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患者飲食干預效果評估

時間:2022-05-15 05:02:00

導語:術前患者飲食干預效果評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術前患者飲食干預效果評估

國內外手術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長的現象較普遍[1,2],患者禁飲禁食時間過長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而且這些癥狀隨著禁食、禁飲時間的延長而加重,最終影響手術的安全性,增加手術麻醉風險和醫患矛盾。為了有效控制患者術前禁食、禁飲的時間,2009年1~6月間,我院手術室護士參與手術患者的術前飲食指導與護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6月間,我院住院的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擇期全麻手術患者85例。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①全麻、非胃腸道擇期成年手術患者;②年齡大于14歲;③不伴有各系統嚴重并發癥和精神異常,意識清楚,能正確理解并回答有關問題。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研究納入標準的患者;②產科患者、肥胖(體重超過標準體重30%)患者;③食道裂孔疝的患者。術前一天按手術通知書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編號抽簽分組,奇數的進入實驗組,偶數的進入對照組。其中,試驗組39例,對照組46例,兩組在年齡、性別上無差異。

1.2研究方法

隨機對照試驗,對照組不干預,患者執行病房的術前禁食禁飲常規。實驗組采取干預措施,由麻醉醫生開出術前禁食、禁飲具體時間間隔的醫囑,手術室護士根據手術的先后順序和手術時間的長短,預計手術開始時間,并在術前一天以書面通知的形式通知患者開始禁食、禁飲的具體時間和飲食的內容。

1.3觀察和評價指標

(1)患者禁食、禁飲的實際時間間隔。患者禁食、禁飲后出現饑餓、口渴及不舒適的程度。分級標準:口渴、饑餓、舒適度以0~10分法標記,0分表示無,10分表示最嚴重。

(2)術前血糖(BS)濃度,并記錄基礎血糖濃度。

(3)術前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搏(P),并記錄基礎血壓、脈搏。

(4)術中胃內容物返流致嘔吐的發生率。

(5)與術前禁食、禁飲有關的手術延誤率(停手術或推遲手術)。

(6)手術患者的滿意度。

1.4統計方法

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正態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0.05。

2結果

2.1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前補液、按通知執行禁食、禁飲時間構成比比較見表1。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前補液無統計學差異(χ2=2.222,P>0.05),試驗組干預后按通知時間禁食(依從性)的比例從39.1%(對照組)提高到61.5%(P<0.05);執行禁飲時間的依從性從對照組的40%提高到試驗組的76.9%(P<0.05)。

2.2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前禁食禁飲宣教的比較見表2。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前禁食禁飲宣教從34.8%提高到100%;手術室護士參與宣教從2.2%提高到87.2%;患者對術前禁食、禁飲有了解的從47.8%提高到94.9%(均P<0.001)。

2.3試驗組、對照組各組內術前與基礎生理指標比較見表3、4。試驗組內術前與基礎的BS、SBP、DBP、P、尿pH值均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對照組內術前SBP、DBP、P、尿pH值與基礎值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術前BS與基礎BS有統計學差異(P<0.05),BS從(5.26±0.61)下降到術前的(4.77±0.72)。

2.4試驗組、對照組組間術前與基礎BS、SBP、DBP、尿pH值、P比較見表5。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

2.5試驗組和對照組實際禁食時間、實際禁飲時間、饑餓程度、口渴度、舒適度、滿意度比較見表6。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上述指標均有統計學差異,實際禁飲時間從(15.44±4.14)h縮短到(10.21±4.31)h,;實際禁食時間從(16.90±3.06)h縮短到(13.83±4.28)h;饑餓程度、口渴程度下降,舒適度、滿意度提高(均P<0.05)。

2.6其他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均未出現因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短而引起的手術改期及胃內容物的返流。

3討論

3.1傳統術前禁飲禁食護理存在的問題長久以來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禁食、禁飲時間越長,胃內容物越少,患者越安全,所以無論是第一臺或接臺手術的患者均在同一時間開始禁食、禁飲。英國一項研究報道,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禁水平均達10h以上;1999年11月~2000年5月,美國一所醫院對成人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術前禁食、禁飲回顧性調查,調查顯示,術前患者禁食、禁飲的平均時間分別為14h和12h,最長的術前禁食、禁飲時間分別為37h和20h[1]。2003年我院對200名擇期手術患者進行有關術前禁食、禁飲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手術(甚至接臺到第六臺的手術)患者,均會收到由病房護士告知的一樣的醫囑——術前晚八點開始禁食、午夜后禁飲。而患者由于種種原因,大多在禁食的同時或稍后不久即開始禁飲。調查結果還顯示,患者術前禁食時間平均為14h,禁食時間超過12h的達97%,都高于術前禁食8h的標準[2,3]。

3.2禁飲禁食時間過長導致的不良反應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長會使患者出現煩渴、饑餓、低血糖、外周循環不良等一系列不良反應,而且這些癥狀隨著禁食、禁飲時間的延長而加重,最終影響了手術的安全性,增加醫患矛盾。近年的研究已證實,胃內容物的量在一定時間后,并不會隨著禁食、禁飲時間的延長而減少,而胃內的pH值反而降低。長時間禁水不但不會改善內環境,反而會加重應激反應、加重煩渴等癥狀[4,5]。

3.3禁飲禁食時間過長的原因有來自醫護人員的原因,醫護人員常向患者強調禁食禁飲時間不夠則不能手術,而忽略了向患者介紹禁食禁飲時間過長的危害和不良反應。有來自患者的原因,患者術前緊張焦慮,常常過分關注禁食禁飲時間是否足夠長,而不清楚禁食禁飲時間過長會有不適和不良反應。

3.4術前禁飲禁食標準的新規定1999年,美國麻醉協會(ASA)根據大量的文獻回顧、專家意見及臨床分析,頒布了新的術前禁食、禁飲標準:無誤吸危險因素指標的成人患者,麻醉前禁食固體食物8h以上、2~3h禁飲清液,麻醉前1~2h服用術前口服藥[6];我國目前成人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禁食、禁飲的標準時間分別為8h和4h[7]。

3.5手術室護士對術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干預的效果本研究利用手術室護士全面、準確掌握手術安排順序及手術開始具體時間等優勢,對術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和指導,提高了患者對術前禁食禁飲內涵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試驗組患者實際禁食、禁飲時間明顯縮短(P<0.001),饑餓程度、口渴度改善、舒適度、滿意度都得到提高,和對照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試驗組術前血糖與基礎血糖比較無差異,避免了因禁食時間過長而致的低血糖反應。

3.6手術室護士對術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應注意的問題手術室護士要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病房護士進行有效的溝通,在保證手術按期進行的同時又保證患者的安全。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均沒出現因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短而引起的手術改期及胃內容物的返流。要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向患者解析術前禁食禁飲原因、重要性、必要性及術前禁食禁飲的時間過長、過短對手術的影響,并派發標注預計手術開始時間的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書面指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本研究試驗組患者對術前禁食禁飲的了解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01),試驗組患者按通知時間執行禁食、禁飲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4小結

手術室護士參與術前患者的飲食護理和指導,縮短患者術前不必要的禁食、禁飲時間,使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時間與金標準時間接近,能夠提高手術患者的舒適度、滿意度和手術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