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手術麻醉觀察論文

時間:2022-07-18 08:12:00

導語:婦科手術麻醉觀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科手術麻醉觀察論文

【關鍵詞】麻醉

左旋布比卡因自問世以來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目的是探討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行婦科經腹手術時,使用不同濃度的左旋布比卡因,對患者運動、感覺神經阻滯起效時間、持續(xù)時間及阻滯程度和范圍的影響,通過與經典的連續(xù)硬膜外局麻藥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的對比,了解其麻醉效能,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40例行婦科經腹手術的患者,ASAⅠ~Ⅱ級,隨機雙盲分為2組,每組20例。A組硬膜外局麻藥濃度為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B組為0.5%左旋布比卡因。A、B2組的年齡分別為(41.05±11.65)歲,(38.90±11.26)歲;體重分別為(58.30±8.50)kg,(56.28±9.82)kg。A、B2組間年齡和體重均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麻醉方法術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鈉0.1mg、阿托品0.5mg。患者側臥位取L1~2間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硬膜外腔頭側留置導管3.5cm。實驗劑量為3ml,2%利多卡因。誘導劑量根據(jù)患者出現(xiàn)的感覺消失平面,間隔5min分2~3次給藥,使麻醉感覺消失平面達到T8以上。A組在首次誘導量后每小時追加維持量,其為誘導量的1/3。B組不需追加維持量,使用針刺痛感評定法測定感覺神經阻滯的起效、持續(xù)和消退時間;用改良Bromage評級法測定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評分標準:1分,完全運動阻滯;2分,只能移動踝關節(jié);3分,只能移動膝關節(jié);4分,能抬腿但不能保持;5分,能抬腿保持至少10s;6分,無運動阻滯。記錄最大運動阻滯出現(xiàn)時間和運動阻滯完全消失時間;并記錄圍麻醉期中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不良反應發(fā)生和處理情況。進腹前,靜脈單次推注哌替啶25mg和氟哌利多2.5mg。圍麻醉期中,血壓下降超過基礎值的30%,予以麻黃堿10mg單次靜推;心率低于60次/min,則給予鹽酸戊已奎醚0.5mg單次靜推。

1.3統(tǒng)計學方法各參數(sh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小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樣本的方差齊性檢驗,采用F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A組、B組比較(略)

2結果

誘導達到手術所需阻滯平面的用藥量和胸段頭端阻滯平面2組無差異;感覺阻滯起始時間、運動阻滯起始時間、最大運動阻滯時間A組快于B組,總感覺阻滯時間、T10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運動阻滯持續(xù)時間A、B2組依次遞增,見表。

注:A組與B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手術中,A組、B組生命體征較平穩(wěn),其中發(fā)生血壓下降例數(shù)各組分別為2例、1例,均給予麻黃堿對癥處理緩解。發(fā)生心率減慢而需給予鹽酸戊已奎醚處理的例數(shù)各組分別為2例、1例。

3討論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種新型、長效局麻藥,它不同于傳統(tǒng)局麻藥布比卡因。是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布比卡因的單一異構體,只有S(-)型鏡像體。藥理研究表明,酰胺類局麻藥的藥代和毒性存在鏡像體選擇性,布比卡因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心臟毒性主要來源于R(+)型鏡像體,只具有S(-)型鏡像體的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能與布比卡因相似,也具有感覺和運動阻滯分離的優(yōu)點,但機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心臟毒性較小,不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動物實驗表明,其藥效和持久性與布比卡因相近,靜脈注射時其發(fā)生毒性反應較小,故該藥的臨床使用安全范圍大[1]。本研究顯示,0.5%左旋布比卡因應用于經腹手術的硬膜外麻醉時,對感覺、運動神經阻滯隨著濃度劑量的增加,更加完善。同時,對下肢運動神經阻滯的影響也是隨著濃度增加而增加,在左旋布比卡因組,患者術畢無痛時間長,其鎮(zhèn)痛的效能明顯優(yōu)于混合液組[2]。因此,筆者認為,0.5%左旋布比卡因可安全、有效地替代1.6%利多卡因和0.2%丁卡因的混合液用于經腹婦科手術的硬膜外麻醉。

【參考文獻】

[1]呂安琪,杭燕南.左旋布比卡因的藥理學.國外醫(yī)學·麻醉與復蘇分冊,2000,21:26-28

[2]鄭召金,蘇曉梅.不同濃度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術后鎮(zhèn)痛的比較.濰坊醫(yī)學院學報,2005,27(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