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類畢業設計考核模式與實踐

時間:2022-08-05 08:47:49

導語:工程類畢業設計考核模式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類畢業設計考核模式與實踐

摘要: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針對目前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方式全過程考核、多維立體量化考核和多層次差異化考核等優化方法。試點實踐表明,考核模式的優化更好地實現了對畢業設計(論文)成果檢驗的客觀公正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畢業設計;考核模式;優化方法;實踐效果

最近教育部關于我國高校“嚴進寬出”現象將改變的觀點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部長陳寶生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要推進“四個回歸”,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工程類專業本科教育階段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并且是長周期高學分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1-2],同時又是高校本科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過渡環節,其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和評分機制的優化是整個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指揮棒,決定了學生的設計態度及設計方法,采用傳統的考核模式難以保障人才培養質量[3-5]。因此,隨著教育形勢的改變,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優化勢在必行。本文作者將根據多年教學和指導十幾屆工程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經驗,針對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以及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指標、考核環節和考核方式等進行優化與實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目的并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一、當前考核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普通高校都投入大量精力加強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考核工作的實施和管理,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滑坡現象依然廣泛存在。通過對相關文獻[4-6]以及長沙理工大學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工程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考核指標較粗放,分值權重不合理。一方面,畢業設計(論文)的部分考核內容缺少量化指標,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指導老師、評閱老師和答辯小組老師憑印象打分的現象仍然存在,考核隨意性較大,導致畢業設計(論文)評分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質疑;另一方面,目前畢業設計(論文)指標的評分項目不夠細化,有些評分標準的界定比較含糊,每項評價指標所占的分值權重也不盡合理,較難體現畢業設計(論文)成果的優劣,因而評分結果的客觀公正性也無法保證,不利于發揮考核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和激勵功能。2.注重終結性考核,忽視過程性考核。傳統的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主要由設計計算說明書和設計圖紙質量決定,這種以最終評閱材料定評分等級的終結性考核模式存在較大的弊端。例如:畢業設計(論文)中出現的少數抄襲現象不易察覺;極少數畢業設計(論文)由外界代做的學生因圖紙和文本質量優良而拿高分,而真正認真獨立完成設計任務的學生往往成績不一定最好;部分優秀學生的創新設計思想不能充分反映出來。并且這種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考核模式,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沒有量化的監控,對長期缺勤、劣質提問、不參與答疑討論等不良態度與表現也起不到有效的約束作用,國內本科生的主動意識本來就偏薄弱,如果過程性考核不隨之跟進,那么較多學生就會缺少主動參與到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來的動力。3.考核功能片面化,考核環節簡單化。現行畢業設計(論文)考核受傳統觀念和專業劃分過細等因素的束縛,對考核功能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考核方式片面夸大了其評定選拔功能并被賦予功利化色彩,考核成績簡單地與評優、學歷及學位授予等掛鉤,缺乏對畢業生的全面評價。指導老師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分析總結大多流于形式,學生很難得到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的問題反饋,無法進一步提升專業學習的薄弱環節,弱化了考核的診斷和反饋功能。此外,當前畢業設計(論文)考核環節較為簡化單一,主要以安排在末期的教師評定和小組答辯為主,缺少平時和中期等多元化多層次考核環節的配合,考核工作無法根據各學科特色合理地展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考核模式的優化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借鑒國內外同類型高校的先進做法[1,4-6],綜合考慮本校工程類專業特點以及相關調研結果,總結出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的主要優化方法如下。(一)多方式全過程考核。對于工程類專業而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包括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項目可行性分析和工程項目設計等內容,都具有“過程性”特點,其質量保證必須貫徹“全過程考核”的思想,在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和階段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5]。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應采取多方式全過程的考核方法,適當提高平時考核的成績占比,并增加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比重。所謂多方式全過程考核,是指將考核從傳統的以最終成果為主的考核分成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考核并設置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全過程中。即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緊密結合,把成果評審和最終答辯為核心的考核分解成數次過程評價考核,每次考核設置相應的質量標準和成績占比,然后將各次考核分別設置于整個畢業設計(論文)任務的進度中。根據調研分析以及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各個環節的進度安排特點,一般設定4至5次不同方式和權重的考核最為科學合理,分別設置于畢業設計(論文)進度的1/5、1/2、4/5、答辯期間和答辯后期,考核難度與復雜程度逐級升高。總之,將多種考核方式與全過程質量控制思想融會貫通,形成易于操作和實施的畢業設計(論文)評價方法,并且根據不同工程類專業的特點可以進行靈活調整,對于有效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二)多維立體量化考核。根據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特點,各個工作進度階段對于不同的評價指標和考核主體,應該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運作方式。一般定性考核的依據較難把握,這就需要在畢業設計(論文)考核體系設計中加入更多的定量考核,以對學生的各個階段各項任務進行評價。對于學生學習態度和行為指標等定性考核的內容,也應當盡可能地轉換為具體量化的指標來描述,以提高考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因此,將學生的過程表現以及階段量化成績與畢業設計(論文)考核結果緊密結合,建立多維立體量化考核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實現“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并進一步推動“終結性考核”向“全過程考核”的轉化。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考核評價體系的關鍵所在,并且構建科學的指標體系是保障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公正性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而多維立體量化考核方式針對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和靈活性,可為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奠定良好的基礎。(三)多層次差異化考核。通過分析相關文獻和本校的調研數據可知,不同工程類專業均注重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但各專業學科涉及面十分廣泛,考核側重點和考核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可見,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階段的特點優化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引入“績效考核”理念,實行多層次差異化的考核方式,以確保考核的公正性、客觀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應按專業類別與方向設計優化考核評價方式,使各學科偏理論性或偏實踐性的特點得以保持,使考核指標的分解與分值權重有機結合,保證考核評價體系的靈活性和適用性。例如,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工程設計選題側重實踐性考核,可以采用“任務+過程+達成度”量化考核模式;而與工程相關的科學研究與試驗選題則傾向于理論性考核,可以采用“目標+過程+成果”量化考核模式。另一方面,應根據工程類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目的、指標和標準選擇合適的考評者,如果由指導教師單獨完成考核,難以保證判斷和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畢業設計(論文)的考評者應由指導教師、評閱教師以及答辯小組成員組成。

三、實踐及效果

為實踐上述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的優化方法,選擇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2017和2018屆的畢業設計(論文)作為試點進行了實施和應用。采取3次過程考核和2次答辯考核的考核模式,按設計(論文)任務先后順序所設定的考核環節(權重)包括開題(10%)、中期(20%)、評閱(20%)、答辯(40%)和后期(10%)。5次考核設置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開題環節考核指標(分值)分別為外文翻譯(4分)和開題報告(6分);中期環節考核指標(分值)分別為出勤(5分)、答疑(5分)和中期答辯(10分);評閱環節考核指標(分值)分別為文獻量(5分)、文檔(5分)和圖紙(10分);答辯環節考核指標(分值)分別為文檔(10分)、圖紙(10分)和口頭答辯(20分);后期環節考核指標(分值)分別為文檔整理(5分)和圖紙修訂(5分);最終成績為5次考核分值相加。對試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在考核模式優化方法實施前后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優化后的考核模式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控制比較成功,教學效果提高顯著,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一次答辯的合格率由76%提高至91%,優秀和良好等級占比由32%提高至46%。并且,一批高質量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在校級和省部級評優中脫穎而出,如2017屆一名畢業生獲得“立昇杯”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對學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改革及質量管理起到借鑒和指導作用。

四、結語

畢業設計考核模式的優化與實施,需要指導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付出持久艱辛的努力,才能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目的。因此針對目前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多方式全過程考核、多維立體量化考核和多層次差異化考核等優化方法,既能進一步推進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全面性的改革和完善,又能發揮優化考核模式對教學實效性的調節和促進作用。優化考核模式的實施更能保證設計(論文)成果評分的科學合理性和客觀公正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呂閏生.“三段式”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體系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0):158-160

.[2]朱昌平,何海霞,周笑晨,王飛,高遠,朱金秀,常雪琴,陳秉巖.階梯式培養方式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3):183-187.

[3]彭秀英.立題和過程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保證[J].中國大學教學,2012,(3):75-76.

[4]陳江.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考核模式的探討[J].設計,2013,(8):132-133.

[5]劉可真,梁松濤,高美蓮.畢業設計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75(16):139-140.

[6]劉冠權,謝亞雯,陳艷.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IE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考評體系研究.價值工程,2018,(5):173-176.

作者:萬俊力 余志 周璐 吳方同 聶小保 雷超 孫士權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