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程教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6:47:00
導語:化學課程教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在1997年試點的基礎上,1999年初在全區推廣開展了以“刪并教材、改革課時”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99年底,濰坊市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現場觀摩研討會在濰城區召開,中央、省、市專家和與會代表對濰城區的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較高評價。
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材,尤其是地方自編教材,不難發現這樣一些問題:一是內容重復;二是部分內容脫離生活實際;三是部分不教即會的生活基本技能內容多余。濰城區經過充分調查論證,本著既維護教材的系統性,又符合素質教育需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原則,對小學思品、勞動、自然、社會、健康教育等教材的有關內容進行了合理刪并,并將有關課程進行了適當調整。這項改革干1997年在永安路小學開展了試點,1999年3月在全區推開。他們的做法如下。
一、調整教材。一、二年級取消勞動課。該段只保留教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小部分篇目,調到三、四年級學習。
刪減合并重復或簡單的教學內容。對同學科教材簡單的內容,按照大小課時間進行合并。對教材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學會的內容及脫離生產和生活實際的知識,進行了較大程度的刪減,并將這部分知識列入學生自學范疇和考察內容。
二、安排大、小課。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一是壓縮部分小學科目的學時。將刪減后的自然和勞動合占一個課時,社會與健康教育合占一個課時,每學期上完自然、社會,再上勞動、健康教育,縮短教師授課時間,既解決教師備課繁重的困擾,又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是實行大課與小課相結合的方式。大課40分鐘,小課30分鐘,每天安排7節課(其中大課3節,小課4節)。既不超出小學生每天在校時間6小時的規定,又使每周課時量由原來的30節擴為35節。一、二、五、六年級每周增加了7節小課,三、四年級每周增加了6節小課,滿足了英語、計算機、創造教育等增設科目的教學需要。每周還設兩節體育活動課。
三、增加大課間活動。為使學生有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把上午兩節課后的課間操時間延長至30分鐘,學生每天可輪換做兩套廣播操或輕松器械操或進行集體舞、秧歌等快樂體育活動,或室內操與室外操結合等大課間活動。在此基礎上每周根據不同年級,分別增加1~3節體育活動課,保證了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不低于五小時。
自1997年末開展試點到1999年初全部推開至今,經過由點到面的實踐,濰城區這一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 上一篇:課程體系三級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課程改革理念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