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十字文化與大學生德育教育
時間:2022-11-08 09:03:37
導語:淺談紅十字文化與大學生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紅十字組織是中國紅十字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宣揚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的重要力量。文章概述了高校紅十字文化功能,敘述了紅十字文化對大學生的德育意義,研究高校紅十字對大學生思想道德進行培育的途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融入教學工作,提高重視程度;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健全工作機制。
【關鍵詞】高校紅十字;紅十字文化;大學生;德育
高校紅十字組織是宣揚紅十字精神的重要力量,在高校里廣泛宣傳紅十字基本知識,弘揚紅十字精神,提升奉獻意識,開展志愿活動。高校紅十字在影響大學生內(nèi)心世界,引導大學生精神導向,塑造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紅十字文化功能
高校紅十字組織以當代大學生為主體,由師生群體共同參與建設,是中國紅十字會基層組織之一。高校紅十字組織圍繞“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配合學校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面推進深化文化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體現(xiàn)了高校紅十字工作的文化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資助貧困,傳播人道溫情,減少貧困學生心理問題
高校紅十字對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教育,推進學校德育工作有重要作用,紅十字組織積極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紅十字精神,幫扶幫困,救助救難。中國紅十字會在許多高校專門成立學校紅十字工作委員會,基礎工作之一就是在校內(nèi)開展救助扶困、幫困助殘工作,通過資助等方式解決家庭困難學生經(jīng)濟問題,給予貧困學生關愛和溫暖,減少心理問題發(fā)生,倡導人文關懷,構(gòu)建和諧校園。如很多高校在校園內(nèi)建立“博愛超市”,設立貧困生“勤工助學崗”、發(fā)放“幫扶基金”等方式,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經(jīng)濟問題,改善生活,培養(yǎng)自立自強的人格,進而順利完成學業(yè)。
2、友愛互助,培養(yǎng)無私奉獻,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由于各種社會負面現(xiàn)象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人道意識淡薄,友愛精神缺失。因此,讓人道主義成為青年大學生的道德規(guī)范,用人道主義思想充實和豐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顯得極為重要。“救死扶傷、尊老助殘、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十六字方針在大學校園推行和培養(yǎng),對于大學生友愛互助精神和人道互助意識具有較強的鼓動性和驅(qū)策力,更有利于營造友愛、互助、和諧的校園氛圍。
二、紅十字文化對大學生的德育意義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邁入大學校園,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于以往,所面臨現(xiàn)狀與之前相比也有很大不同,他們認識事物、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發(fā)生變化。大學期間,如果對學生不能加以正確引導,他們?nèi)菀仔纬慑e誤觀念,誤入歧途。因此,高校不僅僅是教授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場所,還應該是教育學生做人做事,樹立正確“三觀”的地方。正能量的有效傳播,能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對他們成長成才產(chǎn)生深遠影響。傳統(tǒng)課堂傳授方式往往和枯燥專業(yè)知識結(jié)合在一起,單一乏味,效果不佳。因此,在課堂之外,應該通過其他活動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響應,更加直觀深刻地理解,樹立正確的德育觀。紅十字文化與正確價值導向和德育觀相吻合,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可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的德育觀。各種公益、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完善自我,磨礪品格,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奉獻精神與社會責任感不斷升華,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自身成才之道。
2、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
在校園里,學生從事最多的活動是學業(yè),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很少,或流于形式。紅十字文化通過各種活動,特別是志愿服務活動,從最初的方案設計到執(zhí)行,再到撰寫總結(jié),都需要學生親力親為,真正參與其中,這些活動的策劃及執(zhí)行可以很好地鍛煉個人的能力。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不同于一般活動,需要緊緊圍繞紅十字主題,認真策劃執(zhí)行,總結(jié)歸納,長此以往,不管是活動的策劃者、執(zhí)行者還是參與者,都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在活動中學到紅十字知識,接受紅十字文化熏陶,鍛煉了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讓心靈感受到奉獻博愛的洗禮,提升綜合素質(zhì)。
3、增強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創(chuàng)新是第一生產(chǎn)力,現(xiàn)如今,我們的教育更加注重和倡導創(chuàng)新制勝,青年一代思維方式更加富有激情,富含創(chuàng)新精神,充滿創(chuàng)造力。利用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來開展紅十字會志愿服務活動,更加適用于當代大學生團體特點,更加具有時代特色,有助于紅十字志愿服務特色開展和運行。同時,參與紅十字志愿服務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獨立嚴謹、細心周到的思維方式,實現(xiàn)活動設計群體和目標對象群體的雙贏雙收。
三、紅十字文化推進大學生德育途徑
1、把握目標群體,加強宣傳力度
紅十字文化推進大學生德育要想取得較好效果,首要任務應該提升紅十字文化影響力,推進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在校園內(nèi)開展。根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當前高校校園內(nèi)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規(guī)模和范圍較小,紅十字文化影響力較薄弱,甚至有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開展活動,對紅十字知識普及也極少。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就在于紅十字文化普及和推廣不到位,大學生對于紅十字文化和志愿服務活動缺乏基本的了解,對紅十字文化和志愿活動的價值、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借助紅十字文化有效地推進大學生德育進程,就需要加強宣傳,擴大影響,把握目標,準確定位,在高校內(nèi)推進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普及紅十字知識,讓大學生真正認識到紅十字文化的價值所在。可以通過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等媒介和載體,加強宣傳,積極開展活動,可以充分利用“五•八”世界紅十字日開展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將紅十字文化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去,融于學生德育培養(yǎng)中去,加深影響,讓學生對紅十字文化有正確認識和了解。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提升紅十字文化影響力,紅十字組織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其作用。
2、融入教學工作,提高重視程度
大學生對紅十字文化缺乏全面認識,紅十字志愿活動影響力不夠,原因在于大家對紅十字文化及志愿服務活動重視程度不夠,思想層面認為可有可無。能引起學生重視的一個顯著途徑就是教學工作,因此如果能夠把紅十字文化融入教學中,將志愿服務活動與課堂教學進行結(jié)合,并將其量化到分數(shù),將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首先,可以在思想教育類課程中專門設置幾個課時對紅十字組織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紅十字組織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其次,可以分班級組織紅十字志愿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活動樂趣及意義。將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計入綜合測評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一個指標;最后,除了課上學習理論知識、課下進行實踐外,還可以將其加入到理論課程考察中去,考察學到的紅十字理論知識、認識與感悟。
3、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健全工作機制
高校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取之于學生,受益于學生,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開展一系列以學生為服務對象的志愿服務活動。一是以紀念“五•八”世界紅十字日為契機,開展以“關愛他人、奉獻愛心”為主題的宣傳紀念活動,通過宣傳、紅十字知識競賽、心理健康系列講座、培訓等活動,提高大學生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倡導文明生活方式;二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關愛生命”宣傳周,開展預防艾滋病,遠離煙草、遠離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意義,追求生命價值;三是新生入學、軍訓、運動會以及校內(nèi)外大型活動提供現(xiàn)場救護等服務,通過義演、義賣、募捐等渠道為患重癥學生籌集資金,深入社區(qū),幫助孤、老、殘、病和特殊困難群體,與各市區(qū)縣的養(yǎng)老院簽訂結(jié)對服務協(xié)議,探索紅十字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此外,健全高校紅十字組織工作機制,制定科學完善組織制度,明確嚴謹切實的活動規(guī)定,讓紅十字活動在完善的組織機制保護下長效、穩(wěn)定地發(fā)展,讓“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在更多的人心中開出花。
【參考文獻】
[1]付鵬.高校紅十字文化培育的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26)101-102.
[2]鄭風,欒嵐.紅十字志愿服務對大學生德育教育影響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6(18).
[3]施慧瓊.發(fā)揚紅十字的奉獻精神[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5(06)427.
[4]陳佳楠,郝飛翔,王健樂,張?zhí)K皎,程楊,吳俊穎.論高校紅十字運動與大學生德育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商業(yè)文化(學術(shù)版),2010(09)195.
[5]顏廷宏.試論高校紅十字工作與大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J].黑河學刊,2014(11)32-33.
[6]馬能源,吳迪泰.試論紅十字活動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J].職教通訊,1997(07)42-43.
[7]張木明,朱文崇.推進高校紅十字工作的探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03)93.
[8]許小東,岳嵩,尹全章.高校紅十字青年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路徑[J].中國校醫(yī),2016.30(01)47-48.
作者:李松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信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