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術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5-15 10:01:54

導語:建筑工程技術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技術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這種教育要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合理開發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探索創新性教學模式是必然發展趨勢。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非常重要,對學生思維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相關知識,希望對高職院校建筑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

在工程實踐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科出現了,經過長期教學,規范化教學方法逐步形成。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建筑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對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社會實際發展需求,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新,在此基礎上,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不斷進行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希望借助最好的教學模式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綜合技能型人才。但實際上,還有很多高職院校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方法不適應社會發展人才需求,學生所學知識無法更好地應用于實際工作崗位。尤其是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而言,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促使建筑行業發展迅猛,建筑市場人才需求不斷提高,需求量擴大,因而高職院校針對本專業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必須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綜合能力要強,以此確保本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1]。所以,在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不但要從學識、專業技術及綜合素質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操作、崗位適應、創新、溝通及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結合工學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學中引入建筑行業職業人員新標準,探索“崗課證融通”現代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的同時,能夠快速適應崗位工作需求,自身就業競爭能力也得到提高。

2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就業前景

1)人才培養定位。目前,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才需求量大,高校招生規模擴大,使得職業院校數量日益增多,其主要是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專用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基地,高職院校的地位與作用不可替代。當前,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建筑工程專業備受重視,專業人才培養要根據社會實際發展需求,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特點與要求,培養更多的具備道德素養與職業技能的優秀人才。作為本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包含建筑識圖與構造、框架結構與力學、材料檢測、施工管理、工程測量、項目管理與監理等[2]。2)就業前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以專業應用型人才為主,要根據市場發展需求,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以實際就業前景為契機,更好的培養人才。根據大量實踐調查顯示,本專業重點就業崗位如表1所示。

3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建筑規模與數量不斷增多,因而專業人才必須要具備專業技術知識,很多高職院校設置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但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3.1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課程設置仍以傳統課堂講解專業理論知識為主,實際操作課程設置不多,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職院校實踐操作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訓特色得不到充分體現,雖然學生已經掌握牢固專業相關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卻比較差[3]。此外,雖然很多高職院校本專業學生舍友寒暑假實習作業,但實習作業大多沒有實際意義,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敷衍了事,對自身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帶來了很大的影響。3.2課程內容落后。建筑行業,工程技術專業發展歷史比較長,專業知識與各類建筑規范內容日益完善。但部分高職院校在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知識陳舊的教材,理論與實際操作不相符,實踐性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與其它專業由一定的區別,本專業學生需要掌握大量先進專業知識,此種情況下,才能進入社會更好的適應崗位工作需求。因本專業規范在不斷被更新,假如還選用過去落后的規范,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未來就業與發展。3.3專業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而言,傳統教學方法單一且死板,逐漸削弱了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使得老師教學質量與效率難以提高,對改革與創新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高職院校中,一般專業老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院校從事教學工作,潛意識中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但因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理論知識課程包含的信息量大,圖畫知識多,而老師如果一直采用單一、死板化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無法為學生講明白教材中的抽象知識,學生學習也是稀里糊涂。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引入一些現代化教學知識,則能夠為學生詳細講明白邏輯性強的抽象專業知識,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有很大幫助,還能促使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3.4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高職院校教學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老師是畢業后直接進入院校從事教學工作,專業相關社會實踐少,教學中只能根據教材講解專業理論知識,而無法將自己親身經歷與教學工作有效結合起來。此外,本專業老師與企業間缺乏交流與溝通,沒有掌握現代社會專業人才需求發展動向,從而無法為建筑行業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這就對學生未來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與企業或行業專家加強溝通,掌握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從而盡可能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建筑工程專業技術人才[4]。3.5不重視實踐課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主,所以高職院校應將實踐課程作為教學重點。但很多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設置明顯較弱:為了降低學院經費開支,從而縮減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有些院校場地不固定甚至設置簡陋;高職院校教學還處于工程現場教學參觀階段,無法實現實踐教學目的,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使得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脫離了崗位工作需求。

4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重點

4.1針對性制定教學大綱。專業培養方案定位與編制必須要準確,結合此方案科學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在課程教學改革中,針對性課程教學大綱非常關鍵。對于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來講,課程教學大綱要能夠充分體現出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動手能力,注重應用與實用性。4.2根據教材建設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專業教學中,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教材是主要教學工作。工程技術專業課程內容涵蓋面廣,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初學者極易對各章節學習目標與中心內容感到茫然,難以將各部分內容有效結合。所以,單純的依靠教材開展教學,無法使學生將知識點由點、線升華到面。老師要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這其中離不開老師教學組織、指導及促進者的角色作用,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改革,有效設計課堂教學[5]。實際教學中,明確只要與教學大綱要求相符,對學生能力培養有幫助的,就能夠選擇性增刪授課章節順序或教材內容。4.3選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結合課程內容與特點,選用多元化與多維度教學手段。針對一些敘述性內容如基本概念、材料性能、建筑構造、設計方法及計算步驟等,可通過PPT課件演示,歸納學習目標與中心內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關鍵知識。利用現場參觀實物與講解,使學生可以直接理解課程內容,腦海中形成整體概念。必要情況下,恰當。的安排自學、組織課堂討論,甚至綜合運用各類方法,將理實有效結合。老師講課前,要合理安排并引導學生展開實踐認知學習,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直觀認識。4.4增加實踐教學因建筑工程課程有其自身特點,實踐課程非常重要,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把實踐教學環節作為課程教學重點,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教學中提高實踐教學比例。建筑工程課程教學課充分發掘、利用現有教學條件,如教學實踐基地、校內外既有建筑物或構筑物等開展實踐教學工作[6]。同時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并靈活運用于實際教學,實現教、學、做等相結合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知識感性理解能力,同時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5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5.1結合市場發展需求,明確教學方法。建筑行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與企業技術與管理改革緊密相連。結合市場需求,首先,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改革,對高職學生能力進行精細劃分。例如,對于本專業精通計算機技術的學生,將結構設計與施工組織作為培養重點;而對于建筑進度把控與實際調控能力強的學生,將管理管理作為培養的重點。5.2對課程體系與教學計劃進行積極創新與優化。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以此合理增加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多元化興趣需求,學好不同課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跨領域與專業知識的積極性。1)增強學習基礎理論知識。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教育大綱明確規定了學生基礎知識培養與能力的提高,所以,學生必須要學習英語、數學及力學等相關基礎學科,將工程數學、力學及專業英語等作為重點課程學習,提高教學與學生學習難度。2)拓寬學生知識視野[7]。高職院校屬于一種職業教育,其教學體系是針對目前就業問題而言的。結合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需求,學校要在確保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深入工地進行實踐學習,對自身課程實踐能力進行完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是與時俱進的,更新換代非常必要,要及時引入現代科技,指引高職院校學生正確進行職業規劃。5.3提升建筑工程技術水平,發揮課堂作用。1)堅持“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高職院校針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改革,首先是課堂改革。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積極發揮自身指導作用,明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中,增強師生互動,為學生講清楚理論知識,還要做好實踐經驗交流,確保學生獲得更多的新知識[8]。2)課堂教學以“專”“精”為主。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知識理論體系是綜合與系統性,知識涵蓋面廣,所以,專業技術知識復雜。因課堂教學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實際教學中,要對教學內容做好去粗取精,盡可能專業化講解知識,確保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建筑工程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掌握先進技術與理論動向,及時更新與調整落后教材內容,實現最優化課堂教學效率。5.4對師資隊伍加強建設。高職院校實際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水平與學校聲譽,師資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要為老師定期組織培訓,進行不定期考核,在此基礎上提升專業老師教學水平;同時鼓勵老師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與優化。課堂教學中,設置趣味性教學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6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我國重要支柱產業,建筑行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地位與作用不可替代。建筑行業發展不但會受國民經濟發展影響,同時建筑工程與生產一線技術工人也密不可分,離開建筑工人的辛勞,好的建筑也就無從談起。此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就要肩負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重任。所以,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李永生 鄒燕 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