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貨幣合作中人民幣的核心地位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7 10:01:00

導語:東亞貨幣合作中人民幣的核心地位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亞貨幣合作中人民幣的核心地位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貨幣合作東亞中國

論文摘要:亞洲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了東亞貨幣合作。目前正在展開的貨幣合作方案對危機援救的實際效果有限,且受到諸多因素制約。進一步完善清邁貨幣互換體制、建立區域內匯率穩定機制和最終建立東亞共同貨幣區等漸進模式是東亞貨幣合作的最好選擇。作為地區大國,中國應積極參與東亞貨幣合作進程并發揮主導作用。

1997年金融危機使東亞各國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各國都意識到單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維持其經濟的安全與穩定。許多國家紛紛通過貨幣合作來降低全球化帶來的經濟風險。歐元與美元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二元"。但東亞地區貨幣合作卻相對滯后,各國如不能在金融貨幣領域達成制度化的協調機制,各國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對整個區域經濟產生不利影響。2002年10月中國和東盟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啟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東亞貨幣合作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在1961年提出了"最優通貨區理論",認為產業結構比較一致、要素流動性較高的區域,適合于構成最優貨幣區。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順利發展將會給這一區域各種貨幣之間的政策協調帶來巨大的機遇。區內貿易的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已經從1980年的35%提高到2006年的55%;②東亞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大規模的國際直接投資流入。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加強和深化,各國相互依存關系的加深,為東亞區域金融、貨幣合作和逐步走向一體化提供了必要條件。

一東亞貨幣合作模式

1亞洲貨幣基金模式

日本首先提出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倡議。由各國共同籌資1000億美元組成應急基金,為遭到貨幣危機的東亞國家提供援助。馬來西亞在"東亞經濟峰會"上提出建立東亞貨幣基金的倡議,主張從東亞開始進行多邊協議談判,將成果逐漸擴大到其他亞洲國家或地區。

2"10+3"模式

2000年11月26日,東盟10個成員國首腦與中、日、韓三國領導人舉行"10+3"會議就東亞地區財政金融合作達成協議,特別是就建立雙邊貨幣互換機制達成共識,并發表了聯合聲明。2001年5月在夏威夷舉行的"10+3"財長會議在公告中提到了建立"10+3"早期預警系統以防范未來的金融危機。

3"清邁協議"模式

2000年5月,"10+3"財政部長在泰國清邁達成了"清邁協議",決定在加強有關資本流動的數據及信息的交換,構筑雙邊與多邊的貨幣互換交易網和債券交易網,完善亞洲各國貨幣間的直接外匯市場并建立資金結算體系,擴大亞洲貨幣間的交易等領域加強合作。在2000年8月,"10+3"的中央銀行將原來的貨幣互換額從2億多美元提高到10億多美元。清邁貨幣互換體制的互換規模已經達到了790億美元。③

4亞元模式

對亞元的設想是以日元或人民幣核心建立亞洲統一貨幣體系,參照歐元發展亞元,首先在亞洲建立記賬的"亞洲貨幣單位",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漸實現亞洲單一貨幣流通。單一貨幣區是東亞區域貨幣合作的最終目標。

二東亞貨幣合作對策

1完善清邁貨幣互換體制和擴大其互換規模,應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

"清邁協議"是由一系列雙邊互換協議組成的,沒有協調管理機構,每個國家能夠得到的資金援助比較有限。在已經具備金融危機救助功能之外,還應增加對等增加游資監管、宏觀政策協調等方面的功能,并進一步推進其多邊化、組織化并擴大其規模。在2015年前后將其提升為"東亞儲備合作基金",更為有效地穩定區域金融,防范金融風險。

2建立和發展亞洲債券市場,整合區域貨幣市場基礎設施

建立和發展有效的亞洲債券市場是健全和穩定區域貨幣體系必需的,而借助債券市場建設來整合區域貨幣市場基礎設施也是促進區域貨幣合作的重要條件。目前亞洲債券市場的信息披露機制還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應該盡快推出亞洲債券基金,通過合作來推進東亞各經濟體內部債券市場的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本地區債券市場相關制度的規范化,并在此基礎上推進東亞債券市場的一體化。

3建立區域內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穩定機制,提高防范金融危機的能力

東亞各國應努力加強匯率政策的協調,尋求改革目前的匯率制度安排,建立區域貨幣體系。保持匯率穩定對于東亞各國未來的發展而言尤為重要。東亞各經濟體首先應在現有匯率下加強政策協調,維持區域內雙邊匯率的相對穩定,并積極嘗試可行的匯率制度安排。

4啟動次區域貨幣區,最終建立東亞共同貨幣區

首先在東亞一些具備條件的次區域建立次區域貨幣區,逐步形成東亞共同貨幣區。在東亞范圍內加強區域匯率政策協調和貨幣合作,在此基礎上利用次區域貨幣匯率一體化的自我增強機制,推動東亞統一匯率機制的建立。在匯率合作機制運行穩定之后,建立東亞單一貨幣區,成立地區內統一的中央銀行,發行單一貨幣,推行統一的貨幣政策,完成從"一個國家,一種貨幣"到"一個市場,一種貨幣"的過渡。東亞共同貨幣區才真正變為現實。

三人民幣在東亞貨幣合作中成為核心貨幣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東亞貨幣合作需要采用平行貨幣向單一貨幣過渡的方案,④人民幣將成為核心貨幣。這將有助于減少人民幣的弱勢地位給國內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利于整個東亞地區擺脫美國金融霸權的控制,從而擺脫不平等的經濟關系,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最終在確定共同貨幣的價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經濟保持了長時間的持續增長,穩定性高,吸引了大量的外來直接投資。應世貿組織的要求逐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和進一步擴大對外投資,綜合對外開放度會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境外流通的現狀表明,在許多國家,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已被普遍接受;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與人民幣有關的業務也開始陸續出現。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或地區的流通為其成為東亞貨幣合作的核心貨幣奠定了基礎。2001年以來,中國與東亞其他國家間的貨幣互換發展非常迅速,有助于加強區域內成員政策協調"10+3"合作框架。中國金融政策同區域內各國的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得到增強,區域內影響力增大。人民幣改革經歷了由管制到放開的逐步發展的過程。2005年以來開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穩定在8.3∶1左右。2005年外匯體制改革之后,匯率有小幅上升但仍保持穩定。

分析表明,人民幣成為東亞貨幣合作的核心貨幣具有較高的可行性。由于中國的金融領域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少數國家對人民幣施加升值壓力,因此匯率改革以及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還面臨著不少困難。

參考文獻

1周聿峨、羅俊翀《:中日東亞貨幣合作》,《東南亞研究》,2007年第2期。

2劉力臻、謝朝陽:《東亞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管理世界》,2003年第3期。

3張家壽:《中國東盟區域金融合作的幾個問題》,《廣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4朱仁友:《中國-東盟區域金融合作探析》,《東南亞縱橫》,2003年第5期。

注釋:

①RobertMundell,ATheoryofCurrencyAmerianEconomicRe-view,Sept.1961.

②《中國外交學院院長提議建立"東亞貨幣"》,星島環球網,2007年4月10日。

③柴瑜《:2005年東亞合作的進展--兼論東亞一體化與亞太自貿區的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網站。

④參見李富有《:平行貨幣:理論、功效及其在區域貨幣合作中的實踐》,載《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