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目標現狀與展望
時間:2022-12-24 08:50:00
導語:體育教學目標現狀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等,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歸納與整理,分別從概念與內容、分類和特點、改革和發展過程、教學中存在問題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與實施五個方面進行系統論述,以期理順體育教學目標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建立合理、有效的體育教學目標體系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教學目標;研究現狀
體育教學目標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綱要,只有清晰地明確了體育教學的目標,才能有清晰的操作思路和有效的教學效果。進入新世紀以來,學者對體育教學目標的探討十分活躍,然而缺乏系統的梳理與歸納,使之眾說紛紜,各抒己見,從而不利于有效地指導學校體育的教學實踐。為此,本研究通過查閱中國期刊網和維普資訊網,搜索出1998年以來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相關文獻七十余篇,通過對其閱讀與分析,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研究現狀進行了歸納,以期理順體育教學目標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為建立合理,有效的體育教學目標體系提供參考和依據。
1.體育教學目標的分類和特點
1.1體育教學目標的分類。關于體育教學目標的分類,也有一些學者進行了闡述。韓桂鳳等[1]闡述了布魯姆和海德洛特的體育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布魯姆把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三類,而海德洛特在前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即“增強體質目標”。在體育院校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中,除了以上兩個分類理論外,還提出了加涅和鶨田轈一的教學目標分類,加涅提出“對教學目標的分類,也就是對學習結果的分類”,他提出了五類學習結果,即智力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度。鶨田轈一提出把教學目標分為三類,即基礎目標,提高目標,體驗目標。以上是國外的學者對體育教學目標的分類。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對體育教學目標分類進行了研究。其中韓桂鳳等[1]在文獻中提到“中國《教育大辭典》中將體育教學目標分為四類:1)認知類,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規律,培養思維能力。2)技能類,包括行為、習慣、運動及交際能力。3)情感類,包括思想觀點和信念,如價值觀、審美觀等。4)包括應用前三類來解決社會和個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學校體育學》中,編者闡述了吳志超等人的分類和《課程標準》的分類,前者依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把體育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技能技術和情感三個領域,并在主層次基礎上,分別分解出亞層次。在2001年編訂的《課程標準》中,編訂者將體育教學目標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1.2體育教學目標的特點。韓桂鳳等[1]等都認為體育教學目標的特點是:“預期性、系統性、層次性、可行性、靈活性”;在體育院校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一書中,編者對體育教學目標的特征的闡述為“預期性,結構化,具體化,靈活性”;而岳輝[2]對體育教學目標特點的闡述則是:“任何階段的體育教學目標的規定、發展和變化都是要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關的,都要服從、服務于社會的需要,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體育教學目標涵蓋了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具有統一性,從而制定了統一的教學體系;體育教學目標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中的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基本途徑之一,在任何階段增強學生體質仍是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首要目標。體育教學任務是體育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完全符合全體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而于開峰,姜玉澤[3]也提出了體育教學目標具有一下幾個特征:波動性、多元性、具體性、層次性、超前性等。
2.體育教學目標的演變過程
在所查閱的文獻中,大部分學者對體育教學的發展過程持相同的觀點,他們普遍認為體育教學目標經過了以下幾個過程的發展:1956年3月我國制定了第一部全國統一通用的《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大綱確定了中小學體育以“全面鍛煉身體”,“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做好準備”為目的任務。1961年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十年制《小學體育教材》和《中學體育教材))(教師用書)。《教材》在“說明”中強調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參加生產勞動和準備保衛祖國”。1978年大綱確立了體育教學的一個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保衛者”,確定體育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是:“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鍛煉的實效性,把掌握運動技術與發展身體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對身體鍛煉價值高,動作簡單,實用性強的教材做出了‘課課練’的規定”。1986年的大綱把“促進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幾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奠定基礎”,“成為祖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保衛者”,作為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三項基本任務中首次提出“終身體育”和滿足學生“生活娛樂”的需要。1992年大綱確定體育教學目的是“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從我國歷年體育教學目標的演變,可以看出具有如下特點:第一,體育教學目標的演變反映了每個時代教育改革的特征。第二,從忽視個人價值或者說很少考慮到個人價值到對個人價值的重視。第三,由于在忽視個人價值的大前提下,我國教育多年來存在著“見事不見人”的現象,注重知識灌輸,而不問教育對象的“無人的教育觀”早在六十年代在蘇聯就遭到了來自心理學家的指責。我國體育教學目標中雖然已提出滿足學生“生活娛樂”和“發展學生個性”,但沒有明確提出心理教育這一目標,這是我國體育教學目標制定不足的地方,也暴露了在一定條件下的歷史局限性。
3.體育教學目標中存在問題
韓桂鳳等認為體育教學目標的理論與實踐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教學目標”的語詞表述混亂,“目標”、“目的”、“教學任務”、“教學要求”不分,混著使用。概念界定不清晰,易引起教學行為上的混亂;2)層次不清,教學目標上下層關系不分,經常用體育教學課程目標代替課時目標;3)教學目標制定的大而全,用詞模糊,缺少可操作性和實現的可能性;4)輕重、主次區分不清,對教學目標的分類較為模糊;5)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沒有太大的差別,小學與中學、中學與大學之間的教學目標差別不大。宋會君[4]認為體育教學目標存在著困惑,分別是:1)“增強體質”的困惑與反思;2)培養“三基”目標的困惑與反思;3)培養“道德品質”目標的困惑與反思。姚蕾[5]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體育教學目標提出了質疑和反思,它們是:1)處理好學校體育的目標和體育教學目標的關系;2)體育教學中培養“三基”的目標;3)如何使教的目標轉換成學的目標;4)如何看待體育教學中的多目標。新課改頒布之后,通過對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王健[6]認為傳統的體育教學目標存在著下列問題:1)過于注重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所培養出的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2)過于注重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致使學生難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3)過于注重社會價值,忽視個體價值,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此同時,陳月佩[7]也提出了體育教學目標存在的誤區,她認為:“目標存在的誤區是體育教學多功能目標的弱化,傳統教學模式和技術教學任務的限制,教學評價方法的誤導。”4.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在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上,蔣月琴[8]認為“在具體擬訂教學目標時,主要應回答下列4個問題:1)學(教)什么?(內容:知識、原理、方法、技能……);2)為什么學(教)?(價值:身體、心理、道德、個性、興趣、態度、情感……);3)以什么方式學(教)?(手段:練習、游戲、比賽、組織活動、獨立活動……);4)學(教)到什么程度?(效標:量、強度、時間、質量、行為表現……)。同時還應遵循以下操作原則:超越性原則,具體化原則,手段匹配原則,針對性原則。”王健[6]認為在體育教學目標中應該突出強調的是“態度(興趣)”、“習慣”、“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以及“經驗”的重要性。這是因為:1)體育態度和興趣的培養是未來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2)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養成在體育教學目標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加強;3)體育教學目標中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4)確立“經驗”在體育教學目標中的位置。許多學者都提出了確定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其中韓桂鳳和張紅[1-2]論述得較為明確具體:“1)教學目標的描述一定是學生可以觀察到的學習行為,而不是教師的授課行為;2)教學目標的行為水平要符合學生實際,應表明要求學生完成的最低標準或失誤率是多少;3)設定課堂教學目標要以運動技能為主導和前提,兼顧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的實現;4)課堂教學目標可有一個或幾個,但每個教學目標都應是具體、明確的,都應清楚地表述出學生的學習行為、完成條件和達到的程度;5)教學目標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韓桂風,張紅.關于體育教學目標層次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3(12):28-32.
[2]岳輝.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及其價值取向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71-76.
[3]于開峰,姜玉澤.現代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06(3):102-105.
[4]宋會君.體育教學目標的反思與整合[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O04,25(1):104—106.
[5]姚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學目標內容與評價的回顧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4,24(1):35-38.
[6]王健.新課程理念下中國體育教學目標的反思與重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7):38-42.
[7]陳月佩.終身體育與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4):58-61.
[8]蔣月琴.試析擬定體育教學目標的理論和原則[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4(5):78-83.
作者:陳燦 單位: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英語語言教學模式淺析
- 下一篇: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