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碳排放論文

時間:2022-04-02 09:51:38

導語:旅游交通碳排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交通碳排放論文

一、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對旅游交通排放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才逐漸增多。魏艷旭等發現近三十年來我國旅游交通碳排放量中公路和民航的碳排放最多,旅游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相對集中。肖瀟等(2012)[2]研究了不同景區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空間結構,結果發現旅游平均距離偏低的景區碳排放結構最不均衡。竇銀娣等基于生命評價理論,評估了衡山風景區旅游交通碳足跡,結果表明公路交通對景區的環境威脅最大。孫瑞紅等采用碳排放系數法估算了九寨溝景區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得出旅游交通碳排放的97%來源于游客所乘觀光車輛的結論。綜上,國內外對旅游交通碳排放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家宏觀層面上和景區微觀層面上,對省域中觀層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以山東省為例,研究其旅游交通的碳排放問題能夠有效地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而對其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估算則能從直觀上把握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現狀,從而更好地為制定旅游業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準確計算旅游碳排放量比較困難,在既有的關于旅游碳排放量估算的研究中,主要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兩種。“自上而下法”即直接估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業碳排放量;而“自下而上法”則是以分析到達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數據入手,根據對旅游行為的分類統計,向上逐級統計各個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各種與旅游相關的交通方式的旅客運輸規模則用相應交通方式旅客周轉量的9%來表示。在發展中國家,每人每天大約出行6千米,其中與旅游休閑有關的出行占不到10%,即每人每天大約有0.6千米的出行是與旅游相關的。一般來說,某一區域的經濟水平越發達,其居民的出游意愿和出游幾率也就越高。山東省是我國的重要經濟強省和旅游大省,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全國各省份中名列前茅,以2013年為例,其旅游業收入占GDP的比重為9.48%,而當年我國旅游業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5.18%,結合石培華(2011)的研究結果,本文使用旅客周轉量的9%作為與旅游相關的旅客運輸規模,而計算所需的2000—2013年山東省旅客周轉量來自《山東統計年鑒》(2001—2014)。另外,由于居民旅游所選擇的出行方式多樣化,根據2009年《中國旅游城市網譽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有35.6%的游客選擇通過公路交通完成旅行,有32.7%的游客選擇鐵路交通,有25%的乘客選擇航空交通,而選擇自行車、水運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旅客約占6.7%,本文使用以上數據作為游客選擇各種交通方式出行的數據。

三、計算結果與分析

查閱歷年《山東統計年鑒》獲得2000—2013年山東省旅客周轉量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與旅游相關的各類交通方式的旅客運輸規模,再根據公式,分別與相應的各種交通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數相乘后,即可得到相應的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再將各種旅游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進行加總處理,即可得到2000—2013年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然后除以各年相應的山東省游客總數之后,即可得到2000—2013年山東省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旅游交通碳排放結構進行分析之后,得出結果:

(一)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

2000年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為0.848Mt,2013年增至2.924Mt,是2000年的3.45倍,年均增長9.99%。2000—2013年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2000—2003年和2010—2013年為緩慢增長階段,2004—2009年為快速增長階段。2000—2003年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增長緩慢,2001年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增長率為8.31%,2002年為8.18%,2003年旅游業由于受到“非典”事件的影響,山東省旅游業收入和接待游客總數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同步下降3.93%。2004—2009年,山東省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年增長率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由于國務院在2009年提出要大力實施旅游節能節水減排工程,倡導低碳旅游方式,國家旅游局又在2010年進一步提出推進旅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山東省在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響應國家號召,實施了旅游業節能減排政策,使得2010—2013年旅游交通碳排放增長較為緩慢,2013年僅增長3.32%,旅游業節能減排工作初見成效。

(二)山東省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從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來看,山東省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進入21世紀以來,山東省旅游業無論是總體規模還是發展速度都位居全國前列,2000年山東省游客總數為7079萬人,2013年增長到54714萬人,是2000年的7.73倍,雖然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逐年上升,但山東省游客總數增長率總體上仍要大于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增長率,這就使得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其中,2003年受“非典”事件影響山東省當年游客數量減少,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年的游客人數增長率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這就使2003年和2008年山東省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上升。

(三)航空交通和公路交通是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為消除個別年份的數據對總體結果的影響,以2000—2013年各種交通方式累積的碳排放量來看,可發現各種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碳排放占27.37%,鐵路交通碳排放占12.38%,航空交通碳排放占57.67%,其他交通方式碳排放僅占2.58%;各種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碳排放的年平均增長率最大,航空交通次之,說明航空交通和公路交通是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這主要與山東省公路交通發達,航空運輸發展迅速有關。以2013年為例,山東省8家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884萬人次,同比增長13.4%,同時公路交通是山東省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其公路建設遍布城鄉,四通八達,截至2013年底,山東省已經初步完成了“五縱四橫一環八連”的高等級公路網建設規劃,形成了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環連相通的大通道。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2000—2013年山東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旅游交通碳排放總體呈逐年上升態勢。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即2000—2003年和2010—2013年的緩慢增長階段,2004—2009年的快速增長階段。

2.除了2003年和2008年之外,山東省游客人均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均呈現下降趨勢。

3.旅游交通碳排放主要來源于航空交通和公路交通。

(二)對策建議

1.山東省可以借鑒國際上對交通業征收碳稅的做法,適當提高燃油經濟標準,對燃油、天然氣等按含碳量的比例征收碳稅,通過經濟激勵手段推動替代燃料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以達到旅游交通節能減排的目的。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技術等手段降低航空旅游交通的碳排放。航空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通過優化航路、截彎取直縮短飛行距離、精確計算所需攜帶的能源量達到合理配載、盡量減少地面滑行、提高空管效率、推廣橋載設備、鼓勵使用生物燃料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航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

3.在公路旅游交通減排方面,應積極研發與推廣清潔能源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加強汽車尾氣的治理。在機動車的保有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現狀下,應建立長期的補貼機制,優先發展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車、混合電動車等清潔能源汽車與新能源汽車。

4.在景區內部交通方面,鼓勵乘客采取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游覽方式,應禁止私家車和出租車進入景區,以達到降低景區交通碳排放的目的。

作者:丁長安田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