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趨勢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30 02:33:00
導語:手足口病流行趨勢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為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該病多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者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癥。現筆者查詢近年文獻,將其流行趨勢作以下綜述。
1國際流行趨勢
HFMD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報告,新西蘭Seddon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從患者糞便和咽拭子中分離出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同時患者血清抗體有四倍增長,初步查CoxA16為本病病原[1]。1959年英國、美國加利福尼亞也發生流行。1972年腸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后EV71感染與Cox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亞[2]均發生過EV71流行,重癥病人大多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CNS),一些病人還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癥狀。
20世紀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匈牙利相繼爆發以CNS為主要臨床特征的EV71流行,僅保加利亞就超過750例發病,149人致癱,44人死亡。英國1994年第四季度爆發了一起遍布英格蘭威爾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監測哨點共觀察到952個病例,為該國有記錄以來流行范圍最廣的一次。患者大多1~4歲。該國1963年以來的流行病資料數據顯示,該病流行的間隔時間為2~3年。
意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巴西、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也經常發生由各型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發病率較高的國家,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為主。1973和1978年的兩次流行均為EV71引起,病情一般較溫和,但同時也觀察到伴無菌性腦膜炎的病例[3]。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躍,EV71、CoxA16均有分離,EV71毒株的基因型也與以往不同。日本有研究者分析了1983年至2003年間從日本福島地區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的121株EV71,并以VP4序列為基礎采用系統分析,比較了上述病毒與164株世界其他地區EV71的基因相關性。認為EV71相關手足口病大規模反復流行可能是由EV71株新的遺傳學分支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以及存在大量未免疫個體所致。而該結果還需經全球手足口病監測系統和EV71株的遺傳學分析證實。
20世紀90年代后期,EV71開始肆虐東亞地區。1997年以來,以EV71感染為主的手足口病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大規模爆發流行,而且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而導致死亡病例增多,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和警惕。1997年4~8月馬來西亞共有2628例發病,死亡29例。
2國內流行趨勢
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西寧、廣東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報道。1983年廈門市曾發生手足口病流行,用猴腎細胞等從患者標本中分離出CoxA16。同年天津也發生7000余病例,經過2年散發流行,1986年又出現爆發,在托兒所和幼兒園2次爆發的發病率分別達2.3%和1.9%。
1995年3月至9月,丹東地區爆發手足口病,幼兒園中發病較多,家庭中亦有散在發病。門診患者368例,5月及7月為兩個發病高峰期,每個高峰期持續半個月左右。此外,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人中分離出EV71,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也從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出2株EV71。
我國香港地區1987年曾發生過EV71致手足口病的流行。
1998年EV71感染在我國臺灣省引發大量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在6月和10月兩次流行中,共監測到129106例病例,重癥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并發癥包括腦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或肺出血、急性軟癱和心肌炎。病原學證實EV71和CoxA16為主要病原,二者的比例是5∶2[4]。
2000年5~8月山東省招遠市爆發了小兒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個多月里,招遠市人民醫院接診患兒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為1.5∶1,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14歲。首例發生于5月10日,7月份達高峰,末例發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療患兒,平均住院天數5.1d,其中3例合并心肌炎死亡[5]。楊智宏等[6]分析了2002年上海72例手足口病,58例分離到CoxA16,9例分離到EV71,證實導致此次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是CoxA16和EV71,二者的比例為6∶4。且研究中的EV71病毒株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鑒定為新的C4亞型,不同于其他亞太地區分離的流行株。2003年,山東省新泰市發生了手足口病爆發流行,共診斷出典型病例1359例,并發心肌炎91例,并發腦炎44例,死亡9例(均為2歲以下嬰幼兒),共分離出病毒共3種7型,以ECHO19為主,其次是EV71、ECHO30,與報道的不完全一致[7]。凌華等[8]于2003年從重慶一名手足口病患兒的咽拭子、水皰液、糞便標本中分離出EV71,但缺少大樣本的分離實驗,不能充分說明重慶地區的手足口病主要為EV71引起。2004年李琳琳等[9]對2000年中國深圳地區手足口病患兒糞便標本的CoxA16SHZH001株進行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分析后,發現與亞洲地方株Tainan507998(AF177911)十分相近而與CoxA16國際標準株G10(U05876)差別較大,推測它們是由于進化途徑、地域相近的緣故,導致病毒變異相似所造成的[10],并為中國制定相應的手足口病預防策略提供了參考。龔黎明等[11]于2005年收集浙江手足口病標本并對病毒進行鑒定,發現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的EV7毒株屬C基因型的C4亞型,但不清楚不同致病力毒株之間的關聯和差異,待開展更大范圍的監測對更多毒株進行比較、分析。
2006年山東省報告3030例手足口病病例,死亡2例。2007年朱汝南等[12]對北京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毒進行分型,發現北京市兒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與EV71和CoxA16感染有關,而同時EV71可以在5歲以上兒童中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這應引起我們臨床工作者的注意。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8年4月30日報道,2007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僅山東省就報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萬例手足口病病例報告。2008年3月1日至4月29日上午11時安徽省阜陽市各級醫療機構累計診治、報告1884例,死亡20人。隨后,河南、湖北等省相繼出現該病的病例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危重、死亡病例送檢標本(肺、腸淋巴結、腦脊液、脾、胸腺、腎、腦、心、咽拭子)中分離出EV71,判斷此次疫情主要是由EV71感染所致。2008年5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正式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
3成人手足口病
一般認為該病通常發生于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1987年在武漢發現了首例成人手足口病,證明為EV71所致。此患者除皮膚粘膜癥狀外尚有輕度精神癥狀,可能為職業接觸患病兒童所感染[13]。此后,陸續有類似報道,以個案為主。成人感染者一般無典型癥狀,僅表現為發熱、咽痛、胃腸炎,只有小部分出現典型癥狀,均無并發癥發生[14],考慮病毒感染后的發病常與免疫功能相關,成人HFMD發病率明顯低于兒童且癥狀輕微與成人免疫功能較強有關,應予以重視。
4結語
綜上所述,該病各年齡段均可感染,成人和大年齡兒童主要為隱性感染,發病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重癥感染多見于嬰幼兒。無疫苗、藥物等特異性的防控手段,兒童普遍易感,隱性感染和輕癥病例多,傳染源難以發現和控制,傳播途徑多,難以有效阻斷。故加強傳染源的監控對阻斷該病的發生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OL].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8430)./13.htm.
[2]McMinnP,StratovI,NagarajanL,etal.Neurologicalmanifestationsofenterovirus71infectioninchildrenduringanouthreak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WesternAustralia[J].ClinInfectDis,2001,32(2):236242.
[3]IshimaruY.Outbreaks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byenterovirus71[J].ArchDisChild,1980,55(8):583588.
[4]HoM,ChenER,HsuKH,eta1.Anepidemicofentemvirus7linfectioninTaiwan[J].NEnglJMed,1999,341(13):929935.
[5]王小華,李文琳.小兒手足口病1602例報告[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4):38.
[6]楊智宏,朱啟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兒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的調查[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9):648652.
[7]薛家芹,楊會利,陳勇,等.2003年泰安市部分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05,11(6):676677.
[8]凌華,趙春芳,劉作義,等.重慶市手足口病患者腸道病毒71型的分離鑒定[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5(9):14381439.
[9]李琳琳,何雅晴,朱俊萍,等.柯薩奇病毒A組16型中國分離株(Cox.A16SHZHOO1)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分析[J].病毒學報,2005,21(3):217221.
[10]PereraD,PodinY,AkinW,etal.IncorrectidentificationofrecentAsianstrainsofCoxsackievirusA16ashumanenterovirus71:Improvedprimersforthespecificdetectionofhumanenterovirus71byRTPCR[J].BMCInfectDis,2004,4(5):1121.
[11]龔黎明,葛瓊,嚴菊英,等.浙江省腸道病毒71型的分離與VP1區域序列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12):971974.
[12]朱汝南,錢汝,鄧潔,等.北京市兒童手足口病與腸道病毒7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感染有關[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0):10041008.
[13]何佩君,鄭志明.由腸道病毒71型所致成人手足口病1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0,23(4):281282.
[14]康莉.成人手足口病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5(4):236237.
- 上一篇:醫學倫理學教育現狀分析論文
- 下一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治療研究論文