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高新技術論文
時間:2022-02-26 02:59:17
導語:農業高新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遼寧省海城市耿莊鎮以3.4平方公里的農產品加工區為起步區,本著規劃先行的原則,在2008年10月將原有的農業區做了調整,重新規劃為“三園十一區”。以種苗研發生產、大蒜果蔬食品深加工、特色農產品商貿物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先導,形成一二三次產業連動。經過幾年時間的穩步推進,農高區已有28家企業落戶。耿莊鎮農高區2008年被確定為海城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區;2009年被鞍山市確定為鞍山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區;2010年晉升為國家的農業科技園區。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耿莊大蒜已是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綠色食品。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農高區的建設正以強勁的勢頭向前發展,但其中的一些問題也不能忽視。1.農業技術落后。在農村勞動力中,50歲以上的,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絕大多數,農民素質普遍偏低。年富力強、受過較多教育的農村“精英”,大多都流轉到非農行業就業,而留下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勞動技能較低的中老年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無法接受和使用農業新技術,難以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2.農業投入不足。隨著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陸續出臺,各級政府對農業及農村的投資顯著增加,但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加之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發展滯后,以及投入的保障機制尚未健全,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因素。3.發展空間有限。農高區內可以用于建設的土地指標十分有限,且零星分散,無法形成規模,個別農戶還存在著“小門小戶”的“小農思想”,不放心把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高區發展,所以,農高區還亟需大量的用地指標。
三、幾點建議
1.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拉開空間發展骨架。一是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主干路網進行硬化、綠化工作,改造配電線路,將自來水、燃氣引入園區,為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二是加強道路建設。與周邊相鄰地區主干路連成一體,同時與通過園區內的高鐵、沈大、通海、騰達、沈營等交通干路連接成網,進而提升區位優勢,拓展發展空間。2.增加多種資金投入,確保農業持續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采取以獎代補措施,引導社會多元化資金投入;積極完善信貸、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大戶帶著資金和技術“上山下鄉”,形成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農民投入為補充的新格局。要創新農業投資渠道,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建立農用地抵押貸款等形式,逐步形成農村信貸為主導、農業投資為補充、農業擔保為紐帶、農業保險為后盾和農村信用為基礎的農村金融體系。3.進行土地規模經營,提升現代農業水平。土地空間不足是制約農高區發展一大瓶頸,相關責權部門要敢于給政策,善于想辦法,可以通過土地的增減掛鉤、區域連片、適度規模經營等措施,解決農高區內土地少、用地難的問題。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力求逐步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以周邊農戶為受眾的技術傳播網絡。要在擴大機耕、機播、機收的農機作業服務基礎上,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要逐步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制度,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經常化的建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為設施農業、現代農業、標準化農業探索出一條新路。4.提高現代服務水平,促進園區全面發展。一是加強教育科研投入。積極與沈陽農大、四川農大進行合作,在園區內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等服務部門,滿足農高區和市場的需要;二是組建園區投融資中心。組建園區投融資機構,鼓勵園區內企業成立小型融資機構,為園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三是成立招商服務中心。吸引專業人才到農高區建功立業,為園區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強力推進生活服務區建設。推進綠中海溫泉度假工程的后期建設,形成溫泉開發的全面聯動;五是建立二級土地流轉市場,用活地票,順應第四次土地革命潮流。
作者:劉多金單位:中共海城市委黨校
- 上一篇:煤炭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 下一篇:煤礦安全計量器具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