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模式與機制探討
時間:2022-05-17 09:52:46
導語: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模式與機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廊坊市把發展的戰略基點轉到科技創新上,推動經濟發展向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變,高新技術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此,分析了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模式,以及“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協同創新”的創新機制。
關鍵詞: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模式
1產業創新的主要模式
1.1技術推動發展模式
20世紀70年代,阿伯納西和厄特拜克以產品創新為中心,提出了產業創新動態過程模型,揭示了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主要得力于通過引進、模仿和自主創新為主線的產業技術政策。
1.2政策拉動模式
美國政府通過實施大量的長期項目帶動技術進步。1984年,美國開始實施“星球大戰計劃”,通過軍用技術民用化,保持高新技術的領先,促進經濟增長。20世紀60~70年代,韓國高技術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引進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90年代后,韓國企業在政府的金融、稅收等政策的扶持下開始走自主研發之路、極大的推動了產業創新活動的發展。
1.3校企、企企合作模式
韓國從上世紀50年代的一個貧窮的農業國通過“外貿立國”轉變成為現代工業國,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韓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互動支持,以及企業集團之間的戰略結盟。
1.4環境驅動模式
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會受到經濟環境、競爭規則、文化背景和人才等多因素的影響。有關產業組織的理論研究表明,某些國家或地區的特定產業取得的成就明顯超過別的國家或地區,例如印度的軟件制造業、德國和日本的汽車工業等。
2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模式分析
2.1“北京研發、廊坊轉化”模式
北京是全國科技創新研發最活躍的地區,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近一半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近三分之一的國家專利都聚集在北京,知識外溢效應明顯,僅中關村每年就有八成的科技成果在外地轉化。廊坊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的集中承載地,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大量來自北京的研發成果在廊坊孵化轉化。“北京研發、廊坊轉化”已經成為廊坊市高科技產業創新的主要模式。目前,廊坊市已經吸引北京中關村200多家企業在廊坊建立了分公司或分支機構,全市九成規模以上的科技型企業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簽署合作協議。廊坊先后吸引了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平臺等15家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紛紛落戶。廊坊市還吸引了來自京津的大量高端人才及500多項的科技成果在廊坊轉化。
2.2構筑創新驅動平臺
廊坊市已構建形成“園區承載、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等創新平臺促進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廊坊市已建成6家高新區,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8家。截至目前,全市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孵化平臺總數達到88家,孵化場地面積13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和創新團隊達1000余家(個)。2015年,廊坊市財政出資15億元設立9支科技金融專項基金,通過各種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為京津科研成果在廊坊轉化提供了資金保障。
3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機制分析
廊坊市正努力構筑“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協同創新”的高科技產業創新機制。
3.1創新以市場為導向
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核心不完全體現在產品和技術的先進性,更為重要的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這個需求,包括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生產技術升級的需求、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等。只有有了需求,科技創新才會有實際價值。需求是創新的起點和終點,效益是創新活動價值的體現,要以需求推動創新思想、創新活動的產生與發展。只有符合需求的技術創新才會有生命力。企業要堅持需求導向,從政策引導、制度設計等方面,大力支持實用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3.2研發以企業為主體
不可否認,政府主導的高新技術創新和高校科研存在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的銜接和融合問題。創新研發要突出企業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要完善以企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研發創新體系。截至目前,廊坊市八成以上的大中型科技企業擁有獨立的研發部門。并且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績,一批全國及全世界領先的成果在廊坊產生。清華科技園建成電子封裝技術、微納米材料等8個研發中心,是中美科技企業交流合作和技術轉移平臺。新奧集團煤自主研發的無井式煤炭地下汽化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漢王制造有限公司研發了“世界第一臺嵌入式雙攝像頭人臉識別系統”。鑫谷光電股份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只通用型1W、3WLED多面發光體燈泡,突破了LED120度單方向照明向360度全方位照明的世界性照明難題。
3.3政府搭建創新平臺
政府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通過制定和實施創新政策和法規等方式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政府還規劃、資助、引進、建設一系列的基礎的、關鍵性的創新項目和創新平臺,間接參與技術研發和創新中。廊坊市集成全市優質科技資源,建設了一批專業性和綜合型的創新創業平臺,助推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科技企業科研成果孵化。廊坊市已建成龍河科技成果孵化園、固安肽谷生物醫藥產業孵化港、大廠微軟游戲創新中心、香河機器人產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2016年,全市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孵化平臺總數達到88家,孵化場地面積130萬平方米。還依托華夏幸福、太庫科技、宏泰發展先后在美國硅谷、韓國首爾、以色列特拉維夫、德國柏林,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共設立了15個域外眾創空間(孵化器),已有近200家企業入駐。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產品的研發,巨額的研發資金單純由企業籌集是困難的,特別是對于中小型科技企業尤為困難。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引導者,應該制定相應政策積極引導商業銀行、投資基金、擔保機構等社會資本投入到中小科技企業科技創新研發中,促進科研成果能夠高效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同時還要考慮中小科技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時期,從而給予更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支持,破解研發資金瓶頸約束,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3.4企業、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協同創新
政府要推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合體等各類技術要素形成技術聯盟,用市場引導科研院所、高校的研發對接企業的發展需求。以市場機制高效整合各研發主體,協同創新,有效提升創新效率。廊坊市有效利用區位優勢,通過中國博士后管委會、高校產業化促進中心和首都科技集團三個渠道積極引進北京和天津的各類社會科技資源,并且定期邀請北京和天津高校及科研院所到廊坊進行科研轉化會和成果展示。目前,廊坊市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研發、合資設廠等方式與北京和天津的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多個合作項目已經實施,其中,中科廊坊科技谷項目是在中國科學院———河北省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協議基礎上展開,要建設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該項目已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發展中國家唯一的“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國際合作示范項目”。
作者:廉國恩 趙劼 劉曉紅 單位:燕京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秀婷.國外產業創新模式對我國產業創新的借鑒[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8).
[2]劉建國.新疆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3]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綜覽[EB/OL].http://www.doc88.com/p-90229598186.html,2013-03-25.
- 上一篇: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機制研究
- 下一篇:從工業設計角度看設計管理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