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師德建設的策略
時間:2022-09-14 10:20:48
導語:鄉村教師師德建設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9月9日,在參加貴州省的中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座談會時候,勉勵教師扎根西部農村,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2017年12月黨的報告再次提出要繼續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重要內容,努力促進各地師德建設工作。結合總書記的講話,放眼我國教育改革的新情況,西部鄉村教師的師德加強在歷史的新時期又有一個新的內涵。下面我向各位專家同仁匯報一下我的思考。鄉村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鄉村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和建設的策略。
第一,新時期鄉村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師德建設重形式輕效果,當今各個區縣師德建設,各個學校對教師的要求主要是教學質量,即學生分數,考核也是看分數,連師德評價依據也是學生分數。多數學校不重視教師師德,只有在政治學習會講講師德要求,只重視形式,效果非常差。據梁平鄉村教師師德建設情況調查顯示,有70%的人認為鄉村教師師德建設沒有效果,20.8%的人認為有一點效果,只有11.9%的人認為效果是良好的。同時,有32.5%的受訪者認為導致師德建設效果的原因是政府沒有重視,18.8%的人認為老師沒有積極參與,近50%的人認為教育內容與鄉村的實際不相符合。所以,只注重形式,收效甚微。
二是師德建設工作不到位,目前很多區縣沒有切實的落實師德建設的工作,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專門的人員來管理師德工作,一般的是由組織人事科管理。很多老師并沒有深入了解師德建設的深刻內涵,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進修學校在師德方面占的課時比例非常少,工作不到位。
三是師德建設的內容缺乏針對性,鄉村教師數量眾多,師德參差不齊,面臨的學生和環境各不相同,但是各個區縣師德培訓的內容較為片面,主要是講一些師德知識,法律法規,沒有關注師德意識、行為等方面的內容。
第二新時期鄉村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社會轉型需要加強鄉村教師師德修養,國家教育發展的綱要指出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出臺了關于教師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意見,著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教師規律和教師成長的發展規律,力求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各盡其才的局面。我國正處于新時代,新時期、新征程、新使命的關鍵時候,人民既需要提高物質生活水平,更需要提高精神生活水平,這需要加大對全民教育的關注和投入。因此,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之一,加強教師師德建設非常有必要性。
二是急劇變化的形勢,需要加強鄉村教師師德建設。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非常復雜,各種思潮涌動,尤其是西方的思想泥沙懼下。有些鄉村教師的見識很少,對網上流傳的段子不辨真假,隨意地進行評判,隨意地在課堂上進行散布,有的還大力宣揚西方的文化,在課堂上漫無目的地宣揚西方民主,公然抨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有的教師因職業倦怠,容易在課堂上發表偏激的言論和錯誤的觀點。以上種種行為不利于教師的職業發展,與教師的職業精神背道而馳,非常有必要加強鄉村教師的師德建設。
三是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加強鄉村教師的師德修養,隨著城市不斷發展,農村70%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常年父母不在身邊,他們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品質,農村地域的差距和農村現階段的生活水平差距,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教育對他們有著重要影響。作為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是鄉村學校的教育主體,有引導農村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重大任務。所以,必須加強鄉村教師的師德建設。
第三,新時期鄉村教師建設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現在的教師不敢管學生,不想管學生。究其原因,與當前社會缺乏尊師重教的基本風氣有關,所以,為了促進山村農村的師德建設,應該加強社會尊師重教氛圍建設。各級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師德宣傳力度,廣泛宣傳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展現人民教師奮發進取、忠誠奉獻的風貌,引導廣大教師向模范學習,并且落實各種政策,提高教育,改善教師的基本條件,在全社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尊師重教的氛圍,促進教師師德建設發展。
二是注重建章立制的良性機制。師德建設靠教育引導要靠政府的政策,也要靠自律,同時還要靠他律。中共中央出臺的教師隊伍改革發展意見,明確提出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的常態化。首先要建立輿論機制,對國家法律和中小學教育進行及時監督,充分發揮規范、監督功能,既設立光榮榜,又設立曝光臺,讓師德高尚者揚眉吐氣,叫師德低下者心存愧疚。其次建立評價機制,科學的設置評價細則,用具體的行為指標考核教師的師德,讓教師有行為的參照物,明白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可以做,促進自我發展。然后建立獎勵機制,把師德建設與教師培訓、資格認證、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有機結合情況,形成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最后建設師德的活動機制,什么是活動機制?因為師德建設不是一個空頭的口號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很多活動,通過老師親身的體驗、參與,才能達到效果。所以,應該結合鄉村地方的人文和社會經濟的特點,經常性的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體驗式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心靈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震撼他們的靈魂,進而在思想上理論上、行為上提高師德水平。
三是凸顯以人為本的建設原則。我們一般談到師德就是老師不能做這不能做那。教師也是人,是學校教育最大的資源和財富,學校管理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首先,建立民主科學的師德管理體制,為老師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平等的工作環境。其次,貫徹落實報告中規范用人行為,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精神,讓教師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心情順暢的建功立業,從而自覺提高師德。最后要保障鄉村教師的合法權益,減輕壓力的時候更多人文關懷,最大程度解決他們生活中實際困難,保障合法權益,建立教師法律支持。
四是加強師德為核心的教師培訓。一方面要全力開展師德的培訓,首先把師德作為教師培養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把它貫穿到培訓的體系中。其次是創新師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把師德教育作為新崗教師和在職教師職務培訓的必修課程和重要的內容,改變以往說教式的灌輸的形式。倡導卓有成效、形式多樣的參與式、體驗式的培訓方式。另一方面要把教師的工作成就與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一個人思想改變,一個人行為改變不可能凌駕于環境之外,必須和農村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開展有利的師德培訓。此外,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應該作為抓師德建設的重點。農村留守兒童和家庭教育主要是依靠班主任,班主任的師德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抓好班主任這個主要的群體。
總之,在新時期新形勢上,師德建設更為重要,神圣的職業更需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教師培訓是師德加強的主要抓手,我們應該義不容辭的加強師德建設,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四有”好老師。
作者:唐明 單位:重慶市梁平教師進修學校
- 上一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電力農網工程管理措施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