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
時間:2022-12-20 08:48:39
導語:“互聯網+”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對于“互聯網+”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模式,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而言,“互聯網+”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互聯網+”的視角下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創新,能夠在學習環境、學習方式上都進行較大的革新,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質量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
自“互聯網+”名詞出現以后,對于我國的生產生活理念有著較大的影響,同時對于教育理念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互聯網+”的融合已經成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必須要充分發揮出互聯網的集成傳播優勢,讓整個教育變得科學合理,不斷提升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對于人才塑造有著積極意義。
一、“互聯網+”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內涵
(一)“互聯網+”的內涵。“互聯網+”是指在生活中的醫療、交通以及教育等各行業當中,將互聯網技術與有效信息內容結合在一起,從而對行業的傳統發展模式進行創新。一般來說,“互聯網+”的特征主要有著以下方面。首先,“互聯網+”有著機構重塑性的特征,它能夠對于原有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都進行重塑,運用“互聯網+”的理念去解決原有結構當中阻礙發展的問題,對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進行優化,促進行業的發展[1]。其次,“互聯網+”有著驅動創新性的特點,作為全新的行業發展模式,“互聯網+”能夠充分發揮出互聯網的優勢,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最后“互聯網+”還有著跨界融合性的特點,其在應用中的本質就是將兩個行業或者說客體進行跨界融合,為原有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力,這點在教育行業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涵。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以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然后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并且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一種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模式,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內涵。一般在教育的傳播方式上,主要是通過實踐教學、群體教學以及談話等,這些陳舊的信息傳播方法在“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傳遞背景下已經不適用,必須要結合“互聯網+”開展全新的網絡教學,才能夠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長久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教學上的不足
目前,由于各種原因的客觀存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教學中還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問題,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主要有著以下不足[2]。(一)教學方式和手段的不足。首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統教學中,教學手段太過單一。例如在很多的高校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通常都是將幾十甚至上百人聚集在階梯教室內由老師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講述,由于接受教學的群體眾多,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老師無法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導致學生會產生松懈的心理,無法發揮出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而且這種客觀條件也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發表意見,無法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動,導致了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只能淺嘗輒止,不能夠進行深入學習,這就是教學手段單一所帶來的弊端。另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傳統教育的教學方式也有著不足,在許多教育中,教育課堂的結束也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結束,不能在課下學生的業余時間進行碎片化的教學,在這個越來越注重碎片化時間的信息時代已然產生了落后。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統教學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二)考核機制不夠健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考核機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檢驗的重要手段。不過目前來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統教學中,考核機制還有著一定的不足,其主要是一種“考試+平時成績”的考核機制,雖然能夠較為全面的對整個的學習過程都進行考核,但是也會有著一定的僵化成分在里邊[3]。例如在考試考核上,對于學生的理論成績太過看重,沒有和學生的實踐結合出來,就不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理論水平。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新中,在考核機制上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以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為考核標準,讓學生在自身的行動和體驗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學習,發揮出考核機制應有的作用。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念創新
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創新,應該先對教學理念實施創新,為整體的教育樹立起新方向,也為教育模式的創新打下理論基礎,主要應該樹立以下的教育理念。(一)注重以人為本。首先,“互聯網+”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念,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進行思考教學,這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是因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長時間傳播過程中,因為其理論性過強,比較空洞,一些枯燥并且充滿強制性的教育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距離感,甚至還會造成一種抵觸的心理。因此,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根據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和普遍能夠理解的學習方式實行針對化教學,例如現在接受教育的大多為年青群體,這一群體思維比較活躍,并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但是青年群體的個性也比較突出,如果進行空洞無味的理論灌輸很有可能會引起一定的逆反心理,造成了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采用“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將一些理論的語言轉化為更符合年輕人的思維語言,利用互聯網的微視頻、動畫傳播等形式將理論變得通俗化,讓學生體會到一個“活著”的馬克思主義[4]。從而通過互聯網的新穎來拉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際生活的距離,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堅持育師為先。“互聯網+”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念的創新,除了要引領教育的側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外,還應該堅持育師為先的教育理念。育師為先,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之前,要先對進行教育的教師進行自身定位的教育。只有教師自身有著高素質和對自身的準確定位,才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互聯網+”的信息化背景下,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的途徑眾多,教師不再是學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通過互聯網的登陸,學生獲取的知識簡單快捷,并且有著極廣的理論范圍。因此在這種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對自己的地位進行改變,讓自己成為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引領者和領路人,而不再是唯一的教育主體,這種定位的及時調整,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浪潮。比如,在學生面臨錯綜復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時,教師要幫助其進行對信息的篩選分析,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符合其自身發展的理論教學。并且“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教學,其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創新,通過教師的創新教學、創新育人,更能夠引導和激勵學生樹立一種創新意識,然后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的重要目標[5]。所以面對波瀾壯闊的“互聯網+”浪潮,教師想要創新育人,就必須要創新自己,從而不斷推進互聯網背景下創新理念、教育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
四、“互聯網+”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舉措
(一)提升“互聯網+”的監管能力。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創新舉措上,首先需要加強對“互聯網+”的服務和監管能力。在“互聯網+”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融合過程中,一定要對“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提高監管,加大人力和技術的投入,確保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接收到的都是有用并且純粹的信息。目前,很多互聯網信息都是在虛擬的條件下并且傳播開來的,尤其是這種馬克思主義理論較為敏感的信息,更有可能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將信息虛擬化,甚至夸張化,這對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必須要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能力,營造出一個健康良好的輿論環境,從而提升“互聯網+”對學生的服務水平。具體措施上,有關高校應對于校園的網絡環境進行嚴格的監督審查,并且建立起完善的預警和監管機制,杜絕虛假信息和夸張信息的涌入,營造出良好的“互聯網+”環境,也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奠定基礎[6]。(二)創新教育模式。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創新中,要創新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內容,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質量。首先,高??梢酝ㄟ^互聯網的技術來建設一個比較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網站。在教育網站上,為學生提供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前沿信息,為學生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視野。并且教育網站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理論學習,能夠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除了教育網站的構建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模式的創新,還可以積極打造出一種“專家請進來,學生走出去”的育人新模式。通過聘請相關專家進行理論講座,經驗的講授讓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更直觀的認識,同時號召學生進行積極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幫助學生加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印象。要構造出一個供師生交流的平臺,通過一些網絡互動工具和教師進行探討交流,不僅能節約時間,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隨之得到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能夠滲透馬克思主義理論,熏陶出學生的思想政治內涵。另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課堂上,要通過互聯網的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氣氛進行活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形象地講述給學生,從而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三)利用大數據技術,注重教育效果評價。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中的一個重要技術,通過對各種數據的分析為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都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盎ヂ摼W+”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就要在教育效果的評價上合理的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教育質量進行準確追蹤,然后再據此進行適當的教學決策和教學評價,保證整體教學的科學性[7]。具體實施上,可以通過建立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數據庫,記錄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數據,包括考核成績、學習內容以及心得體會等,對于這些數據進行高效的分析,然后通過海量的整合分析出學生之間的教育理論差異性和共同點。對于共同點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化教育,對于差異性進行查漏補缺,從而再據此進行更切實的教育,這種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正是“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典范。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應該注重以人為本和育師為先的教育理念,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并且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能力,對教育效果評價重視起來,就能夠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時代創新,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質量。
作者:王璐 單位: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探索
- 下一篇:論工商行政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