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結果分析
時間:2022-04-19 09:49:15
導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結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焉耆縣農村飲水工程點采取管網改造聯網措施后農村飲用水水質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方法依靠農村安全飲水監測項目,按照全國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方案和全疆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對轄區26個監測點的260份水樣進行總大腸菌群等33個指標檢測。結果全部水樣總合格244份,合格率93.8%;枯水期監測130份水樣,合格125份、合格率96.2%,豐水期監測130份,合格119份、合格率91.5%,枯水期水質合格率明顯高于豐水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2.40,P<0.05);出廠水和末梢水的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0.50,P>0.05);不同年度水樣的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9.58,P<0.05);深井水樣220份,合格214份、合格率97.3%,淺井水樣40份,合格30份、合格率為75.0%,深井水樣與淺井水樣的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29.07,P<0.05)。結論農村改水工程是保證農村居民安全飲水的關鍵,影響焉耆縣農村安全飲水的因素是季節性降水量、飲用淺井水、農村飲水工程管理人員文化程度低等。
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是一個民生問題,為了掌握新疆焉耆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水質衛生狀況,控制涉水傳染病的流行,2012—2016年我們監測了焉耆縣轄區26個監測點枯水期和豐水期相同供水點的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來源
2012—2016年焉耆縣全縣7個鄉鎮、2個國營農牧場和4所學校在內的26個監測點,共260份水樣標本,針對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菌落總數、砷、鎘、鉻、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揮發酚、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等33個衛生指標進行檢測。
1.2方法
1.2.1監測時間
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2];每年4—5月完成枯水期水樣監測,8—9月完成豐水期監測。
1.2.2評價標準
依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進行[2]。
1.2.3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GB/T27404-2008進行[3],實驗室檢測人員均取得衛生檢驗上崗證,所用實驗室儀器和計量器皿等按要求經過計量校準,標準溶液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標準品,檢測試劑為分析純以上。檢測過程中繪制的工作曲線相關系數r>0.999以上,每檢測一個衛生指標均帶一個加標回收,加標回收率要求達到95%~105%,每10份樣本均要做一對平行雙樣,平行雙樣標準偏差達不到要求的實驗重新檢測,檢測結果超標的水樣經稀釋后進行復檢。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Excel表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采水期水質合格情況
260份水中,枯水期水樣130份、合格率96.2%,豐水期水樣130份、合格率9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2.40,P<0.05),見表1。
2.2不同水樣類型水質合格情況
260份水樣中,出廠水50份、合格率96.0%,末梢水210份、合格率9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0.50,P>0.05),見表2。2
.3不同年度水質檢測合格情況
2012—2016年每年檢測52份水樣共260份,合格244份、合格率93.8%,不同年度水樣的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9.58,P<0.05),見表3。
2.4深井水和淺井水水質比較
260份水樣中,深井水220份、合格率97.3%,淺井水40份、合格率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29.07,P<0.05),見表4。3討論關閉水質不達標的飲水工程,通過自來水并網改水工程,使原來飲水不達標的居民飲用到達標的自來水,是提升焉耆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合格率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次監測結果顯示:①枯水期的水質優于豐水期。焉耆縣8—9月份雨量最多,水源易被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并因環境溫度較高,致使水中微生物繁殖[4];枯水期一般在3—5月開展監測工作,因環境溫度較低,降水量較低污染相對較少;因此,枯水期的水質優于豐水期。②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差別不大。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管網材料質量穩定,能達到國家飲用水輸送管網材質要求,未造成二次污染。③不同年度水質合格率比較穩定,2014年略低。根據新疆氣象資料顯示,焉耆縣2014年降水量遠大于其他年度的降水量,這可能是造成菌落總數、硫酸鹽、氯化物、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指標超標的主要原因,說明降水量大也影響水質合格率。④深井水水質好于淺井水水質。土壤具有天然的過濾性,經土壤逐層過濾,越往下,水中的雜質就越少,水質就越好[5]。⑤管理水平及條件有限導致水污染。焉耆縣水利局編制有限,工程點距離單位較遠且分散,因此飲水工程建好后交給當地的農民代為管理,因為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待水源管理和保護的思想意識不到位,所以水源保護及管網維護不能得到保障,可能導致自來水污染。⑥水網改造效果明顯。每年的改水管網的完成及改水手段的提高也會導致年度合格率的提高。因此建議:①水利監察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打井取水的監督管理,限制居民任意打井取水,制止用于飲用的淺井建設和自建井建設,對不符合要求的水井進行關停,并做好解釋和宣傳工作。②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工作,規劃出飲水安全工程點的水源地保護區域,制定管理辦法,要制定措施控制農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要想辦法解決好農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及圈養牲畜造成的污染[6];新建飲用水水廠時,在選址時應考慮選擇適當遠離居民區,適當遠離農業生產的農田。③今后如遇降水量較大或者洪澇災害,應提前做好水質監測預警,提醒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減災應對工作準備,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④利用“科技之冬”等各種宣傳活動廣泛開展農村飲用水安全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深入農村開展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對比深井水水質和淺井水質的差異,同時向廣大農牧民群眾介紹各項指標過高會給身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危害的危險,積極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飲用深井水,盡量避免飲用淺井水,使農村居民養成不喝生水的衛生習慣,防止涉水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⑤制定長效機制,將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給每個飲水工程安裝消毒設備,并加大對農村監測點的水質監測頻次,并擴大監測網點覆蓋率;進一步完善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與當地環保部門密切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轄區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開展檢驗和監測;政府要及時水質監測結果信息,指導轄區內農牧民飲用安全水,充分體現政府的服務職能作用,最終達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農民身體健康。
作者:周國林 單位:新疆焉耆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GB/T27404-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4]張秀繪,蘇筱軍,李慶平,等.生活飲用水細菌學指標的影響因素[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6,3(2):152-153.
[5]錢立省,周玉村,羅俊.新疆農村飲用水中硫酸鹽的測定及評價[J].職業與健康,2008,24(2):363-365.
[6]顏世杰,梅亞東,張文杰.我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研究展望[J].江西水利科技,2011,37(2):79-82,90.
[7]柯金法,朱孔遠.樂清市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探索[J].綠色科技,2012(2):160-161.
- 上一篇:工程造價過程中審價控制分析
- 下一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要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