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下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
時間:2022-06-22 05:21:04
導語:肺炎下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服務如何做到未雨綢繆戰略性持續開展?如何應對重大突發情況積極調整、挖掘資源創造條件?數字資源服務、線上服務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特殊時期的服務如何與正常開放后進行銜接轉換?圖書館員如何保持服務的獨立?如何兼顧一定條件和無條件的靈活切換?如何拓展思路實現服務宗旨?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帶給圖書館嚴峻的課題,疫情使得圖書館服務中的一些問題放大突顯,促生了諸多轉變和亮點。作為閱讀推廣崗位的館員,又當如何作為?如何拓展思路尋求閱讀服務的機會?如何去關愛讀者?疫情帶給圖書館服務的課題,值得認真思考。
1機遇
1.1線上服務脫穎而出。圖書館正常服務時期,入館讀者數量、紙本圖書借閱量是很重要的指標,疫情拉開了讀者、館員與圖書館彼此之間的空間距離,日常服務只能超越空間做選擇和部分實現。北京大學圖書館結合讀者需求與圖書館實際情況,推出“送書到樓”服務,還有一些圖書館提供預約提取服務等,也只是解決個別讀者所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導致大型聚集性閱讀活動無法舉辦,于是線上服務責無旁貸成為主陣地。數字閱讀推廣、線上書展等活動方式恰逢其時,線上讀書活動不斷涌現,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海圖書館攜手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和閱讀馬拉松組委會主辦,338家圖書館共同承辦的線上閱讀活動———2020“我的戰疫”閱讀馬拉松線上快閃賽,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15545位讀者參加。本次比賽用書特意選擇了張文宏醫生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病毒》,在這非常時期,需要閱讀去緩解平復人們的焦慮心情,也希望通過閱讀讓更多人掌握病毒的防控知識[1]。這個案例在創新閱讀推廣模式、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完善線上服務體系、拓展線上活動形式和內容、形成服務特色方面非常具有典型性、示范性。4月23日當天,陜西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荊楚理工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四校聯動,響應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惠涓澈老師的倡議,分別組織線上讀書分享活動,學生踴躍參加。事后,陜西科技大學知行讀書會在其公眾號呈現了活動結果。該活動簡單易行有意義,活動本身就是交流學習,活動產生了讀者書目,活動結果成為同行交流素材、甚至完全可以成為后期策劃書評大賽或讀書交流會等活動的基礎。1.2功能閱讀迫在眉睫。數字資源的開放服務在疫情期間最先得以強化和優化,服務學習科研。各個圖書館充分利用數字資源開展線上活動,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推廣推文層出不窮。然而此時不能局限于常規的閱讀內容和模式,應該保持敏銳注重變革。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有關疫情的消息鋪天蓋地,真假難辨,讓被迫“宅”在家里的人們倍感焦慮;其次,疫情本身引起的生活變化和心理恐慌需要引導和緩解,人們的需求發生變化而且非常迫切,信息素養、健康素養、心靈撫慰等功能性閱讀推廣提上日程;再次,突然出現的空閑時間需要科學合理利用,許多人選擇自我學習充電,提升某些方面的技能或發展某種能力。筆者就高校閱讀推廣的科學發展與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吉久明老師進行深度交流,認同功能性閱讀的理念和定位,而且就專題性閱讀、功能性閱讀進一步探討,認為要不為讀書而讀書,跳出閱讀推廣做閱讀推廣,必須突破閱讀推廣的慣有模式和內容邊界,思考閱讀推廣或者讀書的終極目的,以更宏大的格局,在更宏大的背景基礎上拓展,關注人本身,關注人的現時需求,關注人的未來發展,推廣一切有利于人的能力發展的精進策略和硬核信息。1.3隊伍建設趁熱打鐵。人才是第一資源,關鍵時期尤其突顯。服務應時而動,隨機應變,從不利中轉變思路、轉移重點、轉換方式,尋找或創造有利因素,需要閱讀推廣館員的工作能力和智慧。疫情期間,館員培訓、人才隊伍建設成為圖書館服務迅速轉型跟進之外另一明智選擇。突破閱讀推廣的活動對象和臺前幕后,適時關注、推送宣傳各類館員培訓講座,不失時機帶動一波學習充電的節奏,讓理論學習、案例交流促進閱讀推廣館員自身的進步提升,讓學習之風得以發揚光大,樹立學習型館員的風范,為做讀者活動積攢經驗和智慧。中國圖書館學會面向廣大會員和圖書館工作者免費開放“會員學習中心”系列精品課程,其中有“‘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精品課程[2]。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蔡迎春館長率先開啟職工培訓《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3],后來發展成上海圖書館學會與中國知網聯合舉辦的“公益云講堂———面向圖書館讀者服務館員定制的培訓計劃”,《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與空間建設》在上海市圖書館學會系列培訓中再次推出。山東省高校圖工委、青島大學圖書館與知網合作,邀請閱讀推廣專家王宇女士做《全民閱讀視域下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與方向》講座。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惠涓澈在湖北三新文化第一屆“百社千館萬人讀”暨2020線上全民閱讀活動中,在線直播《閱讀推廣的實踐與思考》講座。這些講座信息量大,材料新穎,有理論高度,又非常接地氣,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指明了方向。
2創新
2.1讀書活動。(1)閱讀打卡。讀書需要引導,需要自律,也需要儀式感。居家隔離的特殊情境下,受外界干擾和誘惑最少,多數人希望能利用這安靜的大好時光讀些書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他們需要有圖書館來組織引導,建立閱讀共同圈,彼此鼓勵學習。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蕓窗共讀•武漢”30天讀書打卡活動,誠邀湖北全省高校學子共同參與,從古今文人筆尖全方位了解武漢,用共讀的方式,認識這座英雄的城市,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4]。活動的策劃者朱麗紅老師說,疫情中很多人對武漢有歧視心理,因此希望借閱讀打卡這種交流,增加大家的自信心。安康閱芽讀書會以承辦方身份參與安康市圖書館、安康市圖書館學會組織的“居家悅讀”活動,并發動安康學院文學創作社、樂友知途俱樂部協辦,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又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學會的活動。指導老師李俠說,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與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在一定空間里進行合作交流,更有利于促進全民閱讀推廣工作順利進行。在戰“疫”的路上,隔離的只有空間,隔不斷的是最美讀書人的情懷和閱讀推廣人的熱忱。有了閱讀打卡,就有了進一步的交流,線上平臺得以豐富和建設,精神家園得以呵護和培育。(2)書目推薦。書目推薦是常見、易行的閱讀推廣方式。疫情期間,抗疫主題圖書推送成為主流,閱讀療愈成為功能性閱讀服務熱點,大多數館都做了相關推薦。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內蒙古民族大學圖書館以閱讀療法調適居家隔離、禁步期間讀者的心理,向讀者深度推薦《病毒星球》、《四個春天》、《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等書籍[5]。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張鑫等合作發文推薦閱讀《花冠病毒》、《活著》、《鼠疫》、《安妮日記》、《傳染病》等[6]。筆者結合自身閱讀,利用網上資料,也做了應景式的閱讀推薦。大概有書的故事、信息素養、人物人生、節日節氣、疫情等幾方面內容[7]。這些針對性的書目基于讀者現實困境和需求,書香抗“疫”,以“讀”攻毒,可以為抗擊疫情增加知識、舒緩情緒,注入信心與力量。(3)主題征文。征文也是常見閱讀推廣形式,主題選取有節日、熱點、重要事件和人物、文化等。疫情之下,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此次圍繞“抗擊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開展的原創征文、海報、故事、攝影作品征集活動,人人有話說,有真情可表達,不用費盡心機去查、去湊、去編。鄭州大學圖書館在此期間舉辦了第二屆“書愈我心影伴我行”征文比賽,要求師生們結合個人學習、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講述對自己起到治愈作用的一本書或一部電影,幫助自己解決了哪些方面的心理問題,如恐懼、焦慮、迷茫、壓力過大、無法專注、沉迷游戲、親人相處等[8]。同時鄭州大學、南陽師范學院還推出網課故事會征集活動,貼近學生實際,人人言之有物。結果放到微信平臺展示,又是交流活動。2.2心理援助。(1)發揮專長服務社會需求。疫情下,人們普遍壓抑,尤其是疫區人們的心理壓力相當大,需要科學合理地釋放。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的張鑫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閱讀推廣彩云之旅團隊的骨干,她積極報名參加襄陽市心理咨詢師協會組織的志愿活動,結合閱讀推廣面向社會開展疫情心理援助服務工作[9]。用閱讀療法幫助市民緩解、消除疫情壓力下產生的不良情緒。筆者曾就心理援助事宜專門與張鑫老師交流,她說,一方面要應答,一方面要找話題,每周帶大眾以閱讀療法視角讀一本書。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咨詢服務,穩人心暖人心聚人心,減少社會焦慮恐慌和失序,為構建理性互助有愛的社會環境盡心出力[10],堅定全社會抗疫信心。(2)善用情懷關照讀者心靈。閱讀推廣不能只局限于推廣閱讀,“讀者雖然只是我們工作中的匆匆過客,而我們可以成為他人生的轉折”。如何去關愛讀者?不能面對面交流,在線即時互動無疑是一種好的選擇。武漢輕工大學負責閱讀推廣的杜桂平老師在3個讀者QQ群上開展成語接龍游戲,分別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無不勝”開頭,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響應。陜西科技大學惠涓澈老師在“同讀一本書”微信群關切大家居家生活過得怎么樣,57人迅速參與,真誠回復。2.3信息抗疫。以專業化服務切入社會熱點,為戰勝疫情提供專業支撐。一是收集與戰“疫”有關的免費資源和開放獲取資源,普及知曉;二是搞好輿情管理和引導,證偽辟謠,提升媒介素養[11]。此次疫情中,假新聞、謠言現象頻發,由此引發“信息疫情”,武漢大學圖書館第一時間在移動圖書館APP上線防疫專欄,匯集權威信息,科普防疫知識,幫助師生讀者在信息洪流中辨別真偽,理性思考[4]。上海圖書館微信公眾號2月22日有條推文,說幾個讀者不約而同咨詢《實證化中醫基礎理論及運用》一書在十年前就預言了此次疫情的爆發,詢問該書上圖是否有館藏?上圖館員用題名、作者檢索了上圖、國圖、讀秀數據庫、OCLCWorldCat數據庫,均無所獲,繼而在知網、維普和萬方數據庫里進行檢索,也并無涉及疫情預測的相關文獻,謠言自破。清華大學圖書館王媛1月26日在她的公眾號“我查查看”推出《如何快速識別疫情新聞中的信息真假》。這些針對性的信息服務充分體現了專業精神下的社會價值社會貢獻。
3思考
3.1宏觀管理。戰“疫”的實踐留給高校圖書館的思考很多,首先是“應急”反應的迅速與否,其次是“應景”活動的開展給力與否,再次是“應對”未來活動資源的儲備與開發持續與否。疫情也是對數字館藏、線上服務的大檢閱。最近幾年數字館藏耗資巨大、數字閱讀推廣勢頭正猛,凝練數字資源的特色和發展數字閱讀推廣的功能性應該是思考的方向。圖書館界一盤棋,各個具體館一盤棋,要能端出菜,還要為讀者能力發展所需。閱讀推廣的成熟活動如書目推薦、主題征文、線上書展、閱讀打卡都開展得不錯,而且能和抗疫療愈結合。閱讀療法的春天到了。安徽大學圖書館館長儲節旺在知網學術大講堂直播平臺為全國圖書館從業人員作題為《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危”與“機”》的學術報告,提出閱讀治愈將成為圖書館服務的重要方向。圖書館還需要承擔更多的信息服務和社會教育的責任,幫助居民提高健康信息素養,做好健康信息類館藏建設,以多種形式開展健康信息服務活動[12]。3.2微觀操作。疫情是對高校圖書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活動保守性與創新性關系處理的深刻觀照。困境在考驗我們的同時,也賜給了我們絕地生長的機會。如何服務“停課不停學”網絡平臺教學的需要,退一步說如何配合“停課不停學”的工作狀態或氛圍,除了教材教參平臺建設等文獻資源支持,有的圖書館抓起了館員培訓、人才隊伍建設,或者面向讀者線上講座。戰“疫”時期與正常時期的服務如何銜接?這其實就是平時對活動的關聯性、延伸性、生長性是否重視。一方面,要避免活動虎頭蛇尾不持續,一定要注意效果,不能為做活動而做活動;另一方面,活動策劃要注意承前啟后,層層相關,事事相關,具有延伸性,互補支撐,不能單純追求創新。如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戰“疫”期間推出的8期“2020好書推薦”將作為第4屆“青禾悅讀,書香安農”的閱讀備選書目[13]。平時如果注重活動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進行分類管理和儲備,注重活動資源庫的建設,就能沉著應對。3.3館員能力困境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關鍵在于平時的用心、儲備和基礎,也在于積極的心態,主動的精神。將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主要在于當下的思考、轉變和積累,保持學習意識和學習力,對提升閱讀推廣活動品質大有裨益。平時利用讀書和培訓精進自己,有明確的目標方向和自我要求;注重同行交流,有業務和學術圈子;注重讀者互動反饋,有讀者溝通的暢通渠道;實踐與科研相結合,保持專業敏感。多讀書,多看書目信息,瀏覽與精讀結合,自身積累與讀者需求結合。堅持寫作訓練。將自己理性或感性的思考記錄下來,凝聚思想火花,訓練文字表達。利用線上課堂,跟隨“陽光悅讀”平臺、知網等提供的線上課堂,充分享用更加開放更加人性化的培訓資源,滿足專業提升的需求。依托圖書館服務,依托科研成果,依托國家文化自信的政策支持,不失時機加油充電,為進一步做好工作積累經驗和能量。資源是閱讀推廣工作的基礎,作為閱讀推廣人,要熟知資源,了解線索,具有善于發掘、整理和調配各方資源的方法和能力。在所有依托堅持的背后,是自身的主動和日益獨立,是在不同層面、不同范圍、不同領域的全面學習和交流,平時練就三招八式,有扎實基礎和多樣儲備,遇到困境,聚焦問題,拉出重點,成為亮點。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總是會得到偶然機會的眷顧。
作者:惠涓澈 楊妮 杜桂平 單位:1.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 2.武漢輕工大學圖書館
- 上一篇:疫情下中學生在線學習研究
- 下一篇:公共圖書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