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時間:2022-01-22 03:10:42

導語: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等,分析新時代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困境,并提出體育產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共享發展等路徑,以助推新時代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體育產業是經濟與體育高度融合的產物,其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在“十三五”期間,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基礎穩步夯實,產業綠色化程度逐步提高,產業帶動作用日益明顯[1],為探索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然而,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體育產業仍以增速發展為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質效發展。因此,山東省體育產業亟需探究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以穩中求進的態度突破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局,因地制宜的選擇發展路徑,對于啟動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加快山東現代化體育強省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1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初探

隨著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持續升溫,不同領域的學者對高質量發展內涵進行了闡釋。在經濟領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及其趨向主要體現在發展的中高速趨向、發展的優質化趨向、發展的美好生活趨向、發展的綠色生態趨向等方面[2];在文化領域,文化導向更鮮明、發展動力更強勁、產業結構更合理、產品供給更優質的文化內涵[5]。在教育領域,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導下,認為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包括創新是第一動力、協調是內生特點、綠色是普遍形態、開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標五大方面[3]。五大發展理念在不同領域學者對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為探索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提供參考,但是以上研究的學科特性較強,與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直接相關的文獻較少。因此應當結合體育產業自身特點,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探索其高質量發展內涵。具體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堅持創新驅動,實現體育產業發展動力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推動產業價值鏈升級,加快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方式;第二,堅持協調發展,實現體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以及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拓寬產業發展空間;第三,堅持綠色發展,實現體育產業與生態環境良性互動發展局面,提高企業綠色發展自覺性,推動建立生態化發展產業體系;第四,堅持開放發展,實現體育產業與國內外產業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拓寬產業融資渠道,提升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第五,堅持合作共享,實現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社會組織、政府部門和國際間的合作及優勢資源共享與互補,提高產業綜合績效,促進共贏局面形成。

2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2.1產業發展基礎環境優良。第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18年山東省實現全年生產總值76469.7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5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641.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7877.4億元[7],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發展高度相關,因此山東省經濟的平穩增長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機遇。第二,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升,2018年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549元,比上年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7元,增長7.8%。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需求層次也在不斷提高,而體育作為滿足人們享受和發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居民對體育需求也越來越大,將助推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三,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山東省體育局《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空間布局、主要業態、重點工程等方面做出了科學部署,其內容與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在體育產業細化業態領域中,冰雪、武術等產業也制定了行業發展政策,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2.2產業發展規模效益顯著。穩定的規模擴張是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8]。近年來,山東省體育產業總產出由2015年的1980.79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2348.01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606.74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770.41億元,總產出和增加值均位居全國前列。《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3500億元。此外,山東省擁有眾多實力雄厚的體育企業,泰山體育產業集團、青島英派斯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企業都在積極探尋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將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2.3產業發展綠色程度明顯。強調,要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發展綠色經濟。山東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受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扶持,其生態化發展程度也在逐漸體現。一方面,山東省積極開展“山東省綠色生態休閑體育活動基地”創建工作,出臺了《山東省綠色生態休閑體育活動基地評定辦法》,為推進體育產業綠色生態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山東省制定了運動場地合成材料系列地方標準,嚴格規范運動場地市場準入資格,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建設毒跑道、毒草坪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積極推廣綠色校園設施,助推低碳體育制造業發展,為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綠色新模式。

3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

3.1產業創新能力不充足。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產業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因[7],在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山東省體育產業在科技創新領域面臨諸多挑戰,體育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有待提高。體育制造業是山東省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許多企業缺乏高新技術研發機構,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投入使用率較低,與福建省、江蘇省等體育制造強省相比較,山東省體育用品制造業整體創新能力較弱,產業價值鏈一直處于中下游水平;在創新型人才方面缺乏體育產業精英人才,難以積蓄后備力量,阻礙了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供給。3.2產業區域發展不協調。協調發展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依據2017年山東省17地市數據,各地市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存在明顯的區域發展差異性。濟南、青島、德州和威海四個地市的體育產業總產出占全省約49.7%。青島市領跑全省,體育產業總產出達到455.89億元。此外,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全省比重(1.06%)的地市僅有5個(見表1)。山東省體育產業總規模雖然在持續增長,但地市之間存在較大發展差距,導致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協調的現象依舊明顯。3.3產業開放共享不合理。開放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山東省體育產業的開放共享道路并不順暢,阻礙了體育產業優化升級。在政府層面,體育產業對外開放扶持政策較為欠缺,管理體制存在行政配置資源的現實弊端,共享保障機制滯后,社會環境有待改善;在產業層面,山東省體育企業開放化程度低,與著名體育企業安踏、李寧相比,對外開放意識不強、海外營銷網絡不健全。與國外體育組織、企業等合作力度不夠,產品競爭力有待提升,互利共贏難以實現。

4山東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4.1堅持創新驅動,實現產業提質增效。4.1.1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首先,增強創新意識,體育產業應貫徹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堅持體育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家隊伍,推動體育企業積極開展自主科技創新和科技合作;其次,加大創新投入,山東省體育企業應加大對研發工作的資金投入,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加快布局建設創新創業共同體;最后,培育創新型人才,山東省應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科研機會,開發創新潛能,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專業人才,打造創新型人才聚集地。4.1.2推動價值鏈創新升級。首先,加速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體育制造業應加快研發中心建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等,引進創新人才,提高產品質效;其次,推進體育服務業升級優化,繼續擴大體育服務業優勢,積極培育新業態,如競賽表演、體育醫療、體育養老等,提高服務質效;最后,促進體育產業價值鏈整合,合理配置人、財、物、信息等各種資源,出臺激勵政策,使體育產業價值鏈上各要素實現合理的分化與整合,推進體育產業市場化進程,滿足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4.2堅持協調發展,實現產業平衡統籌。4.2.1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首先,政府應實行差異化的體育產業區域發展政策,針對各地市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財政投入、市場準入及投資融資等優惠措施,加快實現各地市體育產業優勢互補;其次,大力發展各地市特色優勢體育產業,如泰安市應依托特有的旅游資源,打造泰山國際登山節賽事品牌,鼓勵以體育觀賞、競技參與和運動體驗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行為,不僅可以促進當地體育產業發展,還可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動經濟增長;最后,對于濟南、青島、德州等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市,應發揮產業領先優勢,加快體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輻射力,帶動其他地區協調發展。4.2.2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首先,山東省應出臺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扶持政策,鼓勵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為融合發展建言獻策,營造良好的體育產業融合環境;其次,依托山東省旅游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體育與旅游、健康等產業的融合,完善配套服務、豐富宣傳渠道,打造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滿足消費者多元體育需求;最后,積極推動數字化體育建設,通過“互聯網+體育”方式打造體育產業交易平臺,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知名度,形成體育產業融合經濟。4.3堅持綠色發展,實現產業循環永續。4.3.1構建綠色發展機制。首先,實施科普宣傳機制,山東省應利用多種形式,如全國科普日、環保日等普及體育產業綠色生態化知識,加強體育產業綠色發展典型宣傳,增強體育產業綠色發展意識;其次,完善公眾監督機制,政府應及時準確地公開體育產業發展的各類信息,鼓勵公眾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對破壞環境的體育企業的監督和舉報,提高體育企業綠色發展自覺性;最后,健全監管治理機制,政府應建立體育產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制定體育產業綠色清單,建立體育產業問責和考評制度,為體育產業實現循環永續提供保障。4.3.2推動綠色發展方式。首先,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山東省體育產業應探索開發綠色新技術、新設施、新材料等,加強基礎性、前瞻性研究,促進關鍵科技成果研發與轉化;其次,開發綠色生態項目,依托山東省地理環境優勢,體育產業可積極開發綠色海濱休閑體育項目以及綠色陸地休閑體育項目等,構建綠色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最后,打造低碳品牌形象。體育企業可在銷售環節,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向消費者宣傳企業綠色發展理念、體育產品及服務的綠色低碳特性,開發綠色營銷新模式。4.4堅持開放共享,實現產業互利共贏。4.4.1拓寬開放共享發展思路。首先,抓住發展機遇,山東省體育產業應以舉辦國際性體育大會和國際性體育賽事為契機,積極拓展與國際體育組織和國外體育企業的合作領域,促進體育產業開放發展;其次,宣傳優秀企業文化,體育企業通過印刷宣傳手冊、樹立先進典型、加強企業文化培訓與考核等方式宣揚貫徹開放共享理念,促進全體員工形成開放共享的企業觀,為體育產業實現互利共贏打好基礎;最后,完善組織結構,體育企業可設立專門的海外事業部,加強與國際體育機構的交流合作,引進國際精品體育賽事,與國外企業進行資源匹配、技術共享等,共同打造合作共贏的生態系統。4.4.2建立開放共享發展體系。首先,學習借鑒其他省市體育產業對外開放政策,并結合山東省實際情況,制定適合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外開放政策;其次,構建共享保障機制,通過建立體育產業利益補償機制,打造體育產業資源共享平臺;最后,推進市場機制建設,規范體育產業市場秩序,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打破行業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助推體育產業共贏。

5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時期,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和健康產業已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山東省應充分認識到體育產業的重要性,將體育產業列入長期發展規劃之中,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充分盤活社會力量與民間資源,營造體育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在體育產業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方面持續發力,促進體育產業綜合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山東省體育局.山東省出臺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7-07-27.

[2]王永昌,尹江燕.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及趨向[J].浙江學刊,2019(1):91-95.

[3]范周,祁吟墨.深度融合,守正創新:助推新時代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J].出版廣角,2019(9):6-10.

[4]郭月蘭,汪霞.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內涵、邏輯與實踐取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6-11.

[5]山東省統計局.2018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9-03-01.

[6]丁正軍,戰炤磊.新時代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動因與對策思路[J].學術論壇,2018,41(6):93-99.

[7]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4):5-18.

[8]李夢欣,任保平.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及其路徑選擇[J].財經科學,2019(5):26-40.

作者:王靜 單位:山東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