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管理策略
時間:2022-01-28 04:52:51
導語: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近期開展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中,江蘇省加強對醫養結合機構的監督檢查,發現醫養結合機構在進行醫療衛生服務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筆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分析,并結合個人思考提出對策建議。
存在的問題
醫療衛生服務管理有待優化。少數醫養結合機構存在超出登記許可范圍開展執業活動、執業助理醫師單獨執業等醫療機構管理問題;病歷書寫不規范、不按規定開具處方等醫療文書管理問題;醫療廢物處置不規范、藥品使用不規范等醫療服務管理問題。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為:一是部分醫養結合機構負責人對醫療衛生服務管理重視程度不高。少數養老機構舉辦醫療機構的目的是完成相關部門的考核要求,對加強醫療衛生服務管理、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動力不足。二是部分醫務人員專業水平不高。部分醫養結合機構受機構規模、成本約束,聘任的醫務人員專業技術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三是一些醫養結合機構對醫務人員的管理不夠嚴格。部分機構缺乏風險防范意識,放松對醫務人員的管理,不能嚴格按照規范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升。醫養結合機構內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缺乏中堅力量,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主要為退休返聘人員(包括退休醫生和護士)以及剛畢業的執業助理醫師和護士。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為:一是醫養結合機構的服務對象多數是患有慢病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有限,相比于綜合醫院,醫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受限,有能力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就業的較少。二是醫養結合機構中醫務人員的專業培訓較少,獲得繼續醫學教育的機會不多。
醫療衛生服務管理的監管力度有待強化一是部分地區在對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管理監管上,職責分工不明確。二是基層衛生健康部門對醫療衛生服務監督管理缺少有效方法,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難以整改到位。醫療衛生服務管理保障支持政策有待完善。調研發現,對醫養結合機構提供的諸多支持政策中,機構最關心的還是醫保政策,以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為例,目前只能進行醫保普通門診直接報銷,不能進行門診慢病和門診特殊病種直接報銷,這給患有慢病的老年人診療和用藥造成不便。受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政策影響,部分地區還未能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一些醫養結合機構不能得到長期護理保險的給付支持。
對策建議
(一)提升服務管理能力。一是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改擴建一批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增加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的床位,擴大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推進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發展,鼓勵各類主體在社區設立集醫療、康復、護理、生活照護等服務于一體的醫養結合機構,重點為社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二是大力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規范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按照服務規范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方式、費用及雙方責任。指導醫養結合機構按照《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和《《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加強學習培訓,細化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包括醫療機構管理規范、醫療衛生服務流程、醫療廢物處置流程、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醫療風險防范制度等,推動醫養結合機構規范發展。三是積極開展面向醫養結合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將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聯體建設,與??坡撁私⒑献麝P系,提升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支持引導院校增設醫養結合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老年醫學、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支持院校與醫養結合機構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加快培養老年??谱o士,發揮退休護士作用,鼓勵退休護士從事老年人護理指導、培訓和服務等工作。加強醫療護理員和養老護理員培訓,擴大老年護理服務隊伍。二是加強人員培訓。將老年醫學、康復和護理專業培訓納入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培訓計劃。統籌現有資源,設立一批醫養結合培訓基地,分級分類對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和服務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安全常識培訓。三是強化政策保障。醫養結合機構就業人員應按規定享受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要保障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與其他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一樣享有同等的職稱評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待遇。落實醫師執業地點區域注冊和多執業機構備案制度,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三)強化監督管理力度。進一步厘清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監管責任,明確監管主體,依托衛生監督機構定期開展服務質量監管,對醫養結合機構實現監管全覆蓋。制定醫養結合考核辦法,加大對醫養結合服務質量的考核檢查力度。完善機構管理和質量評估等制度,對服務質量、服務對象滿意度等開展定期評估。建立完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監督管理信息平臺,向社會公布機構的有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建立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制度,完善醫養結合服務信用評價和跨部門跨地區聯合懲戒機制,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權益。(四)完善保障支持政策。強化醫保政策銜接,進一步研究完善醫保在醫療、康復、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服務中的支付方式和標準。規范新辦醫養結合機構進入醫保定點的審批管理,縮短審批時限。按規定逐步增加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充分發揮好醫保政策對醫養結合的支撐保障作用。做好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立長期照護項目清單、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完善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價格政策,收費標準原則上以實際服務成本為基礎,綜合市場供求狀況、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提高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對提供醫養結合服務、上門醫療服務成效明顯的醫療機構,可適當提高績效工資總量水平,單位內部分配時,應主要用于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醫務人員的分配。
作者:姜曉健 單位:江蘇省衛生健康委
- 上一篇:市場需求下城市物流服務營銷分析
- 下一篇:醫療器械檢驗機構與合規性管理探討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醫養結合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