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休克癥狀臨床護理措施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11 11:51:00

導語:產婦休克癥狀臨床護理措施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婦休克癥狀臨床護理措施探討論文

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全身組織和臟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及各種重要臟器功能發生嚴重障礙的綜合征。它可能出現在各種疾病中,產科休克是指產科特有的,與妊娠、分娩直接相關的休克,是產科領域中一種急性而嚴重的并發癥,是威脅孕產婦和圍生兒生命的主要因素。

一、產科休克的分類

休克一般分為五類: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創傷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和過敏性休克。產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為主,其次為感染性休克或其他特殊原兇所致的休克。因此人們通常把產科休克分為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

1.1產科低血容量性休克異位妊娠破裂,不全流產,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軟產道裂傷,闊韌帶血腫,帆狀胎盤,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滯留殘留植入,剖宮產術后傷口裂開等均可造成出血從而導致休克。

1.2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產科感染嚴重的并發癥,流產或產褥期感染易發生細菌感染。常見的病原菌有厭氧菌,如厭氧乳酸桿菌、擬桿菌、大腸埃希菌、綠膿桿菌等。鏈球菌分為甲、乙、丙i類,以乙類溶血性鏈球菌致病力最強.易引起感染擴散和敗血癥。葡萄球菌分為金黃、白色、檸檬色三類,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強,易引起多發性轉移性膿腫,易產生耐藥性。

13過敏性休克產科過敏性休克主要是由羊水栓寒引起,手術過程中應用麻醉藥品發生過敏,造成過敏性休克。

1.4創傷性休克創傷性休克是一種復雜的病理過程,發生機制與損傷、疼痛及出血的綜合因素有關,常見于嚴重的子宮破裂,軟產道裂傷,徒手取胎盤,胎盤滯留時反復擠壓子宮致子宮內翻,刮宮,中期引產腔內注射藥物等手術操作過程中,操作不慎可能導致創傷性休克。

1.5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常見于手術麻醉后,發生于超聲檢查時,官腔壓力增高,臨產前因回心血量減少,造成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引起組織缺血缺氧,可發生休克。

1.6心源性休克見于婦產科合并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如圍生期心肌病、急性心肌炎、肺動脈栓塞、頑固性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臟壓塞。各種嚴重心臟病晚期均可造成心源性休克。

1.7神經源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最主要原因是手術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誤入脊髓腔造成的神經源性休克。

二、產科休克的診斷

休克的本質在于微循環血液灌注的急劇減少,在休克發生時,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各種體液因子的釋放對微循環的改變起著調節作用。根據微循環的變化,可將休克的進展分為3期,即休克早期、休克期、休克晚期,以往對休克的診斷主要根據血壓降低的程度。其實血壓降低才診斷休克已經失去了良好的診治機會,往往此時已是休克期甚至休克晚期。因此產科休克的診斷貴在早期診斷,對于疑為休克的患者,首先判斷患者是否處于休克狀態,進而判斷日前休克的程度,在積極搶救的同時查找引起休克的原因,根據臨床癥狀即可得出初步結論,一般來說診斷休克并不困難。

2.1休克早期意識清楚,自覺口渴,皮膚黏膜開始蒼白,皮膚溫度正常,發涼。脈搏小于每分鐘100次,收縮壓正?;蛏愿?,舒張壓增高,脈壓差縮小,周圍循環基本正常,尿量無明顯異常。此期循環血量減少小于20%。

2.2休克期意識尚清楚,意識淡漠,反應遲鈍,感到口渴,皮膚黏膜蒼白,皮膚發冷,脈搏每分鐘100-120次,脈搏細弱,收縮壓下降至70~90mmHg(1mmHg=0.133kPa),脈壓差小,表淺靜脈塌陷,毛細血管充盈遲緩,尿少(小于每小時30m1)此時休克已進入失代償期。此期循環血量減少在20%一40%之間。

2.3休克晚期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非??诳剩赡軣o主訴,皮膚黏膜明顯蒼白,肢端紫紺,皮膚冰冷,肢端為著,收縮壓小于70mmHg或測不到,表淺靜脈塌陷,毛細血管充盈非常遲緩,少尿甚至無尿。休克晚期可能發生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多系統功能障礙,誘發多系統多器官衰竭,甚至出現心臟停搏,此期循環血量減少大于40%。

2.4實驗室檢查測定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以了解血容量和血漿喪失情況,測鉀鈉氯值,必要時測血漿滲透壓。做動脈血氣分析,包括動脈血pH值、標準堿、真實堿、碳酸根、總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氧飽和度等。測小血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和纖維蛋向原含量、血黏度等。測尿常規和比重,必要時測尿鈉氯值和尿滲透壓。

三、產科休克的預防和治療

3.1產科休克的特點產科休克中以失血性休克為常見,近年來因羊水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引起的休克也不少見;孕婦發生休克可直接威脅母兒生命;孕產婦大多很年輕,血容量及血管外液多,胎盤又分泌多量的類皮質激素,故孕產婦對休克的耐受性較強,如搶救及時,方法適宜,休克將很快恢復;產科休克的病灶常局限于子宮及附件,便于手術切除,如果治療及時,預后多良好;孕產婦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一旦發生休克后,極易誘發DIC,故應及時觀察血液及血流動力學變化,以便早期發現DIC。必要時在抗休克的治療中同時給予抗凝治療;孕產婦處于免疫過敏狀態,好發生I型過敏反應,因而休克時易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由于孕產婦的心、肝、腎功能負擔較重,對藥物的耐受量降低,因此臨床用藥時應根據患者的肝、腎功能情況,藥物的代謝及半衰期(T。尼)而定。

3.2休克的預防休克的預防首先在于消除引起休克的病因,在產科應重點預防和及時治療大出血和感染。預防產科出血:包括及時糾正妊娠期貧血,積極治療孕期和產時出血,高度重視和治療妊娠期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等,對胎死宮內時間較長者,應做高凝血象檢查,若發現高凝狀態,可先用少量肝素后再處理胎兒,及時正確掌握手術指征,預防產后出血等。對于已經發生出血者,應積極治療,及時補充血容量。預防休克的發生。預防感染的發生:不論是經陰道分娩,還是經腹手術,均應嚴格無菌操作。對于有可能造成官腔感染者應及時使用抗生素制感染,預防敗血癥的發生,有時在經充分準備后,手術切除感染灶常是消除引起休克的病因,阻止病情繼續惡化的必要手段之一。

3.3麻醉的選擇在行剖宮產時宜選擇對血壓和心功能影響小且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如孕產婦有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則應慎用或不用硬膜外阻滯麻醉,以減少對母兒的危害。對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可在血壓穩定后手術,但應注意防止血壓下降過快和過大。

3.4休克的治療原則

一般性治療:采取頭低位,增加心臟和大腦的血供;面罩給氧,速度要達到8L/min;及時開放兩路靜脈,要有14G針頭,便于補充血制品。補充血容量:臨床補充血容量的液體有三類,即全血、膠體液、晶體液。生理鹽水及林格液仍是產科休克急救常用藥物,大量使用可導致肺水腫發生。成分輸血是產科失血性休克救治的主要方法,當纖維蛋白原小于100m胡。,血小板小于309/L時應考慮補充凝血因子。補充血容量的原則是:患者要達到2個100,2個30,即收縮壓大于100mmHg,心率小于每分鐘100次,尿量大于每小時30IIll,紅細胞壓積大于0.3(30%),這說明患者的血容量已經得到充分的恢復。血管活性藥物應用:休克早期血容量不能及時補充時可用血管收縮劑.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但時間不宜過長,劑量不宜過大;休克期要選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酚妥托明等;休克晚期患者選用藥物復雜,但原則上要保證維持重要臟器的血流量。糾正酸中毒:輕度代謝性酸中毒不需給予堿性藥物,糾正休克補充足夠血容量,改善組織缺血和缺氧狀況,維持良好的腎功能,代謝性酸中毒即可被糾正;常用的堿性藥物為4.5%碳酸氫鈉;補充原則是按血中二氧化碳結合力和碳酸氫根或堿過剩的下降值和臨床表現而定,不要過量。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大量短期應用,不超過48h可能出現高血糖,消化道潰瘍,抑制發熱反應及鉀的丟失,并應同時使用大劑量和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公務員之家

積極去除休克的病因:產科休克在進行綜合治療的同時,對病因的積極治療也是根本性的。如產前、產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應及時控制和消除產科因素的出血和及時補充血容量;在常規止血方法不奏效時,果斷選擇適當時機切除子宮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一環;子宮破裂和其他軟產道損傷引起的創傷性休克,在補充血容量的同時積極手術治療;感染性休克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時清除感染灶或引流;心源性休克及時給予強心藥;產后急性循環衰竭,補充血容鼉的同時酌情使用升壓藥;羊水栓寨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應大量使用激素、升壓藥、利尿藥和改善肺循環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