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22 10:18:48

導語: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研究

摘要:隨著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將成為各高職院校又一個熱門專業。本文將通過分析建設背景、汽車專業建設現狀以及典型工作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提出高職院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的相關建議,為開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新版《目錄》的裝備制造大類汽車制造類中出現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代碼460704)。預計明年會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設立智能網聯技術專業,并開始招生。但是如何建設符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需求的課程體系、如何對教師進行有效的培訓、如何建設有針對性的產教融合性實訓基地、如何取得汽車技術發展的信息資源,如何為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的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等成為了各高職院校的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背景

智能網聯汽車(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s,“ICV”)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人、車、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汽車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汽車產業正發生百年來最深刻的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四化”趨勢已深入人心。電動化僅僅是序幕,智能網聯則被認為是未來競爭的焦點。近幾年信息技術在車載領域已經廣泛應用,涌現出大量車載智能產品,如GPS導航儀、倒車雷達、車載娛樂系統等,車載核心技術也逐漸國產化,如車載ECU、車載網絡系統、車載智能傳感器、以及車載智能儀表等。根據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規劃,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取得了巨大進步,包括特斯拉、通用、豐田、大眾、吉利在內的多家汽車企業己經在量產車上進行了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等技術實際應用。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互聯網企業巨頭也都瞄準了這個趨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政策不斷加碼,智能網聯汽車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目前中國在核心汽車零部件控制器、執行器、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傳感器等)、控制芯片等方面的核心研發工程師的培育,數量奇缺,總量嚴重不足。據權威機構分析預測,未來五年汽車行業人才需求將進入社會總體需求的前五名,汽車類專業人才先后被人才網和國家人事部列為緊缺人才、急需人才行列。而根據市場調研,目前汽車行業智能網聯汽車從業人員多數是原先從事汽車電子或汽車檢修等相關專業,因此為適應當今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提高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培養一批高技能型汽車智能網聯技術專業人才迫在眉睫。

2高職汽車專業建設現狀

目前,新版《目錄》中的高職汽車專業如表1所示。隨著汽車產業出現變革,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都意識到了汽車“四化”趨勢和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在原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基礎上相繼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智能技術等專業,甚至增設了智能網聯技術方向或者在原有課程體系中增設了智能網聯相關課程。但是現有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很大程度上與新興的智能網聯汽車市場需求脫軌,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的專業方向不明,建設思路不清,師資數量和專業技術儲備嚴重不足,缺乏關鍵實訓設備及相關條件,而且目前市場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高質量的教材較少,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3典型工作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

根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全景圖(2020年6月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包含上游關鍵系統,中游的系統集成以及下游的應用服務。其中上游涵蓋了感知系統、控制系統、執行系統等關鍵系統;中游涵蓋了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等集成系統;下游涵蓋了出行服務、物流服務等應用服務。人才的需求也是來源于這三個部分。根據2020年12月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全景圖》,以及針對國內主要汽車企業的實際調研,未來5年高職學生的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4專業建設基本思路

4.1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建議智能網聯汽車專業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掌握先進汽車技術、工藝、設備、管理、開發等知識,具備汽車產業管理、服務的能力,能勝任智能網聯汽車及零部件的輔助設計、裝調、測試、檢驗、檢修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4.2課程體系重構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整車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圖定位等多領域技術,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將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劃分為“三橫兩縱”,其中“三橫”指車輛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與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兩縱”則指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車載平臺與基礎設施。其中,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設施、通信網絡、大數據平臺、定位基站等,將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和軟件化方向升級,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專業應該根據典型工作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基于“三橫兩縱”技術架構來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在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基礎上,重點強化智能化和網聯化部分。構建電動化模塊+智能化模塊+網聯化模塊的新課程體系,同時將課程思政、創新創業培養融入課程體系,突出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

4.3師資隊伍重建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為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的專業,其專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而且具有學科融匯貫通能力。目前各高職院校的教師主要是傳統汽車教師,不能適應專業教學要求。一方面可以通過派遣教師參與全國高水平的前沿技術培訓、教學能力培訓以及國際交流,提升專業群骨干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以及國際視野,另一方面整合學校機電專業、電子專業,軟件專業的教師,互相學習,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不斷地提升整體師資力量;還有推動企業技術骨干與專任教師的雙向流動,打造一支定期研修、協同研究、深度合作的技能型教師人才隊伍。

4.4實訓條件建設

以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裝調、維護保養、檢測維修、測試診斷、輔助設計等為目標,結合1+X等級證書標準要求、將企業一線真實工作場景映射到實訓室,切實發揮實訓室在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課程開發、專業知識培訓、技術技能訓練、賽事賽項承辦、社會培訓服務等領域中的作用,對實訓室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感知、控制、網聯以及整車實訓室或者實訓區域,能完成ADAS、智能座艙、編程、線控、V2X、整車裝調等實訓項目。另外考慮VR、信息化等技術手段和設備的統一規劃。

5結束語

汽車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高職院校也必須順應趨勢不斷進行調整,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的建設刻不容緩。高職院校要根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能支撐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和完備的實訓基地,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的合作,培養適合產業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汽車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過程中的挑戰及發展對策[J].機器人產業,2019(06):54-57.

[2]梁超.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建設[J].時代汽車,2020(24):11-12.

[3]唐琳琳,崔政敏,徐群杰.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專業方向建設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0(9):92-93.

[4]單躍平.淺析職業院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J].汽車實用技術,2019(22):43-44.

[5]陳林,柯尚偉.智能網聯汽車專業教學的改革研究與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20(02):264-265.

[6]李然,姚艷南,呂吉亮.高職院校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建設方案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9(10):49-53.

作者:張宇峰 單位: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