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3-16 02:46:48

導語: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南陽市宛城區都是一個有著絕對優勢的典型農業大區,為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應加快現代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盡快實現產業結構整合,解決以往季節性干旱農田灌溉問題,以期提高糧食產量,促進小農經濟發展。

關鍵詞:宛城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創新

一、引言

宛城區地處南陽市核心區域,管轄范圍包括16個鄉鎮辦,78個居民委員會,241個行政村,行政面積達到97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07萬畝,全區總人口80.38萬,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9.84%,達到56.14萬人。無論是從耕地面積,還是從農業人口數量、農村經濟發展來看,宛城區都是一個有著絕對優勢的典型農業大區。由于該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年降水量分布不均,易發生季節性缺水,出現十年九旱的現象,加之區域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年代久遠,常年毀損失修,加大了糧食增產難度,嚴重阻礙了地區農業發展。由此可見,農田灌溉的水源問題是制約宛城區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為順應當今時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以穩定糧食產量為前提,建設能夠為水產養殖、經濟作物提供高質量灌溉服務的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該工程從傳統的季節性灌溉轉變為常年性灌溉,提高供水率和防洪排澇能力,科學引進現代農村水利技術,以滿足無公害農產品對水質的要求。

二、問題瓶頸

(一)水利機構管理體制尚待健全,農民參與積極性較差。讓廣大農民參與到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中來,能增強農民參與積極性,但如果缺乏完善的水利機構管理體制,無法真正有效地調動農民群眾自愿參與進來。而水利工程的建設恰恰是需要由領導和老百姓組成的管理組織,要想建成真正滿足大家需求,并且解決所有目前存在的隱患,就必須增加管理組織的民主性,即由更多的農民群眾主動地參與建設,讓農民意識到水利工程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自覺了解工程進度,為工程建設建言獻策。

(二)水利管理機構運營機制尚待完善,缺乏運行資金。一直以來,政府過分關注固定資產投入指標,一味加強新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而忽視了建成的工程后期維護管理,且建成后的管理機制和管理費用也未落實,造成已建項目短壽現象,影響了工程應有的效果。此外,由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收入主要來源于灌溉水費,加之建成項目的維修折舊等需要資金,造成工程管理機構資金匱乏,收支不平衡,也影響了水利機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導致管理機構不能很好的運營。

(三)基層水利機構管理層素質偏低。我國現有的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大多是由農村基層水利員負責,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而隨著現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文化程度和年齡都阻礙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工程管理效率。當水利設施出現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問題時,由于掌握較高技術水平人員匱乏,拖延了問題解決時間,可能會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影響產量。另外在一些地區政府對水利工程知識宣傳普及力度不夠,為數不少的農村基層干部自身對水利工程認識淡薄,沒有對有關文件進行系統學習培訓過,對技術改革、產業結構整合更是意識模糊,無法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意義甚至存在誤解偏差,這些都對水利工程的管理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

三、創新思路

2010年,宛城區著力研究部署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創新管理機制,在已有的管理模式上大膽創新,完善機制的漏洞,建立了一套統籌建設、多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新體制。

(一)大力提高農戶參與積極性,實現民主決策

民主議事制度是實現水利工程民主決策管理的重要前提,通常民主議事步驟主要分為6步:提出議案。由村民參與水利管理組織,聯合制定出工程施工管理和改革的議案。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在議案表決錢,公開議案,吸納各方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民主表決。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或用水村民組織會議來進行議案的表決。④報批備案。村民大會表決通過的議案,由水利工程組織或者村委會依照有關政策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備案。⑤工程實施。表決后的議案審批復核以后,由水利管理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來按照議案規定進行工程實施。⑥工程完工后監督公示。工程完工后,村民代表要全程參與工程的驗收和財務的清算工作,公示工程資金的使用細則。

(二)基于工程、人與自然和諧原則,建設生態和諧水利工程

在確定工程方案和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力爭實現以下三點:工程之間的和諧。在新建工程中要顧及同一地方其他相關工程間的關系,兼顧上下游之間的關系,在以不損害各方利益前提下保證完成效率,實現多方共贏。人與工程間的和諧。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各受益方的需求,提高村民節水、愛水、團結一心治理水源的意識和信心。工程與自然間的和諧。充分考慮自然承受能力,建設生態工程。

(三)明確工程經營權、所有權、使用權,實現自主管理

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工程種類規模因地制宜,選擇恰當的管理方法。究其本質,要在明確工程經濟權、所有權、使用權后,激勵農民參與工程管理中的激情,充分給予他們表決權、監督權等權益,提高思想意識,使其自覺履行村民的權力和義務,從而將“責任、權力、利益”與“建設、管理、使用”統一為一體。

四、結論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惠及民生的三農工程,工程的建設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而且提高了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以及農業生產力,增加了糧食產量,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工程的管理推向民主化、和諧化、自主化,培養農民參與意識,改變以往政府獨立壟斷,農民不知情,工程后期維護服務問題,實現良性運作,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水利工程,造福子孫后代。

作者:郭云沛 單位:南陽市宛城區農村水利技術指導站

參考文獻:

[1]張華波.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的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20):33-34.

[2]王小文,鎮方棟.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1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