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區疼痛癥狀及防治措施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09 05:06:00
導語:心前區疼痛癥狀及防治措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心前區疼痛是冠心病中常見的癥狀之一、工作或娛樂活動緊張、迅速行走或登樓、正常步伐走幾級樓梯產生的疼痛、心前區疼痛程度與冠脈病變的關系、冠脈病變支數與心絞痛臨床分型的關系、冠脈病變支數與病程關系、心前區疼痛與冠脈供血有密切關系、病程長的患者也會出現冠脈閉塞、不論疼痛程度是幾級都應進行嚴密觀察、有心絞痛病史的病人,應注意避免一切誘發因素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為了了解心前區疼痛程度在臨床護理中的意義,選擇48例因心前區疼痛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將疼痛的程度分為4級,分析其冠脈供血情況,觀察疼痛與冠脈供血的關系。結果:1級疼痛有冠脈狹窄≤60%,4級疼痛有冠脈狹窄≥90%。結論:心前區疼痛是不可忽略的臨床癥狀,對于病程長者注意避免一切誘發因素,防止心絞痛再次發作。
關鍵詞:心前區疼痛冠脈造影冠脈供血
心前區疼痛是冠心病中常見的癥狀之一。護士能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就是病人的心前區疼痛情況,而冠脈造影可直接提供冠脈病變程度、范圍、分布;是一支、還是多支;是單處、還是多處;是近端,還是末梢血管病變,對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及危險性作出評價。故此,本研究通過冠脈造影結果分析,觀察心前區疼痛程度與冠脈血管供血的關系,找出護理觀察的要點,以指導臨床的護理工作。
1資料與方法選自1997年11月至1999年1月
因心前區疼痛入我院治療,并在入院后10天內進行冠脈造影的病人共48例,其中男44例,女4例,平均年齡47.10±10.80歲,在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提出的功能分類[1]基礎上,將48例患者心前區疼痛嚴重程度分為4級,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心絞痛臨床分型[2]研究它們與冠脈病變的關系。
1級:工作或娛樂活動緊張,迅速或長時間勞動產生的疼痛,休息可緩解,無伴隨癥狀。
2級:迅速行走或登樓,上坡行走;餐后、寒冷、情緒緊張出現的疼痛,服硝酸甘油可緩解。
3級:正常步伐走幾級樓梯產生的疼痛,持續時間長或發作次數增多,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顯,伴大汗、臉色蒼白。4級:不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時出現疼痛,伴有心律、心率、血壓改變。冠狀動脈狹窄≥70%以上者為有意義病變,[3]統計學處理采取計量資料的t檢驗。
2結果
2.1心前區疼痛程度與冠脈病變的關系(表1)48例中,單支病變23例,雙支14例,三支8例,有3例僅有冠脈斑塊(直徑<70%)。但臨床上1例為陳舊性下壁心肌埂塞后心絞痛,另2例為自發性心絞痛,有典型心電圖缺血改變,有1例只有1級疼痛,冠脈造影有三支病變。
由表1可見,心前區疼痛絕大多數(93.7%)有明顯冠脈病變,極少數冠脈病變較輕,它與冠脈痙攣因素有關,此與文獻報道類似。
2.2冠脈病變支數與心絞痛臨床分型的關系(表2)
初發勞力型心絞痛多數為單支病變,自發型心絞痛中有2例無明顯冠脈病變,它與惡化勞力型心絞痛相似,以單支,雙支病變為多,混合型心絞痛冠脈病變一般較嚴重,以雙支或三支病變為多。臨床表現較重,觀察時要特別注意。
2.3冠脈病變支數與病程關系(表3)
冠脈病變支數隨冠心病病程增加而逐漸增多,其中三支病變的病程明顯長于單支病變的病程(P<0.05),說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逐漸發展的,但少數患者發生心絞痛即為多支病變。
3討論
心前區疼痛與冠脈供血有密切關系,病程長的患者,盡管心前區疼痛不明顯,但也會出現冠脈閉塞。病程不長者,突發心絞痛,也有三支病變的可能。因此,不論疼痛程度是幾級,哪類型的心絞痛,只要病人出現心前區疼痛,都應進行嚴密觀察,準確記錄疼痛的性質、程度、持續時間以及血壓、心率的變化,才能有效防止心絞痛向心肌梗塞發展,提高搶救成功率。
同時,對有心絞痛病史的病人,應注意避免一切誘發因素,如重體力活動、寒冷、飽餐、用力排便、情緒激動等刺激,更好地預防心絞痛再次發作。
參考文獻
1董慰慈主編.內科護理學.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79.
2齊雨青,頊志敏,胡大一,等.不穩定型心絞痛冠脈病變特點與預后關系.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1998,6(3):118.
3陳國偉,關宗鍔主編.現代心臟內科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908
- 上一篇:市長在護林防火工作會議的講話
- 下一篇:臨床急癥蜂蟄傷急救與護理措施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