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管線泄漏成因及措施研討
時間:2022-06-07 09:36:00
導語:堿管線泄漏成因及措施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某儲運中心成品車間液堿管線于2010年10月投入使用,2011年1~3月,陸續有8處焊口發生泄漏,泄漏焊口經補焊處理后繼續使用。2011年4月,又有一處補焊后的焊口發生泄漏,泄漏焊口位于彎頭下方。該管線的材質為20#鋼,管內部介質為30%NaOH溶液,為防止由于溫度過低使堿液在管線內凝固,堿線全部采用伴熱線進行加熱,伴熱線共有熱水伴熱和蒸汽伴熱2種介質,泄漏的8處焊口全部位于蒸汽伴熱部位。伴熱蒸汽壓力為1.0MPa,伴熱溫度為180℃。為查明該堿線多次發生泄漏的原因,對該堿線進行綜合分析。
1取樣和宏觀檢驗
在整條管線上取2道焊口進行分析[1],1道焊口為發生泄漏的焊口,見圖1;另1道焊口為未發生泄漏的焊口,見圖2。在泄漏的焊口處仔細觀察,發現在焊縫中部有1條穿透性裂紋,裂紋長度為50mm,見圖3。將帶裂紋的焊口切開后觀察,斷口表面有一層黑色物質覆蓋,斷口平齊,無明顯塑性變形,呈脆性斷口特征[2],見圖4。
2掃描電鏡斷口分析
將切開的焊口進行掃描電鏡觀察。經高倍觀察,斷口表面被一層產物所覆蓋,無法觀察到原始形貌見圖5。圖5掃描電鏡結果為去除斷口表面覆蓋的產物,取2塊斷口試樣,在稀鹽酸中反復清洗,直至斷口表面顯露出金屬光澤,再經超聲波清洗后裝入掃描電鏡內進行觀察,發現經過稀鹽酸清洗后的斷口表面均顯露出沿晶界斷裂的特征[3],見圖6。
3微觀檢驗
在與斷口垂直的焊縫上磨制顯微金相試樣,經拋光后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未見超標冶金缺陷。斷口2側的焊縫試樣上均存在裂紋,裂紋較深,有分枝和斷續現象,裂紋尖端較尖銳,呈樹枝狀,見圖7。圖7光學顯微鏡觀察結果將帶有裂紋的焊縫采用4%硝酸酒精腐蝕后觀察,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裂紋呈樹枝狀沿晶界擴展,見圖8。圖8用4%硝酸酒精腐蝕后的組織在未發生泄漏焊口部位的焊縫、熱影響區和母材上分別制取顯微金相試樣,經4%硝酸酒精腐蝕后觀察,焊縫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見圖9;熱影響區組織為:魏氏組織鐵素體+珠光體,見圖10;母材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見圖11。
4力學性能檢驗
由于泄漏焊口在彎頭部位,無法加工成力學試驗試樣,故在未發生泄漏的直管段焊縫部位分別制取1件拉伸試樣和1件彎曲試樣。經力學試驗,拉伸試件抗拉強度為477MPa,斷裂位置為母材。焊縫彎曲后未見缺陷,材料強度合格[4]。
5分析討論
根據對管線焊口部位的綜合分析,特別是宏觀檢查、金相分析及斷口分析所揭示的各種宏觀和微觀形態,可以看出:斷口平齊,無明顯塑性變形,呈脆性斷口特征,高倍觀察斷口表面有沿晶斷裂特征,裂紋有分枝和斷續現象,裂紋尖端較尖銳,呈樹枝狀。結合斷口表面氧化腐蝕產物的能譜分析和力學試驗結果,認為該堿線焊口的開裂屬于堿脆破裂。堿脆破裂的原因是焊縫區在堿液中的應力腐蝕引起開裂。在電化學腐蝕中,當NaOH的濃度大于30%時,陽極區的Fe和NaOH發生溶解反應:Fe+2NaOH=Na2FeO2+H2,生成物中的Na2FeO2為可溶性的鐵酸鹽,不會在焊縫區表面形成保護膜,故該反應會不斷進行,在殘余拉應力的作用下,焊縫區最終會產生裂紋,形成開裂。NaOH含量30%時,碳鋼易發生堿脆的溫度是60℃至沸點。實驗證明,金屬中的碳含量在0.01%~0.25%范圍內容易產生堿脆現象,大于或小于這個范圍時,都難以發生堿脆,20#鋼的碳含量0.17%~0.24%之間,正處于發生堿脆的條件范圍內,再加之蒸汽伴熱溫度為180℃,因而促成了堿管線焊口發生堿脆。
6結論
(1)該堿管線焊口開裂屬于應力腐蝕開裂(即堿脆)造成的開裂;(2)180℃的蒸汽伴熱線為20#鋼堿線的焊口開裂提供了溫度條件;(3)堿管線安裝過程中產生的應力及焊接產生的殘余應力,為焊口的開裂提供了應力條件。降低堿線的伴熱溫度,嚴格控制堿線溫度在60℃以下;如需對焊口進行返修,必須打磨掉肉眼可見的裂紋和氣孔,用3%的醫用硼酸反復涂刷焊縫及周圍區域,再用水反復沖洗干凈;施焊前進行預熱,預熱溫度大于50℃,焊后進行600~650℃高溫回火,最大限度地消除殘余應力。
- 上一篇:工業硅測定及完善思索
- 下一篇:財政審計構建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