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校園欺凌問題及規避策略

時間:2022-12-24 09:21:28

導語:幼兒校園欺凌問題及規避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校園欺凌問題及規避策略

摘要:近年來我國幼兒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生,特別是因幼兒教師師德失范而誘發的校園欺凌事件更為引人關注。幼兒時期是人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幼兒校園欺凌事件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對預防幼兒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幼兒時期;校園欺凌;師德失范;師德建設

2016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對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這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對校園欺凌進行治理的要求。隨著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關注校園環境與校園安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學習生活氛圍,成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追求。近年來,幼兒園教師因師德失范而引發的校園欺凌事件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加大幼兒教師師德建設力度對科學規避校園欺凌現象格外重要。

一、幼兒教師因師德失范而誘發的校園欺凌事件舉隅

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學生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1]欺凌包含身體、言語、關系、網絡各個層面的攻擊。[2]校園欺凌以身體和言語欺凌方式為主。身體欺凌是用身體力量、動作實施的行為,如踢、打、抓、推搡、搶奪物品和敲詐勒索等;言語欺凌是用語言實施的行為,如威脅、戲弄、辱罵、嘲弄和起外號等。近年來針對校園欺凌問題的研究較多,但多從中小學生作為校園欺凌受害者角度入手,探討學校、家庭和社會綜合治理機制,而對幼兒教師作為欺凌者對幼兒實施的欺凌行為問題的觀照不足,幼兒教育誘發的校園欺凌成為相關研究的一大空缺。不斷出現的因幼兒教師師德失范誘發的校園欺凌事件充分說明當前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勢在必行。校園欺凌現象雖多發于中小學校,但近年來發生在幼兒園的校園欺凌現象屢見不鮮。2017年11月22日晚開始,有十余名幼兒家長反映北京市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國際小二班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喂不明白色藥片,并提供幼兒身上有多個針眼的照片。這是一起典型的幼兒教師對幼兒實施的校園欺凌事件。后經公安機關調查表明,該案件系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一名教師因部分幼兒不按時睡午覺而采用縫衣針刺扎的方式來“管教”幼兒。這種管教方式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事件公開后民憤極大,涉事幼兒教師雖受到相關部門懲罰,但其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壞。2016年6月,長春市啟迪幼兒園一名女幼兒教師拽著一名小男孩的脖領,將男孩摔在了旁邊的一個小板凳上。男孩爬起來后這名幼兒教師又將男孩拎了起來,將孩子摔到地板上,場面充斥暴力,讓人不忍直視。2016年4月,網上流傳一條幼兒教師虐打幼兒的視頻資料。視頻顯示,呼和浩特市金橋啟辰藝術幼兒園一名年輕女幼兒教師先用腳踢倒幼兒,隨后用手反復推搡其頭部和上身。幼兒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如果這些事件不及時制止,將會給幼兒一生的發展造成心理陰影,并可能由此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甚至出現危害社會的事件。這些以幼兒教師為主體的校園欺凌事件警示我們應當積極關注幼兒教師的師德建設問題,科學防范幼兒園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二、幼兒教師師德失范所誘發的校園欺凌事件成因分析

(一)幼兒教師自身的原因。幼兒園出現教師欺凌幼兒,對幼兒施以暴力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兒教師入職門檻偏低,缺乏科學的監管機制,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幼兒教師存在自我學習能力偏弱和素質偏低的問題,教學和管理經驗不足,常常濫用教師職權,采用不恰當的方式管教幼兒,呵斥或者體罰幼兒。也有部分幼兒教師法律意識淡薄,對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學習不夠,對幼兒的基本權利缺少清楚的認識。這導致幼兒教師在欺凌事件中不知道已經侵犯幼兒的權利,或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觸犯法律。[3]還有部分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經意對幼兒的身心造成傷害,幼兒的身體健康和人身自由等權利受到侵犯,幼兒教師便成為校園欺凌的主角。同時,幼兒教師面對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多重壓力,如果幼兒教師缺乏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將自身的消極情緒帶入幼兒教學環節,不僅會影響教學效率,而且也可能導致校園欺凌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二)外因對幼兒教師的影響。首先,部分幼兒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教師可以隨意處罰學生,并將此種行為看作是教育學生而不是欺凌學生。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幼兒教師需要更耐心地教育和指導他們。同時,幼兒可能會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逆反階段,因此幼兒教師對其的教育和引導難度加大,幼兒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極易產生心理問題,無法很好地管理幼兒和對幼兒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由于將處罰幼兒看作是一種正當的管教方式,幼兒教師在幼兒犯錯后處罰幼兒被認為是負責的表現,導致部分幼兒教師行為出現偏差,在教育過程中打罵幼兒,給幼兒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大大增加幼兒教師師德失范的概率。其次,由于法制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導致現有的法律法規難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雖然存在,但是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定位出現偏差,認為懲罰的出發點是更好地管理幼兒,不在意是否手段過激,是否采用了欺凌行為。而且法律對部分幼兒教師不良行為沒有明確界定,幼兒教師師德失范的行為未受到懲罰,也未及時糾正。部分幼兒教師出現欺凌幼兒的行為之后,社會輿論傾向認為幼兒教師管理幼兒無可厚非,多數欺凌事件最后平和消解。最后,幼兒園的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考評機制不完善,缺乏明確的評價機制,幼兒園往往忽略職稱評定、教學評獎和干部任用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導向作用。此外,當前我國處在新的社會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價值取向出現了新的變化,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趨向。[4]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特別是由于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天然趨利性,人們會把個人的成敗和得失用經濟指標來衡量。幼兒教師目前的薪資狀況比中小學教師低,這強烈地沖擊著幼兒教師群體,部分幼兒教師以新的社會視角來觀察自己和他人,并以新的價值標準來分析和衡量自己的相關利益分配,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成是謀取私利的手段,過分看重個人利益而改變了原有的職業價值取向,實踐中表現為違背師德,缺乏教師自我奉獻的高尚品質,在管理幼兒過程中自然缺失責任感而出現許多問題。

三、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有效規避幼兒校園欺凌現象的對策

加強師德建設是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是建設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是改進教風學風的重要手段,更是當代社會道德風尚建設的必要內容。[5]幼兒時期是人接受啟蒙教育的階段,幼兒教師是幼兒接觸的第一批教師群體,幼兒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師德建設的視角入手,關注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幼兒教師對幼兒校園欺凌現象的認識,使幼兒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是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基礎。(一)注重幼兒教師師德水準的自我提升。第斯多惠所說:“教師必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促進真正的文化教育事業,進行終身自我教育,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什么會超越這種神圣的職責。”[6]幼兒教師要規避師德失范,必須注重提升個人師德素養。幼兒教師需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注重科學訓練,規范與約束自己的教學行為,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特別應當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采用合理的管教方式,言語上不辱罵和嘲笑幼兒,行為上不體罰幼兒,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的和諧關系。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的表率,因此幼兒教師說話要文明禮貌,待人處事要積極樂觀。幼兒在教師文明言行的感染下能夠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自然會減少粗魯的言語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幼兒教師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這也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預防和遠離校園欺凌,幼兒教師要系統地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依法執教的能力。幼兒教師要科學把握和正確發揮自己管理學生的權利,清楚認知幼兒教師和學生的義務與權利。(二)重視外部環境對師德建設的作用。師德建設不能僅僅只有“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尊重家長”等抽象化和口號化的道德訓令。道德不能止于言說,它需要用行動證實,把抽象化師德轉向實踐性師德。[7]在幼兒教師注重自身努力的同時,我們要重視外部環境對幼兒教師師德建設的作用,將幼兒教師師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幼兒園要加強幼兒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重在建立規范的引導機制,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措施,教育和引導廣大教職工履行崗位職責,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和作風建設,大力提高幼兒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水平。[8]幼兒園建立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考評機制,可以將師德師風考評與教師的職稱評聘、教學評獎和干部任用等掛鉤,對于違反師德標準的教師,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做到獎懲分明和客觀公正,使師德師風監督公開化、社會化和制度化。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的規范管理和科學引導,增強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幼兒教師樹立身正為范、為人師表的自律意識,讓幼兒教師明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此外,學前教育領域要真正促進師德教育的長足進步,一方面,師德教育政策需要不斷改進,要立足于專業的角度,結合學前教育專業性組織的力量,諸如各種形式的教師委員會和教師協會等專業性組織,通過多種形式的專業研討,保證師德教育政策能真正契合師德建設的要求;另一方面,社會要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師德實踐,在社會實踐與個體實踐層面夯實師德教育的實踐基底,以此推動社會生活實踐價值取向的整體轉變,摒除功利主義思潮的影響,實現人們對道德的全面重視。[9]

總之,幼兒教師是幼兒在幼兒園生活的直接參與者,對幼兒的言行有著直接的影響。解決幼兒教師的師德失范問題,應當從師風建設抓起。對幼兒教師作為欺凌主體的現象及時治理,可以有效遏制幼兒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當然,幼兒園欺凌的防治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形成合力,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構建秩序井然、和諧友愛的幼兒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李純青,解孟林.校園欺凌的應對與預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6.

[2]孫時進,施澤藝.校園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學的視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2):51-56.

[3]黃戈.幼兒教師師德失范的原因與對應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7):100-102.

[4][5][8]趙培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J].中國高等教育,2013(Z2):66-68.

[6][德]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袁一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5.

[7]王凱.近年來我國師德觀念發展的三大趨向[J].中國教育學刊,2013(1):49-52.

[9]傅淳華,杜時忠.論當前師德教育的困境與超越———基于教師道德學習階段性特質的反思[J].教師教育研究,2016(3):13-17

作者:曾春燕 康釗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