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娛樂業發展趨勢論文

時間:2022-04-15 11:25:00

導語:健身娛樂業發展趨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身娛樂業發展趨勢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體育健身娛樂發展的背景,并且詳細探討了其發展的趨勢,針對性地對消費者體育健身娛樂的動機和消費進行了詳細地分析,進而提出了相關的策略促進體育健身娛樂業又快又好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健身娛樂發展趨勢對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群眾體育活動出現前所未有的好形勢,以社會積極投資興辦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構成的體育健身娛樂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迅速發展。圍繞群眾建設娛樂消費的熱點,健身房,武術館、保齡球館、臺球房、輪滑場,水上樂園、垂釣園等各種健身娛樂設施呈現出強勁發展的勢頭,大眾健身娛樂業是一個極具開發的巨大的潛在市場。

一、體育健身娛樂業發展的背景

美國有雜志撰文指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未來社會將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生變化。也許1015年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發展中國家將緊隨其后。據美國學者預測,體育與休閑、健身娛樂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專門提供休閑健身娛樂的第三產業在2015年左右將會主導勞務市場,將在美國GDP中占有一半的份額。僅技術和其他一些趨勢可以讓人們生命中的50%的時間用于休閑及體育健身娛樂活動。令人驚嘆的是,這些預見不但已成為現實,而且現實生活比預期發展的還要快。某些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休閑及健身娛樂社會,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比較好的城市也已經看到了這種社會的曙光。我國距這個時代雖然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們不能不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科學技術日益發展,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使物質產品極大豐富,勞動時間進一步縮短,勞動力發生大轉移,為人們的體育健身娛樂提供了時間和物質基礎;政府支持消費的政策,極大地刺激了體育產業的發展,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體育健身娛樂活動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1995年起開始實行了5天工作制,1999年國家又實施“三個長假日”,現在有推行小長假制度,人們的三分之一的時間將在閑暇中度過。些發展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問題體育健身娛樂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形成的休閑產業正快速向我們走來,并成為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和拉動內需的新機遇。

二、體育健身娛樂業發展的趨勢

1.健身娛樂業呈規范化發展趨勢

健身娛樂業作為一種產業,近20年來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發展迅猛,逐步進入一些國家支柱產業的行列,其生產總值一般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左右。相應地,其經營管理亦達到相當的水平,各項管理制度與法規也比較完善。健身娛樂業在我國是一個十分年輕的產業。由于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經營管理還處于較低水平,有關制度與法規目前正在討論制定之中。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健身娛樂業必將取得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

2.健身娛樂業項目呈全方位發展態勢

健身娛樂所包羅的經營項目繁多,從桑拿、按摩、保齡球、網球等較高檔的項目到各類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運動、臺球等較普及的項目;從民眾直接參與到各類培訓、咨詢、指導,幾乎全部納入健身娛樂的經營范圍。部分企業還開設了武術、氣功、棋牌,乃至拳擊、室內模擬高爾夫球等獨具特色的經營項目,呈現全方位發展的總體態勢。

3.體育健身娛樂業呈日漸興旺的發展趨勢

從目前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的消費發展看:我國的健身娛樂業總體呈日漸興旺的發展態勢。據廣西某高校體育研究部門對經營體育健身娛樂5年左右的場所(該場所為校內體育健身場所)調查結果表明:其平均每天接待消費的人數為:第一年100人,第二年115人,第三年150人,第四年200人;第五年為260人,平均每次消費的時間為:第一年1.5小時,第二年1.8小時,第三年2.0小時,第四年2.3小時,第五年2.5小時。數字表明,居民體育健身娛樂的消費趨勢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三、新形勢下消費者體育健身娛樂的動機與消費分析

1.健身娛樂動機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屬于健身娛樂的占到66.6%的比例,這說明絕大多數人參加健身娛樂場所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健體強身和健身娛樂,而從健身工具管理部門調查了解,個人對健身娛樂需求比例較高,團體健身也占也小部分,而用于經營的比較少,這就說明,健身是個人對運動強身健體的需求,個人有強烈的健身動機。

2.健身娛樂的群體及其消費水平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健身的主要群體是中青年為主,這部分人都處于工作階段,長期以來的工作讓他們感受到體育健身娛樂的重要性,因此,這一大群體的健身娛樂欲望和參與程度較高,占到80.8%,絕大部分參與這就是這個人群了。另外表2也顯示,職業和階段分布表明越是白領和有錢的人越參與程度較高,均超過30%,如經理階層、個體經營者,他們的閑暇時間也較工薪階層要多,并且長期辦公室工作和勞累使得他們覺得健身的必要,另外青年學生鍛煉身體也占了一部分,學生身體素質是學生學習的根本保障,學生鍛煉身體有益于學習和生活。城鎮居民和離退休者健身娛樂的只占有少部分,這個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使得他們健身娛樂的參與程度不高。

從消費水平來看(表3),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如150元以上的就占到50%左右,而且投入少的占的比例非常少,所以說明消費者在健身娛樂方面的消費還是舍得付出,并且聽現場調查消費者也表示今后的投入將逐漸增加。

以上表格資料來源:廣西中醫學院體育教學部調查研究報告。(共調查200個,消費者男性占60%、女性占40%)。

3.東西部地區體育健身娛樂發展差距明顯

據有關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體育健身娛樂場所屬綜合型的為53.8%,與西部地區的39.4%相比,超出十幾個百分點。僅從經營項目的類型上比較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從經營性質統計和投入資金統計的比較中更能反映出我國東部與西部地區在這一領域里存在的差異。例如,東部地區體育健身娛樂業投入資金在50萬元以下者為40%,西部地區則為60%;資金投入在1000萬以上者,東部地區為26%左右,西部地區卻不足10%。當然,這一結果僅是從回收到的材料中統計而來的,雖不可以偏蓋全,但仍可以對此狀況有大致的了解。

四、體育健身娛樂業發展對策

1.體育健身娛樂業必須樹立“服務人,關心人、愛護人”的基本理念

體育健身娛樂業本質是“以人為本”,它必須凸現人情化、人性化、人道化。關心、愛護人是所有一流服務共同繼承下來的傳統。無論是營利性、非營利性的、政府的、私有的體育健身娛樂服務組織,決定其服務成功的關鍵因素都是對顧客的服務。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的定位其實質應著眼于人,著眼于人的體驗生活過程,著眼于在這個體驗過程中人的素質和價值的提升,著眼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的形成。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體育健身娛樂才有了存在的必要,體育健身娛樂經濟才能真正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如果我們急功近利于“黃金”而忽視體育健身娛樂中的人文關懷,那必然會使更多的“黃金”流向無用之處。

另外,任何一個體育健身娛樂場所要持續發展,都必須樹立良好的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精神。企業形象只是企業內在精神的延伸或外觀顯現,企業精神才是形象的核心和根本。與企業硬件要素相比較,企業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更具決定性的意義。作者認為體育健身娛樂業必須在“以人文本”的理念指導下,樹立這樣的企業精神:誠信、創新、共贏。

2.多方面促進體育健身娛樂業又快又好的發展本文從政府、體育健身娛樂業組織部門和個人服務三方面去探討體育健身娛樂業如何適應體育健身娛樂經濟的發展。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社會觀念,鼓勵人們追求不斷提高精神生活品質和美化生存環境的體育健身娛樂業消費觀,在全社會倡導人們去選擇和追求健康、積極的消費和生活方式,倡導循環消費、綠色消費。

制定適合體育健身娛樂產業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和制度法規,特別是要以法律形式,給予勞動者以積極的健身時間。提供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體育健身娛樂機會。除此之外,加強人才的培養,還有規范場所的管理等等。

(2)體育健身娛樂場所組織部門方面

所有體育健身娛樂機構必須變得越來越快捷、高效,時刻以“能為顧客做些什么”為指導思想,為顧客提供一種“益處”而不是一套固定的服務或產品。因為顧客的需求是千差萬別、不斷變化的,一個反應快捷的組織,只有時時洞察顧客的需求,才能保證顧客來源,才能及時順應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

以大眾消費為主體,以個性消費為突破口,關注新的體育健身娛樂消費群體,實現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的多層次、個性化,保證人們體育健身娛樂生活的豐富性和高檔性。

(3)體育健身娛樂業的工作人員個人素質方面

工作人員必須尋求不斷學習的機會。目的是及時了解本行業的發展情況,了解顧客的心理和需求等,必須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增加自己的靈活性。因為體育健身娛樂業的工作人員對待的不是機器,是無數個不斷變化的人,他們每天招待的人可能都不同,所以對待每個顧客的方式方法都不同,所以必須靈活,為達到“顧客滿意”的目的,可以根據每位顧客的需求采取靈活的個性化服務方式。

時時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意識,對每一位顧客付出愛心。無論是盈利的還是非營利的體育健身娛樂業組織中的從業人員,都必須有這種讓大眾感到幸福的情懷,體育健身娛樂服務的內涵在于幫助、好客、服務等。對于工作人員,他們工作的真諦在于“幫助”“指導”和“娛樂”對他們來說都僅僅意味著用心去幫助自己的顧客。

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顧客發掘他們的體育健身娛樂愛好,讓顧客最大限度的感到體育健身娛樂時的自由愉悅心態。人們在體育健身娛樂中,都在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大部分人似乎迷茫,在這里,體育健身娛樂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幫助人們找到真正值得參與的活動,引導人們學會并熱愛這些活動。

參考文獻:

[1]宋瑞:休閑消費和休閑服務調查.國際經驗與相關建議[J].旅游學刊,2005(4)

[2]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體育產業現狀、趨勢與對策.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李孝生等:對我國綜合性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現狀,發展趨勢和管理對策的研究.體育軟科學研究成果(1999~2000),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編

[4]李永智等: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經營管理研究現狀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