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考

時間:2022-06-22 05:24:08

導語:公共圖書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圖書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考

【摘要】本文探討了病毒肺炎疫情下,公共圖書館如何做好防疫工作、讀者服務工作以及疫情后如何正常開展工作。以此次疫情為鑒,圖書館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構建公共衛生數據庫,做好政府內參,招募志愿者投身疫情后心理疏導工作,并將其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做。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共衛生;防疫

2020年伊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武漢為中心席卷中華大地,全國各地紛紛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公共圖書館既是文獻信息的資源中心,同時也是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近幾十年,不斷爆發的各類傳染性疾病,特別是高致命性的病毒肺炎疫情,讓公眾更加重視衛生防疫工作,也為公共圖書館的衛生防疫工作敲響了警鐘。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公共圖書館的角色定位

公共圖書館自誕生以來就扮演著特定的社會角色,不同的歷史時期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往往體現為不同的特征,表現出不同的時代內容。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圖書館的社會角色受到影響,不能僅限于傳統的服務角色,更應該承擔起社會職責,在疫情中為民眾及政府提供更多類型的服務。1.1做防疫工作的參與者。面對疫情,所有人與社會組織都無法置身事外。此次病毒傳染力比較強,死亡率高,直接影響到公眾健康和社會安全,公共圖書館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積極投身防疫工作中,為戰勝疫情盡職盡力。1.2做正確輿論導向的傳播者。利用公共圖書館參與群眾多、數字平臺普及廣等優勢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聯防聯控措施、防控疫情的成效,讓群眾堅定信心。用多種形式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讓群眾感受初心。1.3做讀者健康安全的守衛者。公共圖書館既是書刊交叉利用的密集地,也是人群集中的場所,每天不可避免地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微生物危害,不僅關系到工作人員及讀者的身體健康,還關系到疫情的擴散,加強公共圖書館的衛生防疫,為廣大讀者提供綠色、健康、舒適的讀書環境,做讀者健康安全的守衛者。1.4做信息資源的傳遞者。面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眾難免會有一些恐慌情緒。人們通常主動查閱信息,但對公共衛生政策、病理知識、疫情防控等又不夠了解,導致“想當然”的認識多,理性思考較少。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大數據、數字資源庫等平臺,搜集疫情方面的相關資料,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加大對傳染病防治法的宣傳教育,引導市民科學防護,最大限度降低群眾的焦躁情緒和恐懼心理。1.5做讀者精神樂園的締造者。為了緩解疫情期間緊張的情緒,公共圖書館利用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讀者活動,推介大量的電子圖書、視頻、講座等數字資源,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活動,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樂園。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模式與內容

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可能帶來的傳染風險,最大限度地保障讀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首先閉館公告。各地文旅局也相繼出臺了《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暫時閉館。隨后全國省、市、縣級圖書館以及所屬的鄉鎮、街道圖書分館,村、社區圖書服務點,自助書屋等全部閉館。公共圖書館的主要職責是傳遞文獻信息,重要的內容就是紙質圖書的流通和閱讀場所的提供,閉館后線下工作全部暫停,為了讓市民居家期間也能看到圖書、參加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各地圖書館以數字資源為依托利用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線上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2.1投入到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公共圖書館可利用網絡平臺整合全面、優質的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內容向市民讀者推送,加強全社會對疫情防控的認識和了解,宣傳正能量。如超星公司積極聯合出版界、圖書館界,通過超星公司覆蓋全國公共文化和教育機構的體系,將最新、最專業的科學防疫抗疫書籍傳遞給了全國的讀者和大眾。閉館期間圖書館職工除了正常開展線上閱讀和咨詢查閱以外,剩下的全部下沉社區,承擔把守大門、消毒殺菌、測量體溫、為居民送菜等工作,最大程度參與群防群治。2.2整合推介優質數字資源。發揮線上服務優勢,擔當起抗擊疫情的社會責任和力量,積極向市民推送電子圖書、數字音樂、在線講座、數字展覽等多種形式的數字資源,做好信息咨詢和信息服務工作。如彭州圖書館通過移動圖書館APP開展線上閱讀,根據讀者疫情居家期間線上閱讀的時長進行排行,進入排行榜前50名的讀者,獲得新年購書基金200元。城固縣圖書館開展“傳統年俗與非遺技藝”微信圖片展。秦州區圖書館在線上開展超星講座。西固區圖書館選購優質聽書資源,開展兒童線上聽書活動。圖書館還可以購買相關資源,為不能按時開學的孩子提供學習相關資料和視頻,讓孩子們在家也能學習。開展線上咨詢服務,每日設專人進行微信、QQ線上答疑,對讀者所需的紙質圖書、地方文獻、古籍文獻和存庫報紙的內容進行查詢,并翻拍照片提供給讀者。2.3策劃組織線上閱讀活動。積極策劃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上閱讀活動,以多讀書、讀好書引導市民的文化生活,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如榆中縣圖書館在微信平臺設立《讀者之聲》欄目,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防疫故事、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定西市安定區圖書館開展“網上鬧元宵知識大通關”活動,把傳統的線下猜謎活動轉到線上。崇信縣圖書館開展賽詩會活動,將征集到的抗疫詩通過朋友圈、微信群轉發,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吶喊助威。2.4開展線下送書活動。為疫情防控點免費贈書,在社區門房或社區防控點設置圖書漂流點,社區居民可登記借閱。為賓館、醫院的外地隔離人員免費贈書,或贈送時效性不強但可讀性強的舊報紙雜志,方便市民借閱。如華亭市圖書館開展“書送溫暖,抗擊疫情”活動,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留觀人員送書380多冊。武漢方艙醫院在隔離病區設置臨時圖書角,為患者解壓。重點注意的是開展線下活動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工作和圖書消毒工作。一些嚴重污染的圖書建議銷毀。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公共圖書館應對措施

3.1健全圖書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急、蔓延快,群體傳染較多,由此可見,作為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公共圖書館需要制定一系列長期、穩固、有效的傳染病預防機制和措施。(1)完善防疫應急預案。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教訓是慘痛的,作為人流量大、人口聚集的公共圖書館多數只有安全、消防應急預案,鮮有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像這次疫情,許多圖書館都是臨時應變,沒有一套緊急有效的應對方法,疫情后各圖書館應該結合實際盡快完善各自的公共衛生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2)衛生防疫制度化、日常化。疫情后應加大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衛生防疫培訓,制定衛生防疫制度,包括人員培訓時間要求,衛生宣傳標語,日常環境衛生清潔、消毒工作程序化要求等,落實相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日常工作中,在顯要位置進行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識教育,對公共區域每天進行消毒,公共衛生間必須配備洗手液,入場口設置體溫監控門,對入場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發現疫情及時上報,把衛生防疫工作制度化、日常化。3.2疫情后消毒措施。(1)空間消毒。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追求安靜、恒溫、舒適,多數圖書館為密閉空間,配備了中央空調或獨立空調,室內通風不暢。在這次疫情中各地圖書館都是緊急閉館,病毒潛伏期長,存活率大,閉館后和開館前應該對室內空間進行徹底消毒。消毒可參照人群較集中的醫院和學校的消毒方式,采取紫外線照射(照射時須無人在場)、消毒劑(過氧乙酸、84消毒液等)熏蒸或噴霧的辦法。開館后日常禁止使用中央空調,每日早、中、晚開窗通風各1小時,無開窗條件的則開啟空調新風系統強排以增加換氣次數,時間不低于15分鐘;集中空調送風系統回風口每天閉館后將過濾網拆卸,用有效氯含量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一次,時間不少于30分鐘。做好環境清理,應使用濕式清掃以減少粉塵擴散,防止疫情反彈。(2)書籍消毒。疫情發生后,大量的圖書流通在外,開館后這些圖書將陸續歸還,還有些圖書館疫情期間在隔離病區、社區、隔離賓館等地投入了書籍,這些流通出去的圖書可能攜帶大量的病毒,開館后應對這些圖書做重點消毒。情況嚴重的圖書可銷毀,如武漢方艙醫院圖書角的書籍。通常圖書消毒采取陽光曝曬法,但這種方法只能殺滅大多數微生物和書蛀蟲,對病毒作用不大。其次是微波消毒,對少量的圖書可采用家用微波爐消毒的方法。將圖書文件用濕布包裹好,放在微波爐內,在650W功率下,5-10分鐘即可。三是臭氧消毒。使用家用臭氧消毒柜進行消毒,將圖書置于消毒柜內,打開電源,持續1個小時以上即可。四是紫外線消毒。用手提式高效紫外燈進行消毒,近距離照射,每頁均應翻到,而且單位面積照射時間要達到30秒以上。這些方法可用于少量的圖書消毒。對于大量書籍的消毒可采用化學消毒劑熏蒸消毒,消毒劑可選用穿透力強的環氧二烷,但使用時應注意安全,注意防火、防暴。(3)設施消毒。對讀者經常接觸的地方(閱覽桌、座椅把手、借閱機、電子閱讀機、電梯扶手、洗手池的水龍頭、公共飲水機的開關龍頭等)進行重點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劑或1000-2000mg/L復合季銨鹽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30分鐘后用清水擦拭。每天至少在開館前消毒一次,根據讀者流量調整消毒次數。有條件的可以使用紫外線消毒柜對公用筆、紙、話筒等物品進行消毒。洗手池、馬桶坐墊可使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劑或1000-2000mg/L復合季銨鹽消毒液擦拭,30分鐘后用清水擦拭。(4)消毒注意事項。一是針對不同消毒對象,應按照正規使用濃度、作用時間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以確保消毒效果。二是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同時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三是所使用消毒劑應為有衛生安全評價報告的正規產品,且在有效期內。3.3疫情后讀者服務工作。疫情后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學校陸續開學,一切恢復正常后,人們對疫情的防控意識逐漸下降,疫苗尚未研制出,病毒的傳播能力依舊很強。公共圖書館作為人群聚集場所,應該繼續做好防疫工作,絕不能松懈。(1)限定人流量。公共圖書館應該繼續對入館讀者進行體溫測量和身份登記,對體溫不正常或者疫區來的讀者,拒絕入內,并向防疫部門報告。限定人流量,嚴格控制館內讀者人數,在閱覽室醒目區域張貼提示,不允許讀者近距離交流,并帶好口罩。加大自習室、閱覽室桌椅間的距離,并實行一桌一讀者,必要時可設置隔離空間。(2)暫時取消一切讀者活動。為了防止病毒反彈,應繼續暫停線下讀者活動,如展覽、講座等。將這些活動由線下轉為線上,通過圖書館微信平臺、網站、移動圖書館、或線上媒介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3.4積極參與政府公共衛生預防體系建設。(1)做好政府的內參。疫情后圖書館要積極收集出版界最新、最權威的公共衛生、醫療衛生方面和識疫、防疫、控疫、治疫等專業書籍,設立公共衛生防疫圖書專柜。并加大數字資源建設,利用大數據、云服務建設公共衛生預防體系資源庫,為政府、醫院、個人提供咨詢服務。(2)協助社會進行疫情心理疏導。這次疫情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伴隨著一些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產生心理不適。公共圖書館應該向社會招募心理咨詢志愿者,并邀請專業人士對志愿者進行線上培訓,志愿者們可通過一對一網絡心理援助、熱線咨詢、基層宣傳走訪等方式,為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心理解壓等服務。疫情后,許多人會經歷親人的傷亡,或是自己身體也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受難者會因疫情而產生一些身心反應,因此,圖書館應該把心理輔導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做。

4結語

公共圖書館作為收集信息資料的公共場所,它既是書刊交叉利用的密集地,也是人群比較集中的場所,一旦發生疫情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因此,公共圖書館在重視知識文獻交流的同時,要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加大公共衛生數字資源建設,運用新技術提升線上活動能力,為市民提供安全、舒適、衛生的閱讀環境和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參考文獻

[1]徐萱雙.淺談公共圖書館的衛生防疫工作[J].圖書與檔案,2013(35):146,180.

[2]黃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高校圖書館的啟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11):226-228.

[3]阮曉嵐.試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J].新世紀圖書館,2014(1):62-66.

作者:熊仙 單位:肅州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