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培養良好的人格

時間:2022-06-25 04:56:00

導語:教育要培養良好的人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要培養良好的人格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項統計表明:清華大學2000年錄取的50名各省市高考狀元,在影響人了們成績的20個因素中,考前及考后心態、主觀察力、自信心等智力因素居前幾位。這也為愛因斯坦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在教學實踐中,經過觀察和了解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即使智力水平平常但性格良好的學生,則可能有較大的成功;而一個智力水平較高但性格較差的學生,則成功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前者即使一時失敗了,他們也會重新站起來,以嶄新的姿態去爭取目標的實現;而后乾一旦失敗,便灰心喪氣,甚至一蹶不振。由此可見,性格對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和決定作用。

學習性格主要指由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性格特點及其總和。一般說來,優良的學習性格是指能夠對學習起重要作用的勤奮、自信、嚴謹、創新等要素。重視學習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學階段可塑性強,尤其初中生,正處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長階段,這是學生智力發展和性格完善的關鍵時期,抓住了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將終身受益,否則會影響他們一生。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性格呢?

一、培養勤奮學習的性格

首先,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勤奮的意義。學習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付出相當的時間、精力和體力、勤奮刻苦,才能陽得好的學習效果。“逆向英語學習法”的創造者鐘道隆教授在談到英語的學習時說,有些人只想速成、走捷徑,而不想下功夫,流汗水,跟這樣的人“沒什么可談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詩中寫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寸。”我們教師也應象兩位教授那樣,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的告訴學生:要想取得任何事業的成功,離開勤奮只能是幻想。我們不能一提素質教育、寓教于樂,就心存顧慮。其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學習的真正快樂,正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產生的。教師應該利用主題班會、個別談話、讀書活動、征文大賽等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勤奮的意義。產生培養勤奮性格的內在動力。

第二,進行理想教育,使學生樹立事業心,培養頑強毅力。“一個人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發展的越快。”一個具有強烈的事業心的人,就會嚴格要求自己,以頑強的毅力在戰勝懶惰中培養出勤奮的性格。教師應利用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讀名人傳記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心理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受訓練越少,衰老越快。由此可見,懶惰對學生學習和健康都沒有好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是培養勤奮性格的根本保證。

第三,把培養勤奮的性格同培養良好的習慣相結合。勤奮學習要體現在學習全過程中,滲透于宏觀和微觀的各種學習方法中。各種學習不方法是否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影響,關鍵是能不能將具體學法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偶爾使用,可能毫無作用,而養成學生的學習習慣后,則會長期對學生產生影響。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習慣就會成為學生性格的一部分。

第四,樹立勤奮學習的典型,營造勤奮學習的氛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學生易受感染,選擇“笨鳥先飛”,勤奮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做典型,大張旗鼓的表揚、鼓勵、營造勤奮學習的氛圍,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學生就會逐步地把教師的要求轉化成自己的內部需要,從而達到培養勤奮性格的目的。

二、自信性格的培養

一是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基礎上的,沒有自知的處信只能是妄自尊大。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教育學生以己之長,補己之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要兩眼只盯在自己的短處上,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微小閃光點,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盡量多鼓勵,少批評。二是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摒棄自卑感。特別是在學習中,能力低、成績差或受到中嘲笑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自卑會導致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嚴重者會造成心理疾病,是一種十分有害的情緒。三是為學生創造經常獲得成功的條件。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各項集體活動中,不斷創造各種機會,使學生尤其自卑的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積少勝為大”、“從成功走向成功”,對下一步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

三、培養嚴謹的性格

各學科知識本身就具有嚴密的完整性。作為學生,若不能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對待這些知識,就只能得到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而無從進入知識的殿堂。中學生熱情活潑、求知欲強,但往往表現浮躁、急于求成。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高標準、嚴要求,做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秩序漸進,扎扎實實的打好知識基礎。在理解教材、聽課、筆記、作業、復習和練習等學習五一節上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反復指導,不斷強化,使學生養成習慣。同時,采取優秀作業、經驗交流會、文藝演出等活動形式,使學生受到啟發教育,找出差距,彌補不足。

四、創新性格的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新精神越來越凸現出其重要地位。具備創新性格,已成為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做到:

第一,指導學生努力打好知識的基礎,為創新準備必要的條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穩、看得遠。

第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使學生敢于創新。在課堂教學和平時生活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等人,對學生的發言,不要輕易否定,也不要不置可否,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要大加贊賞。引導學生互相評議,敢于發表不同意見,甚至爭論,激發學生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達到促進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培養和發展想象的能力,使學生樂于創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于激發學生的地廳思妙想,甚至是幻想,也應給予及時的他定和鼓勵,通過模型制作、聽音樂談感受或作文,小創造發明等活動,使學生經歷成功,嘗到甜頭,樂此不疲,不斷提高想象能力。

第四,培養和發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善于創新。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創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思維品質的優劣。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平時生活中,提倡勤思好問,激發思維的主動性、能動性,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創造思維方法和技巧,如想象、推理、比較、求異等。以“法”促“思”,以“巧”促“新”,使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逐步形成習慣,養成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思維的自由和靈活,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如此,才能在學習和研究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更上一層樓。

總之,良好的學習性格,能使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學習的潛力和活的潛能,是良好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迎接未來嚴峻的考驗,我們教師應把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