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段小學生數學研究
時間:2022-10-29 10:58:00
導語:高年段小學生數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高年段小學生是數學學習主人地位的闡述,提出課改應倡導的“自主式”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以“五個注視”的方法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探討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是數學課堂的主體”“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課改倡導的“自主式”教學是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的教學方式,它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新理念的完美體現。它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風格,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適當幫助,學生由此而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與人格。如何落實新的教學課改精神,才能真正確立“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地位?本文就圍繞“五個注視”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以供同行參考。
一、注視激發“小主人”自主學習的心態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為此,做到“兩個善于”:其一,善于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學習的心態。激發學生自主獲取學習信息的強烈欲望,引導學生自主求知探究。其二,善于設計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自主的思維方式。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是數學思維的魅力所在,在自主探索中,學生才能自始自終保持當學習的主人的心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教師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板書:5、50、500。問:“誰能聯系這三個數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一位學生提出:“能在這3個數的后面加上適當的單位名稱后,再用等號連接嗎?”教師肯定這個問題有意思,“誰能回答?”學生積極思考后,有的說: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說:5元=50角=500分……。教師肯定后又問:“誰能加上同一單位名稱的,將這3個數用等號連接起來?”學生回答:5米=5.0米=5.00米……進而教師適時導入“5米、5.0米、5.00米……這些數量為什么相等?”教師采取師生互動,層層設疑的方法,讓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自主獲取的心態,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之中,品味當數學學習的小主人的無窮奇妙。
二、注視培養“小主人”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課改的核心理念。數學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更要關注人文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斷言:“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是實現一種主動的、自主化、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的特殊傾向。它體現在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它影響學生的一生。
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四個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一是,課前預習的習慣。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讓學生了解預習的目的、任務、方法和注意事項;記錄預習中所遇到的困難。二是,提出問題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把“你今天學到什么知識?”轉變為“你今天向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三是,應用知識的習慣。鼓勵學生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實現生活數學化。四是,自主解決問題習慣。教師要做到“五不”,學生能發現提出問題的,教師不指點;學生之間互動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不講解;學生能總結的,教師不暗示;學生能進行操作活動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辯析、判斷的,教師不表態。以這樣的自主式教學,突出“學生是學習數學小主人”的地位。
三、注視強化“小主人”自主學習數學化的體驗
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說過:“體驗性策略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自主的體驗,用自主的思維方式主動地參與,讓學生在經歷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獲得關于數學的直接的、間接的經驗。”學生獲得數學化體驗有六種渠道;一是在直觀觀察中獲取數學化的體驗;二是在操作實驗中獲取數學化的體驗;三是在分析推理中獲取數學化的體驗;四是在猜測驗證中獲取數學化的體驗;五是在排疑解難中獲取數學化的體驗;六是在強化訓練中獲取數學化的體驗。例如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采用“摸、量、議、比、理”等方法,增強實現問題數學化的體驗。讓學生閉上眼走進一個圓柱體模型,摸一摸圓柱的上面,下面,側面各是什么形狀;量一量圓柱的高,圓柱底面半徑或直徑。議一議圓柱形物體的特征;比一比圓柱的實物與大腦中的圓柱體以及繪出的圓柱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理一理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讓學生主動地經歷由實物→模型→符號形式化的數學化的過程,逐步獲得真切的體驗。
四、注視“小主人”自主學習的交流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自主合作學習可以落實五個學會:即自主合作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取長補短,學會評價。我們重視把教學課堂變成學生合作交流的場所。切實做到六要:一要合理安排,優勢互補;二要多向交流,溝通信息;三要創設時機,科學設計;四要發揚民主,生生互動;五要相機誘導、適時評價;六要授予方法,學會合作。例如教學“比較分數大小”時,先出示25和35、34和35,問能說出每組數中誰大,根據什么?討論有位學生反問:“在比較兩個分數時都一定是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數嗎?”教師肯定這種想法新穎獨特。有位學生說兩個或幾個分數還可能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況,教師鼓勵說這種想法是一種創新。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自己討論,自己解決,以23和34為例,學生在小組討論,動手畫圖交流得出四種方法:第一種:與1相比。第二種:可以化成小數比較。第三種:畫圖比較兩幅長方形直條的陰影部分分別表示23與34,比較得34>23。第四種: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因為23=812,34=912那么23<34,教師根據各組匯報,再組織學生討論,提出最佳方案,這樣,以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當學習數學的主人。
五、注視發展“小主人”自主學習的個性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杰斯說:“個體在他們自身內就具有自我理解的巨大資源。”課改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首先,創設學生開放、和諧、自主參與的教學環境。課堂做到創設五種開放的自主的空間。其一,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自主空間。其二,創設反思的自主空間。其三,創設選擇學法的自主空間。其四,創設探索問題的自主空間。其五,創設學生評價的自主空間。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和諧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其次,尊重學生人格,滿足自主求知的心理需求。創設學習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用多種思路解決問題;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出示信息:“飼養場養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是白兔的15,黑兔和白兔各有多少只?”教師提出:誰能根據這條信息提出新思路新解法?頓時,學生氣氛濃厚,情緒高漲,爭先發言。有的說:把白兔的只數看作單位“1”,黑兔的只數就是15,解法是:白兔:18÷(1+15)=15(只),黑兔:18-15=3(只);有的說:可以把“黑兔是白兔的15”理解為“黑兔和白兔的比為1:5”,解法是黑兔:18×11+5=3(只),白兔:18×51+5=15(只)。有的學生說:可以把“黑兔是白兔的15”理解為“白兔是黑兔的5倍”,解法是:黑兔:18÷(1+5)=3(只),白兔:18÷(1+5)×5=15(只),有的學生說:“可以把黑兔是白兔的15”理解為:白兔為x只,黑兔15x只,用列方程解。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成就感、成功感,體會到當學習數學的小主人的樂趣。
- 上一篇:數學史在高等數學教學運用
- 下一篇:數學教育再創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