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護理風險監管決策
時間:2022-11-13 11:37:00
導語:夜間護理風險監管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雖然風險是一種普遍現象,但給人的感覺卻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盡管人們經常看不到風險,但也經常因為風險而感到擔憂,甚至恐懼。作為高風險行業的醫療機構,隨時面臨著患者安全事故,醫療市場剝奪,衛生行政處罰,醫護人員遭受毆打等多種多樣的風險。患者一旦進入醫療機構這種充斥著多類工作人員和高科技因素的復雜系統之后,就會面臨著醫療機構的各種內在、固有的臨床風險。隨著醫療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公民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對醫療護理的安全要求越來越多,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也呈上升趨勢,而護理風險作為臨床風險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逐環節和過程之中。推行護理風險管理,特別是加強夜間護理風險管理,對護理人員提高風險預測意識,增強風險的鑒別能力,強化重點環節風險因素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夜間護理行為是整個護理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比日間護理,護理人員數量少,工作量大,病人病情突變率高,護理觀察評估難度大,因此夜間潛在風險高。我院護理部在分析若干影響護理安全因素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強化措施,有效對規避夜間護理風險,降低護理糾紛,提高環節質量,提升病人的滿意度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評估夜間護理安全的風險因素
1.1護士因素主要指護士的綜合素質,包括護士的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服務意識、風險意識、法律意識、情志心理素質、個性化特點、潛在能力等,另外,不嚴格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舉止言行不謹慎,不分場所亂評價醫療行為或對病人及家屬亂承諾等都是夜間護理安全、糾紛發生的重要因素。
1.2管理因素醫院存在對夜間護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核心制度不落實,人力資源配置不當無保障,夜班護理內容過多,缺乏科學化流程,培訓、督導力度缺乏,應急藥品、物資準備不全等管理缺陷,亦是導致夜間護理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
1.3患者因素在急診工作中,夜間就診的患者及家屬大多情緒急躁,而對診療過程中的一些常規程序,往往產生認知上的偏差,認為是醫院或主診醫生故意拖延刁難,而將怒氣發泄在護士身上,若此時處理不當,易造成護患沖突。長期慢性病、老年住院患者在夜間悲觀情緒增加,如護士或家屬未注意,易出現自殺或自傷等意外。此外,個別患者遵醫意識不夠,必須絕對臥床的患者雖經護士反復說明,仍固執己見,擅自下床活動,導致意外發生,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1.4環境因素住院病人多,超出編制床位數,陪人管理不到位,水、電、暖設施缺乏常規監管維護,護理用具缺乏先進性,使用不當,維護不力等均是影響夜間護理安全的因素之一。
2實施夜間護理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2.1護理風險以預防為主的需要管理者將危險管理提高到安全管理的角度,注重質量管理,使各種潛在的風險得到控制,從而積極而超前的風險管理,比消極的事后處理更全面、更科學。
2.2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需要強化夜間風險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規避夜間護理的差錯,確保夜間病人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和治療的有效性。
2.3護理風險的管理制度需要醫療護理具有專業技術性強和個體差異性大及疾病的復雜性等特點,客觀上造成了在實際臨床活動中,各項制度還不盡完善,故夜間護理風險管理的重點還在于發現管理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實施確保夜間病人安全的標準和規范。
2.4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性改進的需要夜間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質量改進的重要分支,通過加強風險防范和教育,重視環節質量提高,是整體護理質量螺旋式上升的重要舉措。
3強化夜間護理風險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組織、規章、制度護理部為適應新形勢要求,近年來成立了質控組織及夜間護理質量控制委員會,夜間護理質量控制QC小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護理工作制度和專科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涉及到夜間的有:床邊交接班制度、標識使用制度、分級護理制度、護理包干責任制度、急診護士工作制度、突發事件、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處置制度、查對制度、夜間護士長總值班制度及夜班各級護士職責、工作流程等二十余種。
3.2狠抓關鍵人員、關鍵環節的風險管理,保障病人安全
3.2.1抓關健人員從基層上崗或脫離護理崗位又重返護理隊伍的新上崗護士,2年內護士,容易存在一些習慣性的不規范行為,不注重操作程序,勿略細節,自以為是,缺乏風險意識或評估風險的能力不夠。
3.2.2抓關健制度如查對制度、床邊交接制度、搶救制度、包干責任制度等。
3.2.3抓關鍵時間或時段護士長不當班時(如節假日、星期天、晚夜班),小大夜班交接時缺乏嚴謹性、全面性、缺乏一定的自律性、易放松標準和要求。
3.2.4抓關健患者重點督導新上崗護士對新入院、危重、疑難、手術患者的評估、治療、護理,健康指導等執行情況。
3.3強化夜間護理風險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對護理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法制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觀念,增強法律、法規意識,提升對護理人員不安全的因素后果的認識。護士能明確護患雙方的責、權、利,明確相應的防范措施。
3.4改善工作及住院環境
改善住院環境給病人帶來的不必要傷害,如:兒科病房的防止一切引起撞傷、燙傷、割傷、針頭脫落等警示標識和措施,心腦血管病、老年病人上廁所有誘發心臟病危險,在廁所安裝呼叫器或設專人陪同,全院臥床病人設立了防壓瘡及墜床預警系統,全院住院病人防跌倒機制,對容易導致工作人員和患者身體危害的環境給予行為引導如“小心防滑”警示牌等。
3.5抓管理體制建設
3.5.1護理人員排班根據病人數、危重病人數,實行彈性排班制。
3.5.2無特殊情況,日間護理能完成的不留給夜班護士完成。
3.5.3日間盡可能給夜間護理工作做好充分準備,所有急救藥品、設施、環境等均處于備用狀態,并做好交接。
3.5.4夜班護士要保證休息,精力充沛,情緒穩定。
3.5.5夜間出現突發事件或不良事件,護理人員在搶救應急同時逐層上報。
3.5.6認真做好夜間病人交接對有自殺行為的或不遵醫囑行為,情緒不穩定的患者要及時上報,通知床位醫生及家屬,增加夜間巡視頻次,并指導患者家屬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病情評估,防范意外發生。
3.5.7總值班護士長24小時在院,隨時監測全院護理動態,全員督導,每天確定不同的檢查任務,次日及時分析,評價總結上報護理部。
- 上一篇:扶貧站負責人履職工作總結
- 下一篇:社區支書廉潔從政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