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及優化策略

時間:2022-02-24 09:19:19

導語: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及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及優化策略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元文化的交織構建了當今時代主題,對于漢語言文學來講,多種文化、技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漢語言文學發展提供了良好助力,但也對其轉型發展帶來了一定挑戰。基于此,本文以新時期為背景,將漢語言文學發展作為研究重點,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并從當今時代主題、漢語言文學特點等方面入手,提出具體的優化策略,增強文化宣傳力度的同時,全面推動我國漢語言文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優化策略研究

漢語言文學在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帶動下,其傳統特點逐漸被舍棄,取而代之的是契合當下社會發展形態的多樣性特點。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既為漢語言文學發展、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也進一步促進了其與其他文化的交融。為此,廣大工作者要重新審視自身工作職能,探尋漢語言文學與當下社會形態的契合點,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入手,轉變傳統單線程的傳播方式,重塑漢語言文學特色,建立良好的互通機制,從而確保漢語言文學在當下社會下的交互。

一、漢語言文學概述

漢語言文學是基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所體現的一種文學形態,其既有文字的特點,又蘊含的多種傳統文化的情感價值,于民族進步、國家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漢語言文學也由傳統的意象表達向情感寄托轉型,利用不同的文字符號,表達人們不同階段的情感認知,拉近心與心之間距離的同時,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彼此,從而實現思想、情感上的交互。作為人們交流的基本方式,漢語言文學同樣具備文學語言的功能,能夠將情感以文字的形式直觀展現于他人,并在感受情感的過程中實現對文化繼承。總之,漢語言文學展現出良好的文化、情感價值,無論是其韻律還是格調方面,都能夠達到獨樹一幟的效果。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宣傳發展過程中,需要相關工作者正確處理好其與文化的關系,轉變宣傳思路,從而為漢語言文學發展增添色彩。

二、新時期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特點

(一)便捷性

當今社會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為漢語言文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其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不僅實現了漢語言文學與當今社會價值觀的融糅,豐富了文化內涵,而且在多種新興文化、新興技術的干預下,拓寬了漢語言文學傳播方式及傳播路徑,不同社會群體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了解,從而提高漢語言文學的影響范圍。

(二)可塑性

新時期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宣傳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不僅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及時汲取優質文化資源,完善現有的漢語言文學架構,而且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漢語言文學發展消息閉塞的短板,突破了漢語言文學現階段發展面臨的困境,為其日后發展、傳承奠定了扎實基礎。

(三)互動性

作為文化的重要傳播媒介,漢語言文學在各個領域均有體現,不僅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而且其豐富的文化情感能夠打破社會群體內心的隔閡,實現心與心、思想與思想的交流,這對于漢語言文學未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地現實意義。

三、現階段漢語言文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全媒體時代的沖擊

當今社會背景下,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愈來愈多社會群體開始借助媒體技術開展社交、獲取知識,多元化的情感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但同時,一些外來文化的涌入,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文化,這類文化既具備傳統漢語言文學,又蘊含多元國家的文化思想,其中最為代表性的有:網絡新型詞匯、青年亞文化等,由于這些新興文化具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在傳播過程中難免會影響群體的情感、認知,加之這種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并未規范成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文學的基本表達模式,甚至會對一些青少年價值觀念造成影響。

(二)漢語言文學宣傳形式單一

就目前來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種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漢語言文學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傳統的“紙媒時代”也早已“退守一線”成為歷史。但從實際宣傳情況來看,受傳統文化特點的影響,導致漢語言文學在傳播過程中依舊圍繞知識、思想層面,并未對傳統的宣傳模式進行革新。同時,當今社會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融,促進了社會群體情感、認知的改變,而傳統文化無論是形式上的傳播還是內容上的傳播都難以“適應”當下社會,導致漢語言文學自身地位減弱,社會群體無法切實地參與到融合傳統文化的漢語言文學學習中。其次,從宣傳手段層面來看,形式較為單一,目前多由學校作為“主陣地”,通過開展相應的課程、教學活動,來實現漢語言文學的弘揚與傳承,這種模式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數學生難以體會到漢語言文學切實的魅力,加之教學活動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情感得不到深化,導致漢語言文學教育、宣傳脫離本質,與時代逐漸產生脫節。

四、新時期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具體策略

(一)加強政府干預,樹立正確文化傳承意識

在探尋漢語言文學發展過程中,國家、政府要完善現有的管理政策,宏觀調控市場經濟,保證經濟基礎完善,確保漢語言文學穩定發展。對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正確看待現有文化,樹立良好的文化認知。政府要發揮自身主導優勢,在正確對待國外文化的基礎上,制定一系列管理體系,要求群眾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汲取優秀文化,完善漢語言文學架構,以此為漢語言文學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要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當今時代背景下,國家、政府要積極應對全球多元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沖擊,不斷提高我國軟實力,促進漢語言文學的有序發展。基于此,政府可聯動社區、學校、有關企業,依托現代化手段的優勢,完善現有的宣傳方式,并建立相關的媒體平臺,定期開展文化活動,并發揮企業媒體傳播的優勢,制定多種類別的激勵政策,鼓勵群眾積極投身入漢語言文化學習隊伍中,了解文化歷史、文化情感,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時,促進漢語言文學與日常生活的融糅。最后,要制定相應的文化保護政策,在推廣的同時,幫助社會群眾樹立良好文化認同與文化歸屬。對此,政府可與當地社區、博物館、圖書館進行合作,開設“孔子學院”,并制定不同層次管理標準,保證漢語言文化的影響力及地位。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漢語言文學向國外推廣力度,可邀請德育品行優異的高校留學生,給予他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并通過扮演志愿者這一角色,鼓勵其他外國人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擴大漢語言文化在世界范圍影響力的同時,實現對漢語言文學的弘揚與繼承。

(二)發揮媒體技術優勢,拓寬漢語言文學宣傳渠道

當今社會背景下,媒體技術展現了良好社會價值,不僅豐富了以往的宣傳方式,而且多元化宣傳手段能夠幫助社會群體更好地了解漢語言文學內涵,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對自身德育品行的規范。對此,相關工作者應全面解讀媒體技術的優勢,拓寬漢語言文學宣傳渠道,從而推動漢語言文學的良性發展。1.轉變網絡用語觀念,彰顯文化內涵網絡詞匯作為當下青年群體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在互聯網,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所形成的一種新型語言文化。從其形式來看,網絡詞匯促進了漢語言文化的發展,而且在多種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實現了情感的表達與交互。對此,相關工作者在宣傳漢語言文化過程中,應注重方式與環境的契合度,合理制定宣傳方案,規范語言表述技巧的同時,培養社會群體正確的語用觀念,從根本上發揮網絡詞匯的文化價值。首先,要明確網絡詞匯的特點,加強其與漢語言文學的聯系,加大推廣力度。相關工作者要發揮自身工作職能,定期開展宣傳、培訓等活動,幫助社會群體實現網絡用語的規范化使用,從而培養良好的網絡用語認知。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者要加強網絡語言篩選力度,發揮自身監督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引導社會群體樹立正確的語用意識,避免跟風、套用等問題,凈化網絡環境。其次,相關工作者還要與學校做好聯動,圍繞現階段學生思想認知,開展多重類別的教育活動,并引入實際案例,引導學生探尋語言文學的價值及應用原則,樹立正確的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同時,肩負起國家振興的歷史使命。2.尊重文化情感,辨明網絡是非網絡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此過程中也引申出了新的詞匯,對當代青少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文化館可以從宣傳文化的角度入手,對一些充滿積極意義的詞匯進行文化解讀,對青少年產生積極的引導,也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對此,相關人員可以根據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作為切入點,對其中出現的“新詞語”進行文化解讀,如“逆行者”、“后浪”等,向大眾傳遞正能量。同時,相關人員在網絡新詞應用過程中也要做好篩選工作,選擇一些正向的詞匯,同時也要高度契合國家的文化發展。例如,“后浪”一詞,在網絡中被提及甚多,文化館可以將其作為解讀詞匯,在自己的媒體宣傳平臺上進行分析與解讀。“后浪”本意指晚輩,大致是指90后、00后,出自“長江后浪推前浪”,因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的短視頻《后浪》而走紅。此時,文化館工作人員,可以繼續根據“后浪”引申出更多符合傳統文化的故事、詞語、成語等內容,讓大家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文化知識,獲得更多的文化信息。再比如,文化館可以圍繞網絡中的“積極事件”進行宣傳,并從標題上入手,引入相關的典故信息,帶給群眾更多的文化體驗,既能夠讓群眾學習知識,也能夠為社會傳統文化的宣傳做貢獻。總之,網絡時代背景下,相關人員要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引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自覺抵制網絡文化的不利影響,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并做好文化的宣傳工作。3.搭建多元化漢語言文學交流平臺首先,相關工作者可借助線上平臺開設多個文學交流平臺,定期推送優秀作品,鼓勵人們閱讀優秀著作,感受字詞間蘊含的情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造詣。在此過程中,還可發揮社區的組織功能,建立漢語言文學群組,由該社區人員統一管理,并定期組織相關文學教育活動,采用情景劇、影視作品分析等方式,帶領他們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與價值,并從中培養正確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在宣傳過程中,還應加強網絡管理,定期對平臺信息進行匯總篩選,防止一些虛假信息、不良信息、危險信息等對文學內容造成影響。例如,社區和相關工作者可共同成立監管小組,對文學平臺的板塊進行劃分,采用分責監管的管理模式,不定期對平臺留言、平臺發布的文章內容進行審核。在此基礎上,還要對網上各個用戶進行實名,按照地區進行統一管理,以此確保漢語言文學宣傳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聯動優秀文化,豐富漢語言文學發展形態

傳統文化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和道德觀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進步、國家發展。對此,有關人員要加強與優秀文化的聯動,豐富漢語言文學發展內涵,從而給予社會群體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例如,相關工作者可借助“茶文化”進行漢語言文學宣傳。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茶文化既包含著物質層面文化,又蘊含精神層面的文化,許多文人騷客借助茶的形態、變化,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變化。對此,相關工作者可聯動政府,建立一些教育機構,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入手,為社會群體詳細地講解茶文化,幫助他們正確理解文化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關系。同時,高校、社會機構也要響應漢語言文學宣傳號召,開展多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依托互聯網進行“線上直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的同時,吸引更多人參與到活動中,提高漢語言文學宣傳力度,從而促使漢語言文學向著更大的國際舞臺發展。此外,相關工作者還要加強與教育機構、教育企業的合作交流,針對傳統文化特點,開設相應的漢語言文學培訓部門,對該領域專業工作者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并借助互聯網技術開設相應的觀察板塊精準對接漢語言發展需求,拓寬宣傳渠道。同時,也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傳播方式,將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并基于二者融合的視角,開設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從多個視角對社會群體講解漢語言文學的結構及內涵,剖析文學在市場發展趨勢。使該領域專業人員在參與學習過程中掌握文化與漢語言文學兩者之間的交互性,從而為漢語言文學在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優勢。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背景下,有關工作者要明確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現實價值,全面解讀其蘊含情感、文化,順應時代發展主題,轉變傳統宣傳思路,以互聯網技術、社會活動為媒介,拓寬宣傳渠道,提升文化內涵,給予社會群眾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不僅如此,在日后宣傳發展過程中,有關工作者還要進一步探尋社會、人民、文化三者的關系,搭建文化交流、文化反饋網絡平臺,廣泛收集群眾意見,調整漢語言文學宣傳架構,為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打下基礎的同時,促進我國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延續與傳承,也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廖映紅.\"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優化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18,000(018):106-108.

[2]徐京魅.淺談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方法[J].絲路視野,2018,000(001):75-75.

[3]許艷.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思考[J].作家天地,2020,000(001):24-24,180.

[4]吳建紅."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優化策略[J].北方文學,2019(35):224-225.

[5]丁穎.創新教育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文學教育(下),2019,000(001):79-80.

作者:李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