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委員銀行處理論文

時間:2022-04-10 04:02:00

導語:金融管理委員銀行處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管理委員銀行處理論文

歐洲影子金融管理委員會(ESFRC)1998年6月首次就如何對待有問題的銀行發表聲明。

委員會之所以選擇此題目發表評論是因為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的框架已明確強調了歐洲貨幣穩定的重要性。但目前對采取一種共同方式以確保金融機構和市場的穩定卻一直未見采取相應行動。因此,在歐洲經濟貨幣聯盟釋放金融服務自由化的潛力,正如現見到的銀行合并和跨國界交易活動增加,以創造一個真正的歐洲市場之時,委員會選擇了這個題目。

委員會呼吁對銀行的監管應加強,但采取的一系列對付有問題的銀行的步驟應建立在不取代市場經濟原則的基礎上。委員會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在銀行發生支付困難前,監管者應利用事前設定的預警資本比率著手逐步對有問題的銀行的活動給予一系列限制。這個通常的方法稱為早期結構性干預和重組。

2、當銀行發生支付困難時,政府不應該保護銀行股東和其債權人,但事前設定并明確的存款保險安排除外。

3、不必阻止銀行倒閉。

4、為了強化早期結構性干預和重組的嚴肅性和清算過程,國家的監管應更多避免政治影響。

委員會之所以贊成這個正式、有步驟的方法基于以下幾個原因:銀行不會在某一時點恰好陷入危機,問題的發生總有個積累過程,因此監管的反應也是與此并進的;第二,它排除了監管者容忍問題存在并使其擴大的可能性;最后,它消除了監管者會采取與競爭中應保持中立地位所不一致措施的危險。

委員會也從各國的和歐洲聯盟的角度考慮了目前的歐洲政策,沒有足夠強調對有問題的銀行提供流動性的重要性。如果政府啟動了臨時注資的計劃,并保護股東和貸款人不受損失,會出現銀行積極承擔額外風險這一危險。正如日本的銀行所發生的那樣,對資產規模的競爭逐步取代了對資產質量的競爭。在經濟蕭條時期,對一家銀行采取救助,會阻礙其它銀行加強各自的金融地位。過度鼓勵擴張,就為今后的危機埋下了種子。政府之所以采取明確的存款保險制度,加上還有暗地里保證救助有問題的銀行,部分原因被解釋為政府擔心銀行太大了,不應倒閉,或政府擔心倒閉事件會像傳染病一樣,通過銀行間的結算發生(也被稱做赫斯塔風險)。此外也存在著這樣的擔心,即一家銀行的倒閉有可能導致整個銀行體系信心的損失,而損害銀行的經營,可能會使有正常支付能力的銀行也陷入流動性危機。為降低資本成本,各國的政府也對其贊許存在的國有機構提供暗地里的擔保,1990年瑞典政府對瑞典所有銀行的負債給予一攬子擔保也反映了這一觀點。這種擔保是給所有銀行的,無論銀行是否陷入困境。

銀行間存在相互傳染這種恐懼是否被夸大了,許多經濟學家一直爭論這個問題,但幾乎沒有政府愿意驗證這種說法。反正有一種做法是,像美國那樣,存款保險覆蓋面一直在擴大,幾乎包括所有機構。1994年的歐洲聯盟指令僅保護儲戶的部分存款,實際上并沒有減少可能的傳染因此,政府保留著解救存款者、甚至是股東的動機,也就保留著道德風險問題。銀行倒閉事件的一再發生,說明將防范和治療的措施結合在一起是多么必要。管理當局在面臨銀行體系遇到實際的或可察覺到的威脅時是要作出反應的。它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救助遇到困難的銀行,甚至將銀行業國有化,像80年代后期挪威那樣。其它解救方式包括(1)債務重組;(2)政府援助與或多或少的私人援助相結合;(3)設立特別機構接管壞帳,如美國的托管公司(RTC)。即使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恢復市場功能,但對監管者來說,也許伴隨著危機,如管理有誤或過分承受風險時,監管者不可能為銀行提供明確和可預見的措施。

假設給銀行提供清晰、事先設定的清算程序對銀行減少財務困難有好處,如能做到在危機出現時,防止一些銀行失去支付能力造成流動性危機,并防止損害有支付能力的銀行和經營狀況好的機構,那些失去競爭能力的銀行將會退出市場,金融體系不會發生風險。存款保險的涵蓋只是部分的,而且它唯一的目標是保護小額存款人利益。監管者做出“不救助”的保證很可能更有信譽,人為的承受風險的機會要下降。委員會建議采取以下步驟對待有問題的銀行:

1、應建立起早期結構性干預和重組體系,確定提前設定的資本比率,每一預警點的監管行動必須是有預見性的,商議的臨時安排前景必須是有預防性的。這樣的話,首先應做的是要求銀行對其財務狀況提交現實的、正式的評價,并詳細描述會計制度、防止欺詐程序;其次應做的是對銀行業務和分紅予以特別限制,必要時應迫使銀行出售其資產和企業。

2、一旦銀行的資本使用殆盡,銀行就應該關閉,清盤馬上就要開始。在最后清盤時,由于資產價值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比較理想的是就資本與資產的比率制定一個預警比率。關于這點,一些國家現行的破產法可能使這點難以做到。

3、存款人的優先權必須提前明確。優先的權利應指高流動性的債權。如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要優先,銀行間同業的債權要優先。在評估時,其程序應該有透明度,應最大程度地建立在市場價值的基礎上。

4、由于清算需要時間,銀行高流動性的債權只有當其它銀行(或中央銀行)在清償期間被組織起來維持流動性時,才能實現。采取這種行動時,要慎重考慮涉及面,銀行的類別及央行介入的程度。

5、央行只有在銀行的倒閉導致了系統性的流動困難并威脅到健康銀行的正常支付時,才應該考慮提供額外的流動性援助。采取這種做法一定要小心,央行在行使最后貸款者職能時,不要擴大到那些不是只遇到短期的流動性困難、而是失去了支付能力的銀行。

6、金融監管者的公共責任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在當時政治壓力下要保持獨立性,這對維護在上述干預程序中的信譽是十分重要的。同樣,對正在建立的歐洲中央銀行來說,監管當局也應強化政治獨立性。

隨著這些程序的實施,監管者實際需提供的流動性救助就應會減少。銀行發生清算時,存款者僅僅在銀行的資產被嚴重高估已經達到預警點時才會發生損失。一般而言,存款人和支付體系里的參與者的債權應該是很安全的,銀行的運行也將會變得格外地不同。

注:一組歐洲銀行業、金融、金融服務監管部門的專家學者信效美國影子金融管理委員會最近成立了歐洲影子金融管理委員會(ESFRC)。委員會主席是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HaraldBenink博士,委員會共有12名成員,每年召開2—3次會議。

委員會的“影子”功能與委員會的目的相關,即為提供金融服務的行業追蹤和分析現行和新的監管框架。委員會每次會議結束都要組織一次國際新聞會,就會議期間的討論的議題發表新聞評論。委員會完全獨立于銀行家、管理者和監管者之外,對管理框架分析建立在下述基礎上,即現行的和已提出的歐洲聯盟指令、各國的管理規定、國際組織如巴塞爾委員會和30人集團的推薦文件及與此領域相關的學術研究。委員會下一年討論的題目可能是:金融服務管理的設計指南,銀行資本和存款保險,風險價值基礎上的資本充足率,綜合性銀行和銀行保險的利弊早期結構性干預和重組,銀行和衍生產品,非銀行的電子支付服務,金融財團和非銀行的監管,歐洲中央銀行作為監管領導者和最后貸款人的潛在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