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研究

時間:2022-02-16 04:40:39

導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研究

摘要:后澆帶施工工藝在現代建筑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也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探究本文非常具有必要性。本文首先對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概念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并深刻剖析了后澆帶的主要功能,接著對后澆帶進行了分門別類,再者,指出了后澆帶施工工藝在建筑工程中應該嚴格遵循設計原則,最后,對建筑工程后澆帶設置的形式以及后澆帶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都分別進行了探究分析,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相關專業人士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

1、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1.1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概念

后澆帶在我國的建筑工程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它與適應環境的溫度變化、結構的不均勻沉降以及混凝土收縮等因素密切相關,依據施工規范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梁板與墻等結構中預留的具有一定寬度并且同時經過一定時間后再澆筑的混凝土帶。通過對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的探討可以促進后澆帶技術的提升,有效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的收縮不均而造成的有害裂縫。后澆帶施工工藝是現代建筑行業的重要環節,應該對此概念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重視后澆帶施工工藝在建筑工程中的創新與發展。

1.2建筑工程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1)減少溫度收縮影響新澆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會隨著溫度等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最典型的就是新澆混凝土會“熱漲冷縮”。后澆帶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減少溫度收縮影響。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涉及到的環節比較繁瑣復雜,并且后澆帶施工工藝與建筑工程的結構具有制約作用,相關的建筑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都應該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引起足夠的重視,提前做好施工預控,保證建筑工程工作的順利開展。(2)解決沉降差建筑工程后澆帶的另一功能就是解決沉降差,所謂沉降差就是不同基礎或者同一各點間的相對沉降量,相鄰獨立基礎沉降量之差。框架結構和地基分布不均勻、有相鄰荷載影響的高聳結構基礎,變形由沉降量控制。建筑工程沉降差之所以會發生就是伴隨著加壓后,地基發生瞬間的沉降,地基土在外荷載作用之下,它的體積還來不及發生改變,這主要是地基土的畸形變曲。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建筑房屋的結構都是連為一體的,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時會對結構的整體性進行分割,而最后要澆灌混凝土使得分割的部位得以連接成為整體,這就會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沉降差。(3)建筑工程后澆帶的分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的劃分有很多種,本文對于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的分門別類是依據上述闡釋的后澆帶功能來劃分的,因此,建筑工程后澆帶可以分為溫度后澆帶、伸縮后澆帶與沉降后澆帶。首先,溫度后澆帶顧名思義就是后澆帶的施工工藝因溫度變化受到影響;伸縮后澆帶是指為避免建筑面積過大,混凝土因溫度變化、收縮而設置的后澆帶;沉降后澆帶旨在平衡因地基條件不同造成的建筑沉降現象。這三種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共同發揮作用可對各種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并且最大化的發揮后澆帶的作用。

2、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的設計原則

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的開展是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的,只有符合設計原則的后澆帶施工才能維護建筑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與質量的穩定性。后澆帶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該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來嚴格執行,再輔助以科學的后澆帶技術參數與合理的后澆帶施工程序來進行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的設計單位應該對后澆帶施工工藝不達標的技術人員給予一定的技術培訓,對于后澆帶設置及管控工作不到位的現象更應該嚴格處置。因為后澆帶在建筑工程的結構中會發生瞬間性的變形以及產生裂縫,所以對于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的運用更應該嚴格依據設計原則。

3、建筑工程后澆帶設置的形式

3.1后澆帶的位置與注意事項

做好后澆帶位置的選擇及注意相關事項是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基礎。后澆帶的位置最好應該在剪應力相對較小的位置即施工縫以及后澆帶適宜在結構受力最小的部位,并且建筑工程后澆帶應該橫穿整個結構的橫截面,對于后澆帶位置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相關的規定,對于梁板結構,應該將后澆帶或施工縫設置在梁板結構的三分之一處,這種做法也被公認為是最佳的部位。另外,后澆帶位置的選擇也需要格外注意,不僅要保護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折膜,還要用蓋板遮擋后澆帶,避免外界因素的磨損毀壞,還可以防止灰塵雜物的污染。

3.2施工縫、平直縫及企口縫

施工縫、平直縫及企口縫是建筑工程后澆帶設計中諸多形式的集中典型形式,也是在建筑工程中最經常使用到的后澆帶設置形式。企口縫指的是相鄰的兩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與一側板的板邊接以傳遞荷載,在水泥混凝土墊層施工時,當墊層厚度大于150mm時就可以做企口縫,企口縫的縫間不能放置隔離材料,澆筑時應互相緊貼。施工縫是建筑工程后澆帶設置的又一種形式,施工縫并不算真正的“縫”,它只是因后澆筑混凝土大于初凝時間,二者之間有一個結合面,這就是施工縫。平直縫的顯著特點就是模板的安裝與拆卸在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施工過程中非常簡單易懂,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滲水線路短使得建筑工程后澆帶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4、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

4.1模板支撐體系的質量控制

模板支撐體系的質量控制值指的就是為了有效避免后澆帶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出現大面積的裂縫,所以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解決此類事故的發生,而采用模板支撐體系就可以顯著改善裂縫出現的問題。模板支撐體系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例如強度與剛度必須要達標,穩定性能必須要好等,模板在投入使用后,還應注意模板的傾斜,要加以鋼管與地錨的輔助使模板固定住。如果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的過程中,在混凝土強度與預設強度相差非常懸殊的情況下,是不能夠對其進行強制拆除的。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結束之后,還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檢驗與驗收,確保下一步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

4.2合理控制鋼筋材料及間距

合理控制鋼筋材料與間距是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的又一質量控制要點,一方面要合理控制間距,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中的核心就在于使建筑工程的結構具有整體性與完整性,而間距設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對后澆帶間距進行選擇是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施工情況來采取多樣的計算方法而定的,比如:溫度的變化對后澆帶間距的伸縮也有影響作用。另一方面要合理選擇鋼筋材料,經過調查研究顯示,鋼筋數量的多少及鋼筋的不同形式對后澆帶的間距也有一定的制約,應該依據建筑工程后澆帶的功能與性質對鋼筋的各個方面加以嚴格篩選,在鋼筋達標的前提下更加有利于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的工藝。結論與建議: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大型建筑工程施工的實踐經驗來探討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在現代的建筑工程中,后澆帶施工工藝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后澆帶施工工藝的好壞與否和建筑工程的總體質量以及各項事宜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技術方案和質保措施保障后澆帶的施工質量,在整體上實現建筑工程質量的提升。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好壞與否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及經濟效益起著決定性作用,希望本文可以給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一定的啟示,使其深刻認識到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進而從整體上全面改善建筑工程的質量。

作者:張永生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孫會郎,秦桂娟,賴文光.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建筑泥凝土施工及后澆帶技術淺析[J].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4):123-126

[2]王鐵夢,車宏亞,侯寶隆.后澆帶的設置方案對抗震效果的影響[J].建筑結構,2013,(17):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