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大學陽光體育當前問題及路徑
時間:2022-11-21 10:19:15
導語:小析大學陽光體育當前問題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
1、蕪湖市高校大學生對陽光體育的了解程度通過對蕪湖市各高校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陽光體育非常了解的占10.7%,基本了解的占20.0%,了解很少的占40.3%,還有29.0%的學生對陽光體育不了解。大部分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了解處于了解很少和基本了解狀態,只有極少數學生不了解或是非常了解陽光體育。對陽光體育這個知識概念的普及還不到位,那么學生的意識都不到位,還從何談起讓學生參加陽光體育活動。這種現象表明蕪湖市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得并不理想,尚需加強和系統地規劃實施。
2、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項目的分布調查數據顯示,男生更喜歡劇烈的運動項目,而女生更喜歡身體接觸少、運動強度小的項目。另外跑步和散步雖然相對其他項目比較枯燥,但它可操作性強,對場地要求不高,易于實行,而且技術動作簡單,健身效果佳,在高校的體育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籃球以它自身的魅力在大學生的心目中無論男女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羽毛球和乒乓球由于對場地要求不高,而且對抗性低、趣味性強,在大學生中尤其是女生無論在喜歡程度上還是在參與率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和平均時間調查數據顯示(表3):每周活動頻率處于較低水平。平均參加體育活動3次或以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1.6%,每周只進行2次的占14.8%,1次的占20.0%,而每周參與1次以下的人數有43.6%。其中女同學每周鍛煉一次以下的竟高達61.8%,明顯高于男同學。主要因為女生還只是停留在被動地參與學校規定的體育活動進行鍛煉,并沒有形成一種積極的鍛煉行為,這與女生怕苦怕臟的習慣有關。另外,男女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總體不足,這種現象表明蕪湖市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令人擔憂。從投入的時間方面分析,通過表4可以看出,有54.9%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投入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下,有9.1%的同學每次參加體育活動僅在5分鐘以下,達不到陽光體育運動提出的“保證每個學生平均每個學習日有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的要求,其中女生有29.6%的在5-20分鐘,更低于平均時間,各高校對這一現象應給予注意,多為女生開設一些例如健美操、集體舞、劍術等韻律性強、有美感的課外體育運動輔導項目,以激發她們鍛煉的積極。
4、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段從數據上看蕪湖市高校大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主要集中在16:00-18:00和18:00以后這兩個時間段,8:00以前這個時間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很少,主要因為學生意志薄弱,缺乏自主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而在18:00以后這個時間段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女生比例比男生多,在16:00-18:00這個時間段進行鍛煉的大學生男生比例比女生多。學校有關部門應統籌安排,特別要加強8:00以前這個時間段的體育活動的安排,提高學生的鍛煉效果。
(二)制約大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因素
1、外部因素從表6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的因素是學校缺乏場地器材。男生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主要是球類運動項目,這些項目的開展需要足夠大的場地和足夠多的器材;而女生更喜歡健美操等項目,這些項目專業性比較強,需要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和專門的場地。40.3%的學生認為學業緊張而影響其參加體育健身活動。這并不是主要因素,大學生活學生自主時間較多,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另外有10.3%的女生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今后學校要重視培養女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她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
2、內部因素制約個人參加體育運動的因素追根究底還是自身的惰性。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自身惰性”的形成有許多內在的原因,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缺乏對學生吃苦思想的教育和培養,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夠;另一方面也說明家長對學生的生活教育和吃苦精神教育也很欠缺。學生主體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是使這一運動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結論
(一)蕪湖市各高校大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不足,缺乏體育鍛煉和健康意識,沒有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學校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不夠,落實不夠具體,使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打了折扣。
(二)蕪湖市各高校大學生選擇的活動項目不均衡,學生參加的都是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缺乏創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
(三)無論從參加的次數還是從投入的時間上看,與國家要求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大學生運動的時間沒有得到保證。
(四)大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多集中在傍晚和晚上,早晨很少,且都是與同學一起鍛煉和參加集體組織的體育活動,個人獨自鍛煉的比較少。
(五)制約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學校缺乏足夠的運動場地和器材,內部因素是自身的惰性,缺乏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三、建議和策略
(一)健全領導機制。成立地方高校聯合督導組,定查、抽查各高校陽光體育運動落實情況,并上報管理部門,作為評比、獎罰、年度專項經費申請的重要條件。
(二)更新組織管理觀念,學校和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宣傳資源,大力宣傳陽光體育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如:通過網絡、海報、宣傳手冊、課堂教學、知識競賽等方式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達標爭優、強健體魄”、“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喚起全校師生對健康的關注,大張旗鼓地宣傳陽光體育對自身及社會的的好處,引導廣大學生自覺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校成立“陽光體育運動”指揮中心,負責統籌管理,大力推進“人個體育”、“小組體育”、“寢室體育”、“班級體育”與傳統的“學院體育”、“校際體育”協調發展。
(三)創新校園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形式,大力挖掘“生活體育項目、職業體育項目、游泳體育項目”,做到“人人有體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校校有體育特色”。
(四)高等院校體育主管部門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時,最好把統一組織管理和積極鼓勵學生獨立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相結合,學校有關部門應加強8:00以前這個時間段的體育活動的安排,提高學生的鍛煉效果,逐漸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五)合理安排好活動時間,保證活動有效地開展。高校的“陽光體育運動”目標要根據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大學生身體、心理狀況做相應調整,建議目標制定為“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不少于45分鐘,中等運動度。每天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晨跑,時間為15分鐘左右,距離不少于一千米”。
(六)廣開渠道,解決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缺乏的問題,良好的體育場館與豐富的健身器材是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物質條件。首先,學校要合理安排建設資金,加大對體育的經費投入,加快體育場館建設,適當新建、改建或擴建一批體育場館,增加器材的配備;其次要利用現有資源合理調配器材場地的利用,使其達到最大化的使用率。
(七)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完善學生的考評體系。學校要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過制定措施,加強對學生健康行為的監督、教育,使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改變那些不良習慣,同時建議高校應恢復正常的早操制度,通過早操組織學生開展廣播體操、太極拳或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和體質健康達標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方面,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陽光體育活動。
作者:邱國鑫張振華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衛生改革發展工作要點
- 下一篇:衛生局醫改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