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5-15 10:05:09
導語: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水利的建設與改革發展對水利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面廣量大的水利建設工程面前,不但需要一批專家、工程師,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水利事業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需要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一般多位于人煙偏僻的河流、山溝,工程施工環境差、條件艱苦,工程施工難度大、周期長、技術安全等要求高,以往的學生頂崗實習,只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大約6個月),施工企業為學生要安排食宿,學管理,教技術,花費精力比較大,等學生掌握了工作技能,頂崗實習時間卻要到了,學生的集中離開會給企業造成很多的不便,工作崗位的短缺一時間人員不能補充上來,所以施工企業不愿意接受時間短的實習,這樣會給企業增加許多麻煩,甚至影響工期。所以,以往的頂崗實習只是片面的考慮了學校教學的需要,而沒有真正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因而企業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積極性不高。“2+1”模式是對教學環節、教學體系的整體認知和思考,重新調整教學計劃,增加學生實踐時間,“1”的時間延長,是對施工企業的生產管理的充分考慮,也可以達到學校生產育人的目的。
2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2+1”人才培養模式
2.1方案整體架構。“2+1”人才培養模式方案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2.2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緊緊依靠水利行業的專家,歸納提煉出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以工學結合為核心的“三內涵、五目標、多崗位”的“2+1”分段化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1)“三內涵”是指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要緊緊圍繞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基礎知識教育內涵,包括基礎課理論知識和健康心智等方面教育;二是專業知識學習內涵,包括相關的職業教育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三是拓展知識學習內涵,包括相關專業知識的拓展和創新能力提高培訓學習。(2)“五目標”是指實現課程項目化教學、實現教學任務化實踐、實現技能標準化訓練、實現項目生產化實訓、實現實習崗位化工作。(3)“多崗位”是指學生在第五、六學期分別被安排到不同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習的崗位主要有:水利施工管理崗位(工程施工技術、施工質量檢測、施工組織與施工項目管理崗位)、工程概預算與招投標崗位、工程監理崗位、工程資料整編崗位等,同時注重學生其他崗位的鍛煉實習,以適應社會實現復合發展創新的需要。(4)“2+1”分段化是指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學習,最后一年安排學生進入實習單位頂崗工作。學生在第一年重在完成前兩個內涵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和專業功底,為最后一個內涵實現創造條件。學生最后一年頂崗實習,學校、系部要積極給學生聯系單位,最好能和專業相對應。但是社會是多面的,也有一部分學生實習崗位和專業不一定相對應,鼓勵學生站在成人成才的高度同樣認真對待,做好頂崗實習。2.3“2+1”模式的特點。2.3.1基礎和專業知識注重實踐性。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及時根據社會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要體現課程教學實踐特點,即有利于知識的傳承,又有利于知識的實用;即體現崗位特色,又注重發展創新。2.3.2實踐模塊注重實效性。學生的技能培訓模塊,除了安排在校內進行外,還要相應的安排到生產單位參觀學習,老師要請進來引出去,使學生真正的熟悉最新生產工藝,熟悉行業發展趨勢,掌握最新技能,具備復合型人才基本素質。能使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不適期縮短,能最快的適應生產單位要求。2.3.3教學內容注重時代性水利行業屬于傳統的行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利行業也在逐漸采用新材料、新工藝,也是在不斷發展的。所以人才培養方案要與時俱進,隨時根據時代需要增加刪減部分內容,要充分利用學校校企合作平臺。2.4實施中要注意的事項。(1)系部要提前三個月向學生下發“聯系生產企業頂崗實習介紹信”,宣布實習方案,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提早安排。聯系好的學生要填寫“頂崗實習申請報告”,認真填寫實習單位、地點、工作內容、實習指導教師、實習單位食宿安排情況等,交于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時間落實本人和實習單位具體情況,確保學生實習真實可靠。(2)系部有專門的指導教師,對班級提交的實習申請報告,進行聯合審查,批準后簽訂“實習安全協議”。對未聯系成功和未獲批準的學生,由系部統一聯系頂崗實習單位。(3)學生實習期間,學生要在網上每天匯報實習情況,填寫實習日志,指導老師要每天在網上進行批改。實習期間,系部會派人進行巡回檢查。實習完后,每個學生要準備實習報告、實習日志、實習單位評定表等。(4)學生要按照規定時間返校答辯。系部會成立答辯教師委員會,分不同小組對學生進行實習答辯。答辯成績要根據學生答辯情況,并且參考每天的實習日志、實習報告、實習單位,最終確定學生答辯成績。
3結語
適應開放式實踐教學,構建“2+1”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不斷變化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終目的就是要站在學生立場上,把學生培養成為真正懂知識、精業務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作為我省我校重點專業,率先實行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校我系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決不能只流于形式,要隨時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特點,隨時根據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運用,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隨時根據需要讓老師走出去、把企業人才引進來,使之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欣,趙宇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系統動態規劃控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9):28-31.
[2]鄭家茂,吳涓,雷威,等.東南大學創新創業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現[J].中國大學教學,2014(10):30-35.
[3]李孟歆,欒方軍,劉劍,等.高等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32):60-62.
[4]何興國,潘麗云.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踐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3):25.
作者:張曉斌 張建國 單位: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術教學改革探索
- 下一篇:飲用水入戶工程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