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的應用

時間:2022-01-08 08:21:15

導語: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的應用

兒科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是指能夠患兒在接受治療過程存在的醫療危險因素進行掌握和控制,主要的管理對象是在治療過程中存在各種危險因素,以保護醫院和病患及家屬雙方的利益為主要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措施[1]。由于兒科的病患主要為未滿14周歲的兒童,依從性較差,自主能力低,對于治療不像成年人那樣配合,因此兒科的護理工作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危險性,這就要求我們的護理人員應該具備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2]。為有效提高兒科的風險管理,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本研究針對兒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展開研究,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項目主要研究對象為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兒科就診的2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例患兒。觀察組中共有患兒100例,性別比例(男∶女)48∶52;年齡8個月~12歲,年齡(6.2±3.26)歲;根據患兒所患疾病分類,呼吸系統疾病65例,消化系統疾病30例,精神系統疾病5例。對照組中共有患兒100例,性別比例(男∶女)51∶49;年齡8個月~12歲,年齡(7.4±1.49)歲;根據患兒所患疾病分類,呼吸系統疾病63例,消化系統疾病31例,精神系統疾病6例。納入標準[3]:家屬對研究項目知情同意,依存性較好。排除標準:危重癥,需要ICU護理的患兒;患兒具有先天性心臟病、肝腎等重大疾病。

1.2.研究方法

觀察組采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對患兒給予風險防范護理。具體方法如下[4]。(1)以護士長為領導,建立一個風險防范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每日的護理工作進行記錄成表,進行評估。(2)總結出兒科主要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主要影響因素,針對性的制定防范措施。(3)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集中培訓審核。(4)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責任感進行培養和樹立,嚴格按照制定的規章制度,對患兒進行護理。(5)由于患兒的自主意識和依從性較差,因此,要加強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共同促進患兒的康復。(6)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對一些日常注意事項進行告知,幫助家屬能夠盡快熟悉科室情況,方便照顧患兒。(7)注意患兒在住院時的心理健康,防止兒童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生,對于有異常情緒或者舉動的兒童,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8)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責任感也是著重培養的關鍵,對于工作內容應該進行嚴格培訓,例如配藥、輸液等工作。(9)查房時要注重風險監控,由于患兒的依從性較差,因此需要格外注重。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5]。我國現代兒科的護理模式主要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即從全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按照兒科護理規定,進行常規護理。

1.3.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評估。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質量評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包括病房的管理是否良好、基礎護理是否全面、病歷書寫是否規范、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指標,滿分均為100分[6]。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風險事件根據查閱文獻進行總結歸納,主要包括四個類別:(1)護理差錯事故。主要包括由于護理人員的粗心或者技能水平不夠等自身問題而導致的事件發生;(2)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由于一些無法人為控制的因素而導致患者出現預料之外的不良后果。(3)護理糾紛。對于兒科來說,由于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比較重視和愛惜,因此常常會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產生不理解,導致護患雙方出現的爭執[7]。(4)并發癥。是指在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診療或護理的過程中,患者由于病情的發展而發生的、醫學上可以預見但無法完全避免的疾病進展。護理滿意度服務評分。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主要通過對患兒家屬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得知。護理滿意度問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共12道題: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評價、護理人員溝通技巧評價,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評價。采用李克特評分,每道題設置1~5分,本問卷分值設定為1~60分。設定≥36分以上設定為滿意,<36分設定為不滿意。采用匿名填寫,減少誤差。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和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差異性分析使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分別以(x±s)和(n,%)表示。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分析

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

對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對數據分析可知,兩組的各風險事件發生率存在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看出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見表2。

2.3.家屬滿意度分析

對兩組患兒家屬進行滿意度分析,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可知,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4%,對照組滿意度為68%,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見表3。

3結論

兒科中的風險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風險管理可以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析探究關于風險管理在兒科中的應用可以幫助護理人員探究管理中的不足[8]。對兒科的護理工作加入風險管理可以有助于構建良好的互信關系,增加護理人員細心度,家屬人員的放心度,從而有效減少不良風險的發生。根據本項目研究得知,通過采用風險管理模式,使得護理質量上升、風險事件得到控制,發生率明顯降低,家屬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升高,因此可見風險管理模式值得在臨床應用。根據國內學者趙丹[9]研究可知,風險管理在兒科中的應用幫助護理人員的病例書寫、專業知識掌握度等有效增強,患者的感染控制和并發癥發病率等都出現有效減少。本研究所做調查與已有研究相似,因此研究結果相似。雖然在專業知識掌握度方面未進行測量,但對家屬進行了滿意度分析,從家屬的角度對風險管理護理模式進行評價。此外,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兒科護理建議:及時發現并總結兒科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風險因素;對患兒家屬提出的建議進行總結歸納,合理采取,避免醫患關系的惡化;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素質評估。綜上所述,風險防范護理不僅對兒科的護理工作起到規范作用,還能夠為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高效減少護理工作中風險事件的發生,增加患兒家屬滿意度,具有較強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瑩.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在規范兒科急救護理行為中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9(23):114.

[2]陳柳媚.基于患者安全理念的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J].醫學信息,2021,34(9):188-190.

[3]龔艷艷.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2):1775-1776.

[4]黎蘭英,章華蓉,王春華.基于災害脆弱性分析的風險評估法在兒科護理風險事件評估與改進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21,34(7):141-142.

[5]張云霞.兒科護理風險因素有哪些[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4):74-75.

[6]王京,顧玲燕,王婷婷.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急診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134-136.

[7]鄒沙芹,段偉莉,周桂芬,等.PBL式營養指導在膽道閉鎖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4):109-111.

[8]黃澤香.兒科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在護理行為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8):177-180.

[9]趙丹.兒科護理風險管理質量中采取PDCA循環護理的效果及護理管理質量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12):1538-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