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學微課設計論文

時間:2022-11-15 09:25:54

導語:兒科護理學微課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學微課設計論文

自主學習(AutonomousLearning)是現代化的學習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自己去探索、質疑和分析[1]。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信息化的推進,要求人們自學學習、選擇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護理工作關系到全民健康,護士應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及時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因此,如何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護理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微課程(Micro-lecture)是指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其核心理念是在課程中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微課程的出現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自由控制,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使學生的課后學習是開放的,真正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我國傳統兒科護理學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該教學模式忽視學生個性差異,過分關注知識和技能的講解,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3-4]。將微課程引入兒科護理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大程度提高學習效果。本研究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為導向,構建兒科護理學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型,以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為例,探討兒科護理學微課程的設計思路和方法,為推進兒科護理學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兒科護理學課程性質與內容及重要性

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衛生保健、疾病防治與護理的學科,具有專業性、實踐性、應用性強等特點。該課程內容包括總論和各論,總論包括兒科護理學概述、小兒年齡分期及各期特點、兒科護士的角色與素質要求、兒科護理學的發展與展望、小兒生生長發育及保健、住院患兒護理和兒科護理技術;各論包括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護理、營養障礙疾病患兒護理以及呼吸、循環、消化、血液、泌尿、神經等各系統疾病的護理。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專業護理人才,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和重危患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整體護理。

2兒科護理學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型構建

2.1以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的微課程設計理念。微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微視頻、微動畫、微課件、微講義和微練習等,可應用于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即課堂外學習和課堂內學習),幫助學生進行“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自主探究—課后自主復習”,形成自主學習循環,從而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護生自主學習習慣及評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習效果。2.2兒科護理學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型構建。通過對大量文獻的閱讀與分析[5-7],掌握了微課程的概念及理論基礎,對國內外優秀的微課程網站進行研究,結合兒科護理學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護理專業學生特點,根據微課程的設計原則、設計要素等,構建兒科護理學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型,詳見下圖。

3以“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為例的微課程設計

兒科護理學課程具有專業性、系統性、復雜性等特點,任何一個疾病都是多個知識點的集合。設計微課程時,首先要考慮兒科護理學課程的內容分解,確定微課程的選題。呼吸系統疾病是兒科常見病,是導致兒童住院治療的最常見原因,以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和肺炎多見。其中,小兒肺炎不僅發病率高,是我國住院兒童死亡的首要因素,是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本章節的內容包括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和小兒肺炎。根據兒科護理學人才培養目標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結合護生學習特點,設計了呼吸系統疾病患兒護理專題微課程。具體設計如下表所示。

4思考

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更為廣泛。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在微課程設計過程中可應用“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自主探究—課后自主復習”的自主學習循環模式。根據護理專業學習目標和學綱的要求,結合護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設計開發護理專業主干課程的系列微課程,利用移動、精品資源共享等平臺,實現移動學習和遠程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疑點的內容,促進學生及時、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也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微課程的主要載體是微視頻,微視頻主題的確定,應選取符合視頻傳播特征的教學內容,以最大化地發揮微課的優勢和作用。例如可選取“小兒吸氧技術”“小兒拍背排痰”“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新生兒盆浴”等具備“動態特征”的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內容提煉時,應針對護生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內容,合理優化教學內容,選擇課程中的關鍵性知識點[8]。

微講義主要包括護理操作流程、評分標準等,可以幫助護生熟悉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微練習用于幫助護生課后鞏固所學知識,檢測學習效果。微課程的設計、開發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需要足夠的人力、財力及技術支持。建議建立一支由護理學、信息技術、教育學等專業教師組成的團隊,進行多學科合作,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解決護理學教師在信息化技術方面較為欠缺的問題。學校應該在財政、政策、時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保障微課程建設的順利完成。大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電腦技術較好,可以組建學生興趣小組,讓學生參與微視頻的錄制及制作。也可以通過舉辦微視頻大賽、練習題出題大賽等活動,從學生中征集到更多優秀作品。

作者:黃婉霞 張梅珍 賀艷 單位: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