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研究

時間:2022-01-22 03:14:30

導語:新時代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研究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對惠州市殘疾人的需求現狀、供給現狀、政策法規現狀、服務反饋現狀進行了研究,針對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旨在為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提供參考。結果顯示: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存在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水平不平衡,供給主體單一且缺乏多樣性和活力,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總量偏少且缺乏特色,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可執行細則,體育健身指導員嚴重不足且培養體系和等級制度不完善,評價機制不完善缺少殘疾人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問題。

關鍵詞:惠州市;殘疾人體育;公共體育服務

體育公共服務的狀況和水平影響著我國全民健身的水平,也影響著我國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基本公共服務是全體公民都應該享有并參與的,在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進程中,我國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發展明顯滯后。本文對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理論和政策文件進行梳理,了解惠州市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現狀,著重挖掘現階段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旨在為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1概念界定及概況介紹

1.1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概念的界定。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是指以滿足殘疾人的基本體育需求為目的,由公共部門或準公共部門共同提供的,著眼于提高殘疾人的體育身體素質、社會融入和生活質量,既給殘疾人提供基本的體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和保障殘疾人社會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體育環境與條件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行為的總稱[1]。1.2惠州市殘疾人概況。惠州市現有殘疾人口21多萬,占惠州市總人口的4.38%,其中持證殘疾人不足一半。目前惠州市、縣(區)都已建立殘聯組織,共建立殘聯8個,鄉鎮(街道)殘聯已建77個,已建率達100%;已建村(社區)殘疾人協會1043個,覆蓋率100%[1]。惠州市實行殘疾人專職委員制度,現惠州市共有殘疾人專職委員1329名,每個村(社區)至少有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深入一線把殘疾人服務做到家中,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2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分析

2.1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現狀。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包括非經濟性的和經濟性的體育需求,現階段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需求主要是非經濟性的[3]。通過調查得知,惠州市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現狀不容樂觀,組織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總量偏少,且缺乏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服務。由于出行不便和場地器械分布不均等問題,距離街道的康園中心和殘疾人健身示范點較遠,導致獲取體育服務和參與鍛煉不夠便利。雖然大型體育場館對殘疾人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但是殘疾人所需求的健身器材與普通人有所不同,專門可供殘疾人使用的體育器材匱乏,所以很少的殘疾人會去大型體育場館進行鍛煉。大部分的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迫切,已有的體育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不能滿足需求。2.2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現狀。2.2.1供給主體情況?;葜菔袣埣踩斯搀w育服務供給主體主要有市級、區(縣)級殘聯、鄉鎮(街道)殘聯、村(社區)殘協、區(縣)級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康園中心、惠州市特殊學校、助殘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等,政府在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另外,省市級殘聯也正在通過委托購買、招投標等形式向體育社會組織購買殘疾人的相關體育服務工作,使社會組織或者體育公司等來舉辦殘疾人體育相關活動和賽事,以此來培養和發展體育社會組織。如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2019年6月向社會組織購置了群眾性體育服務項目(項目編號:1371-1940GDGH5071),惠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對殘疾人服務的各個方面也在嘗試購買服務,但是目前還沒有購買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服務項目。2.2.2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情況?;葜菔谢緦崿F了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金山湖體育館、江北體育館、金山湖跳水館、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等)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且都有無障礙通道,基本實現了惠州市十三五規劃的任務[4]。根據惠州市實施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目前全市1043個行政村都配套建設了基本的體育健身設施,使惠州市全民健身服務和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數量和種類極少,尤其是針對殘疾人專門體育設施更少?;葜菔鞋F有殘疾人健身示范點11個(包括在建),遠遠滿足不了惠州市21萬殘疾人體育健身的需求,而且這些示范點專門的殘疾人體育健身器材較少,大部分是通用的大眾健身器材,無法滿足所有殘疾人的健身需求。2.2.3殘疾人體育活動情況。研究顯示,相比較不參與體育活動的殘疾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殘疾人具有極強的抗壓能力,他們很少產生失落、困窘、緊張以及生氣等情緒[5]??梢姎埣踩藚⑴c體育活動對于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惠州市殘疾人體育活動內容不多,整體活動次數偏少,普及面不夠?;葜菔懈嗟臍埣踩嗽敢鈪⒓尤粘5捏w育鍛煉,但是對專業的體育競賽、大型體育競賽類等活動興趣不大,應該根據各鄉鎮(街道)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基層殘疾人參與的多樣化體育活動。2.2.4殘疾人體育社會指導員情況。殘疾人的體育鍛煉需要有專業的指導人員,缺少殘疾人健身指導員會阻礙殘疾人體育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惠州市一共舉行了3期殘疾人健身指導員的培訓,培養相關人員僅有200多人,而且大多數是殘聯工作人員或專職委員兼職,很少有社會人員全職或者兼職此工作,所以受過專業訓練的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嚴重匱乏。近些年惠州市各縣區殘疾人體育活動項目顯著提升,但仍不能滿足全市殘疾人群的健身需求,因此未來必須繼續加強對殘疾人健身指導員的培養,希望形成一套完整的殘疾人健身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專業優質服務。2.3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法律法規保障現狀。1990年頒布、2008年修訂和2018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我國專門針對殘疾人權益保障的一部全面而完整的專門性法律文件。還有一些綜合性法律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條規定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體育法》第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方便[6];即將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聾啞人保障法》法律文件是對殘疾人保障法進行補充和更加細化。惠州市關于殘疾人的相關政策文件中有關殘疾人醫療扶持、保險補貼和就業保障等條款較多,有關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條款較少,而且缺乏可操作性明細。如《惠州市扶助殘疾人辦法》中僅提出公共體育訓練場所應免費提供給殘疾人使用,并允許1名陪護人員免費進入該場所。《惠州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惠州市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方案》均提出要施行“全民助殘健身工程”,扶持殘疾人體育團體建設,各縣(區)建成一批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點。《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文件提出要創作符合殘疾人特點的體育健身方法和項目,但是如何實施細則以及達到的標準并未在相關文件中體現。2.4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信息渠道與評價機制現狀。目前只有惠州市殘聯和惠城區殘聯有專門的殘疾人聯合會官方網站并及時更新,其他各縣區殘聯暫時還沒有正式的網站。最早之前主要是通過電話和走訪的形式進行宣傳和動員,現在主要由殘疾人專職委員通過微信群、QQ群和宣傳欄等多種方式宣傳相關體育訊息。網絡信息和宣傳的匱乏,使殘疾人無法了解各項體育活動信息,不利于殘疾人獲取信息,也不利于惠州市各縣區殘聯自身形象的建設。惠州市殘疾人體育服務的相關評價主要是自我評價和上級審核評價,評價指標缺少第三方的評價機制和標準,缺少第三方評價機制則表示缺少公平度評價。

3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3.1殘疾人參與鍛煉的意愿不夠強烈,殘健融合需時間沉淀。由于身體或心理缺陷,導致大部分殘疾人性格孤僻和膽怯,不少殘疾人表示在公共體育設施鍛煉時曾經被健全人鄙視,所以他們不愿意與健全人一同參與體育活動,健全人應接納和鼓勵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不少學者在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研究中提到體育活動的殘健融合,但殘健融合短期內很難實現。首先要讓健全人理解和接納殘疾人,殘疾人才有可能慢慢融入,打通“殘健”(殘疾人和健全人)隔閡,逐步達成無障礙溝通需要各方面努力才能慢慢實現。可見,殘疾融合程度不夠、體育熱情不強烈和個人身心障礙也是導致殘疾人體育項目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3.2供給主體單一,基層殘疾人組織缺乏活力。目前,殘疾人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主要是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且供給方式單一。單一的體育公共服務主體容易使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缺乏活力和效率,應該發動更多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等非營利組織參與進來。惠州市基層殘疾人協會掛靠在村委會或社區,基層殘疾人組織總是依靠上級部門和殘疾人專職委員,對殘疾人體育服務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少主動并創新性的根據本地特點來組織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基層殘疾人組織缺乏活力。3.3有關殘疾人體育服務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除了國家出臺有關殘疾人保障法的法律文件,還包括《教育法》和《體育法》等綜合類法律文件對殘疾人的一些規定性條款外,各地方也陸續頒布了一些殘疾人體育的服務條款。但是這些文件對各部門缺乏約束力,執行起來比較困難,缺乏可操作性細則。如惠州市文件《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對殘疾人可行使的體育權力描述不明細;《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對殘疾人體育服務中的有關指標未作出明確規定,對殘疾人的相關標準不明細,實施起來比較困難。3.4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具有不均等性。由于社會經濟和歷史發展等多種原因,導致殘疾人事業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先進地區與落后地區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均等。由于農村殘疾人的生活狀況相對較差等因素,導致享受公共體育服務水平比健全人低,且與城市殘疾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存在高度依賴政府的情況,同時落后地區為殘疾人體育服務的能力也相對較弱。3.5殘疾人體育社會指導員嚴重匱乏,且培養機制不完善。近年來,惠州市一共舉辦過3期殘疾人體育社會指導員的培訓工作,培養從業人員僅200多人,遠遠滿足不了惠州市和各縣(區)日益增加的殘疾人體育活動?,F階段大部分的殘疾人健身指導員是殘聯工作人員兼職身份,很少有專職或者其他行業的人來兼職,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和培養機制不完善,導致很多專業的健身人才無法從事此項工作。3.6評價機制不完善??茖W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相關職能部門反省和自我反省,更有利于明確各個層面在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中的責任。目前,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評價主要是自我評價和上級審核評價,評價指標缺少殘疾人評價和第三方的評價機制和標準,從而導致公平性評價缺失。

4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對策

4.1供給主體需多元化?;葜菔袣埣踩斯搀w育服務的供給主體可以采用“政府+社會服務型”模式,即以政府為主導,非盈利體育組織和政府購買的盈利性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形成多樣化的供給模式,這樣可以激發供給主體的活力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4.2在殘疾人體育服務水平上進行“精準扶貧”。由于經濟、社會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或者各級地方政府制定和實施政策時存在重視不足、資金不足、人員不足和知識技能不足等問題,導致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也不均等。主要體現在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之間、城市和農村等發展的不均等性。鼓勵在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上精準扶貧,先進地區帶動落后地區,給予資金和組織上的幫助。基層殘疾人體育服務保障將是提高惠州市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的重點和難點。對惠州市77個鄉鎮(街道)各建立1個體育公共服務示范村和1個村級殘疾人示范協會,由市級殘疾直接對接示范村殘疾人協會,給予資金和組織上的幫助。激發村(社區)級殘疾人協會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其作用,然后再由示范村殘疾人體育服務的成功經驗帶動整個鄉鎮(街道),擺脫基層殘協和基層殘聯的工作惰性,提高整個惠州市的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4.3創辦特色殘疾人體育活動。除了廣東省和惠州市舉辦各種大型殘疾人體育比賽以外,殘疾人體育活動總量偏少,缺乏特色。應該增加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建議定期舉辦康園中心趣味體育活動、殘疾人健身周、社區殘健融合體育活動、農村殘疾人體育大會等活動。與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組織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以方便殘疾人參與。4.4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制訂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規范,完善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訓體系。通過對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每年的定期注冊和定期研修,并規定每年或者每周服務時間等,既可以督促殘疾人體育社會指導員經常性的開展工作,也可以幫助殘疾人體育社會指導員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定期組織殘疾人健身指導基本功大賽,可以參考中國健身教練職業技能大賽和廣東省健身教練職業技能競賽的模式和相關比賽項目,結合殘疾人體育健身的特點,融入惠州市殘聯的考核體系,促進殘疾人健身指導員的不斷學習和服務能力的提高。4.5構建目標明確的政策法規支撐體系。目前,惠州市關于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政策文件也不少,但操作性不強。應該構建更加明細、操作性更強的相關政策法規支撐體系,發揮法律在殘疾人體育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為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4.6建立完善的殘疾人體育評價制度與評價標準。定期進行自我評價,以達到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目的。建立由第三方評價評級機構或主管部門組成的專家團隊,對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進行全面評估。加快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建立嚴格有效的評價體系。

5結束語

惠州市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主要有市級殘聯、區(縣)級殘聯、鄉鎮(街道)殘聯、村(社區)殘協、區(縣)級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康園中心、惠州市特殊學校、助殘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等,供給主體主要是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缺乏供給多樣性。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也不均等,主要體現在城市和農村、先進地區與落后地區之間等發展的不平衡性?;葜菔袣埣踩私M織殘疾人體育活動的總量偏少,且缺乏特色。由于出行不便及距離殘疾人體育活動場地較遠,缺乏專業的體育指導,活動內容缺乏特色是導致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少的主要因素。體育法中關于群眾體育和一些地方立法關于殘疾人體育的服務條款針對性不強,對各部門之間缺乏約束力,對殘疾人的相關標準不明細,缺乏可操作性細則,執行起來比較困難?;葜菔袣埣踩梭w育社會指導員總量不足且專業性不夠,無法滿足全市殘疾人體育鍛煉的需求,而且惠州市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培養體系和等級制度不完善。惠州市殘疾人體育服務的評價機制主要是自我評價和上級審核評價,評價指標缺少殘疾人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的機制和標準,缺少公平度評價。

參考文獻:

[1]黃春穎.上海市楊浦區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5.

[2]惠州市殘聯2016年殘疾人事業統計公報[EB/OL].惠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官方網站,2017-04-18.

[3]金梅.我國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研究框架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7,31(3):67-75.

[4]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EB/OL].惠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2017-01-27.

[5]吳卅.美國殘疾人體育組織研究——基于自組織理論視角[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6]魏曉梅.中美殘疾人體育現狀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7]王聰穎.公共服務視角下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培訓課程的設計和實踐[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4.

作者:賈寶童 駱意 林慧 單位:1.惠州學院體育學院 2.廣州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