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查找礦工作問題分析

時間:2022-05-15 09:07:18

導語:地質勘查找礦工作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質勘查找礦工作問題分析

1找礦形勢

隨著社會各領域對礦產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在給找礦工作帶來較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使得找礦工作的難度有所提升,這主要是因為當前的找礦技術及管理機制等多個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找礦的效率。從當前找礦工作的形勢來看:①信息技術,先進的技術是影響找礦水平的直接因素,當前盡管我國在此方面也研究出了許多新的技術和方法,并且應用效果較好,例如地球物理及化學勘查技術和深部鉆探等,但與此同時找礦工作在深度上仍在不斷拓展,與之前的淺層找礦有著很大區別,因此,為了適應當前的礦產需求,必須加大找礦技術的創新力度,并且需要從人才及理論研究等多個方面進行突破。②資源配置,我國的資源儲量盡管整體上來說在世界范圍內處于前列,但同時我國又是一個人口基數較大的國家,相對來說資源仍然較為缺乏,許多資源消耗量較大的礦產被少數國家壟斷,使得我國在國外獲得的資源開發的機會較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資源供需的平衡,必須在找礦勘探工作上取得突破,全面提升找礦技術水平。③工業化進程,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對資源的需求量較高且仍在持續增加[1],而資源的獲取只能通過加強找礦工作來實現,但我國的礦產資源儲量顯然無法滿足當前日益增加的消費量,同時,我國對于境外資源依賴性較強,因此在經濟發展的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全面提升找礦水平,不斷在技術及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與突破。

2常見問題

2.1技術與人才。與找礦勘探技術較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相比,我國仍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并且無論是在成礦理論還是在找礦技術方法上,數十年來均未取得重大突破,發展速度遠落后于當前科技的進步速度,守舊的理論、滯后的技術加上老舊的勘查設備,嚴重影響了找礦效率。90年代形成的人才斷層雖然經過近十幾年的不斷補充,有了很大改地質•勘察•測繪善,但由于技術、經驗等各方面原因,很多技術人員仍然難以擔當重任,寺部分找礦技術人員在勘查工作中仍采用較為傳統的方式,未能在理論與方法上進行創新,并且對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依賴性過強[2],沒有充分結合我國地質礦產勘查的實際情況開展攻關突破,使得我國的找礦勘查工作始終難以取得重大突破。2.2資金投入。地質礦產勘查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地質環境復雜多變,工作條件艱苦,要想取得在的找礦突破,必須投入足夠的資金,配置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央財政仍是找礦工作的主要資金來源,許多社會領域籌集的資金以及地方財政的資金投放僅局限于勘查初期。在找礦工作進行至后期的時候通常很難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對地質找礦工作造成了嚴重阻礙。2.3管理體制。健全的管理體制是找礦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在國家相關部門制度逐步健全的情況下,地質勘查單位應當明確劃分職責,建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單位過分關注找礦工作所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國家對找礦工作“公益性”的劃分標準存在著較大出入[3],導致單位在管理過程中多偏重于利益層面。另外,許多地勘單位未能建立起健全的獎懲制度,少數單位甚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吃大鍋飯,地質技術人員工作懈怠,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得找礦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必須對地勘單位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2.4市場機制。市場機制不健全也是當前找礦過程中的一大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勘查方面的市場主體不夠明確,導致地勘單位缺乏主動性。②投資主體局限于政府投資,社會領域的投資風險性較大。③未能建立起健全的風險評估及應對機制,投資收益的分配不夠合理,因此投資者面對巨大的勘查風險,自然不愿投入大量的資金。

3解決措施

3.1技術與人才方面。(1)建立全國統一的地質礦產勘查信息平臺(數據庫),充分利用當前成熟的互連網科技、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將我國數十年來形成的地質礦產勘查成果數據(需要保密的資料除外)匯總在一起,全國互連共享,可按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工環地質及地質災害防治等多個子系統分別建立。與GPS感應系統及遙感技術相結合,更好地為地質勘查工作服務。(2)加強地勘隊伍人才建設,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人才交流,通過地質技術人員的“走出去、引進來”,充分利用全國統一的地質礦產勘查信息平臺(數據庫),使地質工作者在勘查工作中擁有更豐富的資料,更開闊的思路,促進成礦理論及找礦技術方法的創新,提高地質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3)成立國家或部門專項基金,用于開發新的先進的地質勘查技術和設備,提高地質勘查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3.2資金方面。過去的找礦工作多依賴的是國家資金,顯然無法適應當前找礦工作的需求,需要開辟更多的融資途徑,吸引其他的社會資金投入,同時,政府部門還應積極構建相應的投資平臺(在此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免擾亂市場秩序[4])。此外,地質勘查本身就是一項公益性較強的基礎工作,對社會各領域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服務作用,因此應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支持,使地質勘查工作有豐富的融資渠道和充足的資金。3.3管理體制方面。根據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對地勘單位的管理體制進行徹底改革,建立相應的約束與激勵機制,鼓勵創新,提高地質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地勘單位的管理更加規范化、人性化。用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方法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提高效率,提高地勘單位對社會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更好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3.4市場機制方面。針對市場機制不夠健全,無法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從國家層面上可以制定明確的政策,對相關的投資收益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同時加強風險的評估,指導相關各方對風險進行合理分擔,保護投資人利益。此外,政府應建立統一的交易信息平臺,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加大對礦業交易市場的監管力度,確保市場交易的公開、公正與規范化。

4結語

本文指出了當前地質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特別提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地質礦產勘查信息平臺(數據庫),運用互連網科技、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將我國的地質礦產勘查成果數據互連共享;并建議成立國家或部門專項基金,用于開發新的先進的地質勘查技術和設備,提高地質勘查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對提高我國地質勘查技術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水平.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地質勘查技術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16):112~113.

[2]陶明.地質找礦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8):38~40.

[3]陳成玉,烏日根,李新鵬.淺析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地質勘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9):103~105.

[4]張旭平,劉帥.關于地質礦產勘查找礦方法的若干思考技術分析[J].科技傳播,2014(18):85~87.

作者:黎代科 單位: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0四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