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

時間:2022-04-02 11:32:48

導語: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農業發展也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然而,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與現在的農業發展不相匹配,農業的管理水平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了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基于此,本篇主要探討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策略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合理整合利用農業的信息和農業知識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一種方法。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的整合利用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農業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并且信息化對提高農業的發展、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出現的問題

(一)農業信息化成本高。雖然我國農業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經濟水平有了提高,但信息化的專業設備和軟件的成本很高,許多農民無力承擔這些費用。并且農村地區的文化水平較低,對信息化管理不精通,導致信息化管理的效果也比較差。同時在一部分地區農業的設備投入過多,但軟件系統未能與硬件設備相匹配,導致硬件設備過多,造成了資源浪費。信息重復化、單一化也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應用。(二)農業經濟信息和用戶需求差異性大。農業經濟信息的主體包括農民、農業企業和各種合作社等,其中還包括一大部分的中介組織,不同的服務對象擁有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因此其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農業經濟信息的多樣化和獲取信息的專門化是迫切解決的重點問題。(三)技術人才少,基礎工作水平低。我國信息化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多種行業之中,然而信息化過快的發展導致相關的技術人員儲備不夠充足,尤其是在農村農業方面。并且我國的技術人員在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術之后,并不太樂意從事農村農業經濟的工作,無法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行發展,導致農村技術人才少。同時農村的工作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差,基礎設施不夠完備,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夠高,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工作水平較低。這都給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一)大力提高農業生產人員的綜合素質。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主體責任還在農民,只有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有利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推廣。第一,應該在農村地區廣泛的推廣信息化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價值;第二,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不能只針對于適齡學生的教育,還要對從事農業生產各個年齡段人員的教育投入,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得農業生產人員能掌握信息化的基礎知識;第三,要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發出試驗區,讓農業生產人員有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提高農業生產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二)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的資源整合。要想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必須將農業的各種信息進行整合和分類匯總。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分享平臺,提高農業信息的資源共享程度;第二,引進相對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來對平臺進行管理和信息的,確保能有準確和有價值的真實的信息;第三,要提高農業生產人員學習信息化技術的積極性,讓農業生產人員能夠主動利用平臺上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三)加大農業生產的硬件投入。由于農業生產人員普遍經濟實力較差,農業生產的硬件設備較少,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難以應用。因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農業硬件上的投入,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能夠更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結束語

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良好發展的最根本的產業,農業技術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在信息化發展的社會也應當利用信息化對農業經濟進行改革。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應用,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紀江.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山西農經,2017.20.47.

作者:楊玉紅 單位:偃師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