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能力的英語課程教學綜述
時間:2022-04-14 10:46:00
導語:職業能力的英語課程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職業教育逐漸從正規化向實用化發展的同時,大學英語的教學卻越來越不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注重職業技能培養,而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只注重知識結構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對職業教育和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本文提出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教育中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領域里的高級應用型、技術型專門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企業要求員工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來解決實際問題,員工的職業英語能力成為企業考核員工的一項重要內容。但高職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他們的職業英語能力卻不能令人樂觀。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認為,英語不再是重要的學科,應當讓位于專業課,所以造成現在一些高職院校中的大學英語課時一減再減,學生對英語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據筆者調查,有52.6%的學生認為自己達不到高職英語教學大綱(2004版)的要求,不能熟練地用英語進行一般交流,也讀不懂簡單的合同、說明書等,更寫不出協議、通知、信函等。筆者從調查中還得知,學生們認為,個人英語基礎較差,行業英語教材太難,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只注重知識傳授,不重視應用能力訓練。這就造成一些學生對英語喪失了信心,產生了畏難情緒。對此,筆者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以期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重新定位教學目標
多少年來,大學英語在高校中的地位只是為等級考試服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為了通過等級考試,“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成了中國英語教育的代名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英語學科知識結構,注重詞匯、語法,忽視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基本功能—交際性、工具性,導致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極差,出現學十年英語卻聽不懂也說不出的奇怪現象。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從應試教育走出來的職業院校教師,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多學習,多思考,培養“重能力培養、輕知識傳授”的意識,重新定位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此目標制訂出適應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變應試教育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在不同崗位上應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有針對性地改革教學內容
傳統的英語教學采用“一刀切”,無論什么專業,只要是同一個學校的學生,所教授的課程和課程內容是完全相同的,即傳授語法、詞匯等英語語言知識,卻忽視了學生由于專業不同對英語的不同需求。
(一)專業與就業崗位需求不同,教學內容不同
高職英語教學的重點不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而是在了解學生所在專業未來的就業崗位對英語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重點培養學生做好此崗位及進一步發展所需的英語應用知識。比如,國際貿易專業,未來崗位對英語要求較高,要求聽、說、讀、寫、譯樣樣精通;文秘專業,主要是起草稿件和接待工作,寫和聽說相對更重要些。不同專業未來的就業崗位有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授課過程中,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訓練要有所側重,不能完全一視同仁,畢竟課時有限,否則就會出現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平平,沒有特別突出的能力,因此,不能完全適應所任崗位的工作或沒有競爭力。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行業英語的內容
在很多學校,大學英語與行業英語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學科,教師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聯系。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入行業英語的詞匯和行業知識滲透,這些知識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行業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會展專業的大學英語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作一些簡單的會展英語對話;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可以讓他們作一些簡單的外貿寫作訓練,如電子郵件,通知,信函等。這種有目的地加人專業內容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都有極大的幫助。
(三)突出職業特點,培養文化意識
日常教學中教師對教材依賴性很大,但教材只是工具,而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大學英語教材作一定的拓展,即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講究語言的得體性。語言的得體離不開社會文化知識。職業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是專而精。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具有鮮明的職業特點,當然對學生的英語要求也要有所從事職業的職業特點。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已經引起了很多學者、專家的重視。
海姆斯(Hyme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這一概念}a}。根據海姆斯的觀點,交際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參數:(1)潛在性;(2)可行性;(3)適當性;(4)執行性。海姆斯的這一“交際能力”理論告誡人們:語言能力并不等于交際能力,語言知識并不等于語言運用。外語教學的目的不是傳授語言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的知識在不同場合對不同的對象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學生只有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懂得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對誰、用什么方式和態度說什么話,才能避免出現語用錯誤和交際尷尬,從而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三、摒棄傳統教學方法,突出應用能力訓練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完全沒有遵循語言學習規律,只顧及語言知識的傳授,完全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功能。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職場英語的交際能力,而交際的核心是互動周。大學英語教學要徹底摒棄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貫徹“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教學理念網,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突出語言的應用能力訓練,而不是只傳授學生詞匯、語法知識,使其通過等級考試。
(一)用模塊教學,訓練學生的專項能力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把高職英語分成17個模塊,對不同的模塊,根據學生的專業和未來崗位群,設計不同的任務,讓學生進行模擬、實戰操練,鍛煉他們的應用能力。
比如Greetingandself-introduction這個模塊。聽說模塊要求:(1)學生進行自我介紹;(2)學生進行相互介紹;(3)設置情境,在不同的崗位群中進行自我和相互介紹,如文秘接待、貿易客戶、導游接待等等。寫作模塊要求:(1)名片的設計;(2)根據自己的崗位群撰寫自薦信。閱讀模塊要求:閱讀有關文化知識,了解不同文化國家見面和自我介紹時的禮儀。翻譯模塊要求:名片的翻譯。通過完成各種任務,讓學生在實戰操練中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是只單純地教授知識,學生記錄、背誦,結果在應用時忘得一干二凈。
這些模塊中包含了不同的聽、說、讀、寫、譯的內容,不但有日常英語,而且有行業英語。通過訓練,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日常英語交際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同時也對崗位群中的行業英語作了一定的滲透,為以后的行業英語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以說領先,實用為主
對于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這里不再贅述。在訓練學生聽說時,主要分三步走:敢說、能說和說好。很多學生在練習說時往往不敢開口,怕錯了之后其他人笑話。所以,我們就提出了三步走的訓練步驟,并遵循以下原則。
(1)創設情境,使學生具有交際的愿望和興趣;
(2)活動要有目的,即讓學生用所學語言做事;
(3)活動重點放在意義上,而不是語言形式上;
(4)學生使用多種語言形式,而不僅是練習某一個語言項目;
(5)學生在進行活動時,教師不要干預嘆
教師創設的情境要切合實際,可操作,不能太抽象。教師設計的任務要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教師的語言要規范,通俗易懂,多用通用詞匯,少用偏僻詞匯。教師要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
(三)教師角色由主講者變成調控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留給學生訓練的時間很少。在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講,而是任務教學的主控者。教師布置任務,講解任務,與學生合作完成任務。教師不再是裁判,學生是評判的主體,所以,教師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對教師的印象也由領導變成了朋友,這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不管怎樣改革、創新,都要高度重視實用性,突出應用原則,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我們要培養學生自然流暢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讓學生在工作中能夠自然、得體地用英語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才能使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這種體系下培養出的學生的英語水平才能有質的提高,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才能更有競爭力。
- 上一篇: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情況的探索
- 下一篇:小議銀行虛假資驗證明責任的抗辯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