模式。

(三)打破信息不對稱,實現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共享。在同一平臺上,國有資產的相關信息可由不同的管理部門進行查詢、處理和決策。首先,國有資產的有關管理部門通過獲取資產信息,盤活閑置資產,實現大型儀器設備在院所間的調撥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其次,單位決策層通過對資產存量信息的了解,做出采購決策,避免盲目采購,滋生浪費。最后,單位資產管理員通過瀏覽單位資產信息和個人名下的資產,開展固定資產的微觀管理工作。

(四)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與績效考核工作相結合

繼續深入研發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績效考核評價”功能,進一步完善定量指標體系的建設,建立一套包括配置計劃執行率、政府集中采購率、資產調劑利用率、設備利用率、人均資產占有率、占有價值、資產增長率和資產保值增值率等的考核指標體系。通過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績效考核”模塊實現對行政事業單位儀器設備綜合效益、單位盈利能力、投資收益以及國有資產管理能力的評估,完善國有資產的考核評價和精細化管理,讓所有的國有資產報表和考核報告能夠追溯數據源頭,保證真實性。

(五)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與財務預決算管理相結合

在財務預算管理中,資產配置的合理與公平取決于預算資金安排是否科學規范。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與預算管理緊密結合,以增量調節、控制存量為管理手段,從源頭上管理資產配置的客觀需要,有利于資產購置、使用、投資、處置等工作的預算管理,使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能夠更加細化和規范。在財務決算管理中,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提供詳盡、準確、完整的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的卡片數據,為財政決算編制提供一手資料,是編制財務決算的基礎。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全局掌握單位國有資產的存量、增減變化等信息,例如類別、價值、數量、和來源等,有利于部門決算細化編制的要求,確保決算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財務決算系統能夠為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提供資產負債、人員機構和往來賬款等情況,為國有資產決算提供了最準確的數據來源。

四、結語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信息化系統平臺已經能夠實現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登記、領用、轉移、調撥和報廢等業務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在線監控。但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的還存在著壁壘,需要將不同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實現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保證數據源頭的一致性。根據職責分配權限,打破信息不對稱,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投資收益,做出合理采購決策。不斷深入研發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績效考核”模塊,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夠自動測算的考核指標體系,準確做出國有資產評價。同時,將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和財務預算決算工作相結合,科學合理地編制國有資產預算和決算工作。通過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一個自下而上的數據匯集通道和自上而下的考核評價體系。

作者:劉盛潔 單位: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

參考文獻:

[1]王金平.初探國有資產管理平臺推進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J].財經界(學術版).2016(20)

[2]李小燕.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3]余方珠.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強化高職院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J].商.2016(27)

[4]韓善起,燕東娟.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探索[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