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中的預算管理
時間:2022-11-21 08:45:04
導語:事業單位改革中的預算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科學系統的編制預算
科學系統的編制預算是預算管理的前提,而精細化編制預算則是后期核算考核的依據,也是后續執行工作的基礎。近些年,盡管各級財政部門均要求編制預算要采用“零基預算法”,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編制預算,但在實際的編制過程中,大部分單位還是將中心目標停留在預算的增長上,所以“基數法”仍被各單位廣泛應用,簡單的在去年預算的基礎上乘以一些預增因素得到今年底預算數,這種方式不僅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預算出實際需要數,還不能夠洞察到實際業務的變化,造成該花錢的地方沒有預算,不用錢的地方預算了花不出去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預算的準確性及科學性。在國外預算體系較為發達的國家,預算要求做到會計科目末級,甚至更加精細。如今年需要買入的辦公家具,需要明細列出買幾把椅子、幾張桌子,購置原因是什么,單價及合計價格等。而現階段我國內只能停留在辦公家具共計多少錢,甚至有的單位僅做總的辦公經費的預算。這就使得預算執行的約束力無法全面的得到體現,抱著“總盤子”不超標,在這個范圍內隨便花的老思想,使得財政資金的利用率大打折扣。所以,在安排預算資金時要按實際情況,科學的分配各項預算,既要考慮重點的同時又要兼顧一般收益項目,在各支出項目之間進行統籌分配。與此同時,各事業單位要細化相關的預算支出明細,盡可能地將其細化,從而使得部門預算清晰明了,這樣不僅有利于事業單位預算的有效執行,而且便于事業單位事后對其績效管理進行考評。另外,法制規章的不健全也是預算管理中的一大問題,在預算管理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國目前僅有《預算法》等相關法規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其他一些與新體制相適應的規章制度還沒有進行有效的建立和完善,這就造成了事業單位在財務支出方面有章難循、無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規范。這就要求各個單位在《預算法》的框架下,根據單位的實際狀況細化預算管理辦法,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執行、監管體系。
2嚴格執行部門預算
精細化的編制了預算是預算管理的基礎,而嚴格的落實執行才是預算管理的重中之重,現在一提到預算執行情況考核,大部分單位第一反應就是資金執行率的考核,只要資金執行率達標了就萬事大吉了。但是這種重點考核資金執行率,并不注重是否按照詳細預算進行全年工作的開展情況的檢查,就導致了突擊花錢,集中支出的情況出現。為了執行率達標,一個會分成兩個開,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派10個人出差處理,實際不需要的東西提前購買,這些做法不僅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又為最終項目驗收時總的效費比低下買下了伏筆。缺乏預算約束意識,預算執行中缺乏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也是預算執行中的一大問題。有些單位預算與執行相分離,執行時領導意識,主觀意識太強,這就會導致預不預算一個樣,預算也就成了一紙空想,失去了監督和規劃的作用。所以,在精細化做了預算的前提下,一定要嚴格末級支出的控制,買桌子的預算不可以臨時換成買電腦,買電腦的預算又換成買手機。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必須在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協商審核,只有真的合情合理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相應預算的調整,并在之后的審計中對調整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重點的審查,如預算調整不合理,責任要落實到人,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在預算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各項支出均要受到預算中財務資源總量的控制,所以在相應的支出中應該實行剛性管理,在財務人員對各項支出把關的同時,相應預算編制部門負責人、項目預算編制人員都應對各自部門、項目的支出做審核。只有在單位內部各個部門都能嚴格按照成本效益原則、預算約束原則下提高各項資金的支出使用效益,才能保證事業單位預算的順利進行。
3強化預算績效的后期考核與反饋
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考核是對單位預算資金使用與對應產生的社會益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期預算績效不僅可以查找已完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總結出經驗教訓,還可以提高事業單位預算支出產生的經濟利益與隨之而來的社會效益,對預算編制的意識進行強化最終實現事業單位績效的高效性。由于績效管理不僅是評價自身工作的效率和作為經營成果提供給上級政府部門驗收的根據,而且預算績效反饋可以促進事業單位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經營收益。最后將對應考核完畢的結果及時地回饋到事業單位及相關各部門和財務管理人員,方便比較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找出彌補的措施,在日后的工作中規避失誤,優化自身的工作水平。績效管理作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擁有一套合指標,并以部門預算作為績效的基礎單位,只有從細微處著手才能把握住事業單位整體績效的精髓。同時,對其相關項目預算的編制做好前景調研,并結合科學有效地與決策評價、執行效果和績效反饋,達到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事業單位最后應達到單位各相關部門及財務人員可以高效的將部門預算績效合理科學的應用于事業單位中,為機構帶來可觀的利益。
4重視財務人才培養
事業單位的改革同樣也是單位中財務體系的改革,財務人員不能在把做好賬面上的工作作為最終目標,應該具有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一個有創新意識的財務管理人員,才能應對各種改革對本單位的財務系統的影響。領導層也應該轉變傳統理念,重視財務工作在整個業務體系中的作用,不能將把錢花完、做好賬目、完成驗收作為財務工作的主體。雖然事業單位有一部分穩定的經濟來源于政府,但其生存和發展仍然需要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緊密聯系。國家在建立事業單位時考慮的是其發展的社會效益,但大部分的事業單位要想長久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運用合理的預算體系,系統科學的支出相關經費,最高限度的帶來經濟效益。在這些方案實施的過程中,財務人員的個人素養及專業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面競爭的市場中,知識就是企業前進的力量,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會帶來豐厚的回報,所以每個行業都對人才有著相當的渴求。同樣,事業單位在吸收全方面的人才,對財務管理人員加大重視,也是為新時代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前,事業單位是公認的低風險行業,其財務管理的風險和收益更多體現的是國家扶持事業單位的政策,事業單位的改革是繼政府治道改革后的又一重大進展,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事業單位與起初創立之時相比已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把事業單位推向市場后,存在的問題就會逐漸的暴露出來。因此,本文從事業單位改革中的預算管理角度出發,對新時期的財務工作做了分析,我相信,積極適應新環境,根據自身條件做出合理調整,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走的更好、更遠。
作者:彭京洋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